北方古镇两日游

标签:
五一旅游假期山西古镇 |
分类: 行走在路上 |
我对古镇有着别样的青睐,对江南古镇、徽派建筑等南方古建筑群一直都很感兴趣,也去过一些地方,如婺源、乌镇、朱家角、甪直等,南方古镇去的多了,就好奇北方古镇长什么样子,虽然北京的胡同逛了不少,但别的地方却是很少见到正宗的古建筑,五一假期又不想去太远太过出名的景点去挤,那就山西晋城吧,一来近,距离郑州不足200公里,二来景点小众,不似龙门石窟、云台山等名声在外,应该不至于那么挤。
4月30号吃过早饭,简单收拾一下就出发了。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抵达了第一个目的地——大阳古镇。大阳古镇,在山西省泽州县太行山麓,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古镇保留了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因此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明清时因手工制针业发达,又被誉为“九州针都”。明清时,大阳因冶铁、制针而兴盛,是著名的煤铁之乡。我在明清老街逛的时候,还买一包针,想着既然来了这“冶铁之乡”“九州针都”,怎么着也得买几根针带回去;古镇中,城池寨堡、官居商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很多。我们去了裴家十八院,正在修缮,看上去面积不比张家小,张家院落横跨大阳古镇南北,院院相通,遗憾的是大多已经破败。
晚上住在了晋城市区的锦江之星,对锦江的印象还停留在七八年前,那会儿觉得它是连锁酒店中相对高端的,不曾想,入住了之后,发现屋内设施很老化、陈旧,像极了宾馆的感觉,相比之下,还是比较智能比较现代化的全季酒店更好些。在南大街吃了小吃,第二天早饭在街边小店吃了牛肉丸方便面,然后出发去阳城县的皇城相府。
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说的就是陈廷敬的家族,陈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师,皇城相府就是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的人,显然比大阳古镇的多,还未进景区,车辆就已经排起了队。进景区的大门口也开始排队,皇城相府是城堡式家族故居,整个院子周围都建起了高高的城墙,人可登城,皇城相府分内外两处,内城是陈氏家族聚居地,明代建筑,陈廷敬的四世祖陈天佑是陈家第一个入仕为官的人,在明嘉靖年间开始发迹;外城是陈廷敬的私邸,即大学士第,有正堂、东花园、小姐院等几个院落组成。参观过皇城相府,我就独自带着儿子去了郭峪古城,另一个人实在太累,先回车上休息去了。古城亦有高大的城墙围住,城墙内是正常民居,城墙还有一部分是蜂窝墙,也就是城墙内侧有很多民居,据说这个古城从唐朝就建立起来了,历史是相当悠久。
从这三个景点来看,北方古建筑相比南方,就好似粗壮大汉和娇滴滴的小姑娘。北方建筑讲究实用性,防御性、坚固,院墙高大,院内格局等级森严,光秃秃干巴巴,只有硬邦邦的建筑,如四合院,其实相对而言,这些建筑并未考虑到采光等问题,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有些并不一定是科学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古建筑自有它的精妙和伟大,有些工程是现代人都叹为观止的;南方建筑讲究意境,小桥流水,花鸟鱼虫,布置巧妙。这大概源于古代北方饱受战乱之苦,而南方相对安逸。封建王朝入仕为官,那可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要不怎么那些官家府邸都那么气派,陈廷敬被誉为一生清廉,但依然有钱财建造如此巨大的工程,不得不说,那会儿的朝廷俸禄应该是相对丰厚的。
古村落拯救迫在眉睫。记得曾在申论材料中见到过古村落修缮和恢复活力之类的文章,的确,古村落再不拯救,文化化石就真的要消失了。在大阳古镇和郭峪古城都有看到破败不堪的院落、坍塌的屋顶和耸立的危墙,如此危房自然不会有人愿意来住,如此脏乱差的环境年轻人自然不愿回来,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古村落自然就没了人,房屋就坏的更快。可喜的是在大阳古镇我看到墙上贴着百院工程,这应该是修缮古村落的一项专项工程,真心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工程,在祖国大地上多多拯救一些正在消失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