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靠谱》咨询行业第一课

(2019-08-29 12:37:39)
标签:

学习

成长

书籍

咨询业

日本

分类: 品读

   《靠谱》咨询行业第一课


   这个题目名副其实,这本书的确是我进入这个行业以来阅读的第一本专业性书籍,算是自学第一课,其实更期待培训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


先讲结论


第一章的第一条,就直接吸引了我。这也让我想起了初进公司和小伙伴进行沟通的时候,我讲了一通,最后得到的是一句“你想说明什么”的疑问,一开始我大为震惊,觉得自己都讲的这么明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问一句?看到这个PREP法则,我才明白,原来在咨询行业中,大量沟通的工作面前,应该先将结论,再说原因,可以列举实例证明,最后再回勾一下,做个重申,这样是高效的。


生活中,我们早已习惯沿着事情的发展顺序去讲述,去沟通接触了PREP法则后,慢慢的去适应工作中这种沟通方式,越来越发现,这种沟通方式很有效,再听到别人讲一大串之后还是没有听到重点的时候,我就变得很着急,忍不住去追问一句:你想说明什么呢?所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进入这个行业,改变就悄悄的开始了……


配合对方的步调


终极信息传递法:完全按照对方的步调来,研究并效仿对方的用词,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文件要遵照客户惯用的格式编写。


如何让对方最快的理解你?理解你的说辞?同频!是我们常说的一个词。那么,如何达到同频呢?站在一条线上。是的,站在一条线上,处在同一个环境中,才能最快达到同频,我们和甲方本是两个完全隔绝的个体,想要在项目上达到同频,必须尽快的走进它的圈子,了解它,理解它。调研的重要性大概在此。


只是我觉得一个公司的文化、特色等等不是一次简短的调研就能完全把控的,需要的是深入了解。这不仅仅牵涉到信息的传递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对症下药。就犹如中医中的“望闻问切”,想要最终确诊,必须逐步深入,才能知道到底什么病,什么原因导致的,究竟该怎么治。我们的目的是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我们真的找到了问题,并深入了解了这个问题的背景、原因,下一步才是动手解决。很多问题最后没能解决,停留在白纸黑字阶段,有些也落地了,但效果并不理想,我想执行是一部分原因,但方案真的切合实际、切中要害同样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不仅仅是配合步调,得由内而外的懂他。


乙方不太可能时时下沉到甲方一线,收取到的信息都是甲方团队从市场带来的二手信息,一来时间具有滞后性,二来信息经过转手,会打折,这种情况严重阻碍方案的可行性。


检索型阅读法


明确、紧扣阅读目的;

像网络检索一样检索目录,选出所需内容,只读重点;

尽量多方面,浅层次的接触大量文献。


网络的盛行最初给了人们信息的突破口,这是一次变革性的改变;电子阅读的出现同样延续了网络的优势,再次让人们抓住了抵达知识彼岸的稻草;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现在连国家都重视到了浅阅读的危害,开始读书月活动、阅读书屋建设等措施。


我大概属于古董型的人,对于阅读,一如既往的热爱纸质书籍,对于日常阅读,一如既往的漫谈式,享受读的过程,而不怎么重视记忆的结果或者知识的摄取。但毕竟是社会人,永远无法隔世而存,时代的现实鞭挞着原始的落后,让你不得不顺势而为。


这一条建议的确受用。快速、高效、功利化的现实的确需要功利化的阅读和能够支持功利化阅读的方式。这种方式首先能够达到需要的广度,面的涉猎;其次能够针对所需的重点达到应有的深度,跟简单意义上的浅阅读有所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