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白露

标签:
秋天天气节气落叶 |
分类: 心情随笔 |
今日白露。处暑后我就发现了一个明显入秋的痕迹:阳光变得格外扎眼,每天清晨,飘窗上的阳光都能把我晃醒,那种扎眼,不是夏日的炽热感,而是白亮白亮的晃眼,那种白亮很纯粹,不夹杂任何杂质。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艳阳高照吧。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到了白露,冷空气开始变多,早晚温差加大,渐渐更深露重。也只有到了这个节气,才更能体会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感觉。秋,是从白露起,才开始有了诗的味道。
露水是这个时节的一大特点,记得小时候秋季开学后,路途远的同学每每都是顶着一头露珠走进教室,路边的草地上、庄稼上也到处结满了晶莹的大露珠,太阳照射过来,五彩斑斓,那种晶莹剔透无与伦比,就是上乘的珠宝翡翠也还是黯然失色。
黄叶是仲秋的另一个特点。在秋风的抚慰中,叶子渐渐变黄,坦然接受时节的转圜,命运的安排,由绿变黄,由半黄到全黄,偶尔来一阵疾风,就那样跌落枝头,在风中打着转儿,最终叶落归根,以最优美的舞姿华丽的结束,带着春的萌动、夏的旺盛、秋的垂老,去往最终的归宿。虽然不怎么喜欢法国梧桐,春秋各一次的落毛毛,太让人反感了,它的叶子还是挺漂亮的,尤其进入深秋后,满地的黄叶,踩上去软软的,硕大的枝干映衬着,显得苍老而宁静。
在城市定居后,很难再从周围的事物中敏锐的感知时节的变化。这也是一直以来颇为遗憾的地方。小时候,哪怕从院子里的小草都能感受到春的复苏,从院子里的阳光感受夏的炽热,从院子里的果树感受秋的到来;还有餐桌上的吃食,也会随着时节的不同而变化,比如青蒿,惊蛰后就不会再上餐桌,因为它开始变苦了;比如入秋后,番茄和黄瓜会渐渐变少,因为已接近尾声,黄瓜藤蔓开始枯萎,但花生、南瓜、红薯开始上桌;院子里的酥梨和柿子也开始成熟……
囚身于都市,再也无法自然的感知时节的来去,这是生命里多么大的损失!无奈却身不由己!每天过着冬夏不分、四季不明的日子,眼睛所及之物,无论春秋,大多无所改变,看上去完全就是今日重复着昨日,一层不变,毫无新意,好似一切都静止了一般。何以感受生命的流动?何以感受生命旅途不一样的风景?
今年春天,我曾写过一篇《春日里的怀旧》,里面就记录了我希望在什么节气吃到应季的吃食:“我对这种时节性的食物从无抗拒之力,似乎跟着它们,我就是在跟着季节走,没有辜负春华秋实的喜悦,没有荒废夏蝉冬雪的恩赐。”的确如此,我希望不辜负每个时节,在时间走过的旅途中,留下走过的痕迹和记忆,增添生命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