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温柏陵的中国历史
标签:
文化历史事件 |
分类: 品读 |
开始读历史类书籍时间并不长,最初是由《万历十五年》引发,就毫无防备的喜欢上了历史类,然后就读了《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再然后就是这本了。
那些泛黄的故纸堆里,有曾经的荣耀、光辉和没落,也有照进未来的经验和智慧。轻轻翻过的时候,它们会发出耀眼的光。这是《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历史》写在扉页上的话,我挺喜欢。文中风格,犹如作者是说书先生,很有带感。
相对而言,这本书,历史线更长,更宏观,格局更大,阅读时,自己好似那个天外来客,面对风云变幻的大事件,改朝换代的热血和惨烈,不参与不过问,做一个历史长河外的看客,也好似一名世外高人,洞察玄机,却天机不可泄露,任由历史洪水滚滚东去,只留下洪水过后的荒芜。
这本书没有完全依照时间轴来叙述,而是分类而述,这本上册总共分权利、转折、改革、奋斗、气质和情感六篇,我对转折篇的标题很有好感:历史的洪流,起于细小的尘埃。是啊,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细小的尘埃在历史的特定节点,如滚雪球般迅速成为山洪猛兽,席卷天下。如开元盛世的安史之乱,正值盛唐,谁也不会想到李氏大唐会突遭横祸!但这个祸根在设置节度使的那一刻就埋下了,最终有一官职制度引发了盛唐危机。在改革篇中,讲述了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清末的百日维新等等,就历史周期律而言,有中期的求变,也有晚期的垂死挣扎。近年来,我们也在不断的谈改革,各项改革,求新求变只是为了稳住大方向,切割掉枝桠蔓延,朝着既定的康庄大道继续前进。比如反腐问题,读过宋朝、明朝历史的都清楚,俸禄太低,尤其明朝(就是真有穿越,我也一定不能去明朝,更不能去明朝做官),导致“吃拿卡要”泛滥,其实最初只不过都是希望生活好一点,改革开放之初,下海经商之风盛行,商人的巨大利润和干部的两袖清风形成鲜明对比,部分人就不平衡了,从今天来看,公务员的工资依然处在较低的状态,养自己没问题,养家就有点困难了,这种状态下不可避免的就增加了出问题的风险,不指望发财,但希望衣食无忧,无后顾之忧,这样面子里子都有了,就能坦然大干了。大概明朝那会儿相当一部分也是这么想的。
读史使人明智,看历史沉浮,吸取教训,避开可以避开的坑,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借鉴经验,让祖宗智慧造福千秋后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