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是一年毕业季——纪念毕业10年的我们

(2022-05-30 11:39:08)
标签:

毕业季

大学毕业

高校

校园

纪念

分类: 心情随笔

 

又是一年毕业季——纪念毕业10年的我们

2022年同样的不寻常——新年伊始又一波疫情此起彼伏,先是辽宁、再是上海、后来是郑州和北京,目前郑州恢复正常,但大上海从4月1日封到现在,还在继续,北京、天津也是不消停……这波疫情比起2020年似乎更凶猛,遍地开花,总给人一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


郑州解封,我就在大学班级群里给大家报喜,各地的小伙伴都在分享他们那的疫情,正聊着,我们大学老师小崔(现在郑大教学)告诉我从今年开始河南理工大学的广告学专业停办,平地一声雷,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这个消息发到我们班级群里,群里瞬间炸锅!震惊、惋惜、无奈、回忆……交织在一起,有人说,恰逢我们毕业10年,原本还打算回去看看,不曾想,老窝没了!是啊,毕业10年而已,却已是物是人非!


2008年,我在父亲的陪伴下,坐大巴车去焦作,那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其实并不远,都在省内,不过是跨市了而已),还未进城,就看到了城市北面的山峰,对于一个从未见过山的平原女孩来说,那座山异常美丽。走进河南理工大学,虽然这并非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那会儿特别想去的是江南,怎知那年高考数学特别难,总分不理想,报考外地怕滑档),但总归从那一刻起它就是我的大学,还是有一份激动在的,到了学校才知道,我们这2008级是我们专业第一年招生,也就是说,我们是学校的小白鼠,的确,学校对这个专业的发展并不十分清晰,传播学和营销学的东西学的太少,倒是把文学学了个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大学四年,宿舍和教学楼两点一线的时间最多,后来多了图书馆,周末的时光大多在听雨林、闻涛林和馨月湖畔度过,当然,偶尔也会去市区的和平市场逛一逛,或者组团去青龙峡、神农山等旅游。就这样,平静而美好,大学四年的时光一晃而过。


2012年,我们毕业了,感觉大学四年什么都没学,就要离开了,毕业那年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我们就像农民伯伯种的麦子,季节到了,成熟或者不成熟,一并收割。那个5月,我徒步走遍校园的每个角落,大学四年,才发现有一些角落我是不曾到过的,比如东北角的小河沟,东南角的附属幼儿园,带着不舍和惶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原本,毕业之后来郑州工作的同学有很多,毕竟郑州是全河南省唯一的大都市,慢慢的,同学们一个个的去了别处,大多数回了老家,也有人去了北京、上海,渐渐断了联系,一直留守并且保持联系的就我和小品了,偶尔聚聚。十年之间,大家都各忙各的:换工作、结婚、生子、买房、买车,我也在兜兜转转中结了婚,生了娃,换了两三个工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决心考公务员,疫情大起那年考到了郑州周边的一个县城,才算是安稳下来,每天过着两城生活。


小品一直在宋河工作,差不多有八九年的光景了,倒是很稳定。后来东哥也从深圳回了郑州,在这边买房、结婚,偶尔聚聚的由2人组变成了3人组。我的大学室友老二老早就结了婚生了娃(大学恋爱修成正果),如今二胎已生,在焦作买房定居;老三研究生毕业也来了郑州,后来男朋友(校友,大学恋爱)要出国读博,她就结了婚,去国外陪读,去了先学语言,后来找了一家公司上班;老四毕业那年就跟着男朋友去了他的老家贵州,她男朋友也是现在的老公毕业那年考了选调生,她也在两年后考上了当地的公务员,目前在法院工作,他们算是稳定下来比较早的;老五原本也在郑州,我们俩还曾合租过一年房子,后来她就回了宝丰老家一年,再后来就去了上海,如今还在上海封控着,和大学同班同学在谈恋爱,何时结婚大概要看疫情了;老六研究生毕业去了中原银行,一直在洛阳,现在跟老公(也是大学恋爱)还是两地分居,娃自然是没有生的,因为异地关系,还没想好。算下来,这所大学为我们宿舍六人中的四个人寻了男生组建了家庭,也是功德一件。


别的同学不怎么联系,毕业十年了,情况也大多不清楚,还有一部分人,从走出校园开始,就好像在我们中间消失了一般,群里没说过话,私下没联系。老师们也只有联系着的知道近况:恰姐是我们专业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她也就比我们早两个月到学校,她个头不高,瘦瘦的,也没有很漂亮,因为我们都在学校做了次第一,加之年龄相近,所以倍感亲切,后来结婚生子,她一直都在母校,后来升为系主任,以后何去何从,听从组织安排;小崔老师在我们毕业那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和我们一同离开学校,毕业后去了郑州大学任教,自然把家也安在了郑州,有段时间我们住的还很近,隔了一条街,但是也没有见过面,后来他就搬去了高新区的郑大新校区,距离就远了些;小白老师一直都是胖胖的,忧郁型的,据他自己说他从中学开始就立志当清华的学子,他最后读博的地方是中国传媒大学,这在学业上已经很牛逼了,也许对他而言,还是有一丝遗憾吧。毕业后他也离开了我们学校,回了山东老家,在济南大学任教,他的女儿跟我家娃一样大,同年同月出生,如今他二胎都要3岁左右了吧,学业、事业、家庭他算是都圆满了吧。三位老师比我们都大不了多少,平时都很亲近,喜欢恰姐的亲切感,喜欢小崔老师的眼界和阅历,喜欢小白老师的自嘲和忧国忧民的气质。


毕业这些年,只回过一次学校,还是因为去焦作人才市场调档案,那会儿学校还没什么变化,后来听说体育场周边也开了渠,连通了馨月湖水,体育场又扩建了一部分,还建了室内操场,偶尔新闻上也会见到学校的某些发展,部分学科“双一流”之类。


十年,沧海桑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爱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