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摊上事了

标签:
共享单车小黄车市场交通城市 |
分类: 时事评论 |
共享单车,是在现代都市消费模式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租赁形式。共享单车第一次进入眼帘,是周末带儿子去逛公园的时候,十字路口等红灯,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男女各自骑着一辆小黄车。后来在地铁口,再次见到共享单车,不仅有黄色的,还有绿色的,黑色的。
第一次骑行是在一周前,发现的确很好用。出了地铁口,找到一辆小黄车,扫码开锁骑着就走了,到了公司门口,发现,怎么都找不到停车的地方,随便停放怕妨碍交通,无奈之下,只能推进了公司车棚。这很不道德,但又没有其他的方法。第二天在地铁口找了两辆车子,发现扫码的地方都坏掉了,连车牌都被抹去。
后来,新闻上就不断出现共享单车的各种问题,什么进小区啦,什么上私锁了,乱停乱放影响交通啦,郑州东区甚至出现了“单车坟地”,一系列的问题让我对这个单车有点想法。
首先,共享单车的定位是“解决最后一公里”,也就是解决消费者从家出行到公共交通点的距离问题,那么单单是公交站或者地铁口有单车是不行的,因为这是一个双向的出行问题,单车的一端是公共交通,另一端就是住宅区,这样才能完美解决这最后一公里,所以居民聚居区应该尽快安置单车存取点,才能根本解决单车进小区和上私锁的问题;
其次,尽可能增加单车存取点密集度。这样就能让消费者安心,不怕放到明显处,被人骑走,自己没得用,于是干脆毁坏二维码甚至上私锁。
再次,单车公司应该加强服务和管理。比如增加维修点和维修工,提高效率;加强日常管理,巡逻人员可以对停放的单车进行检查,如果有损坏迹象的,及时处理,减少损坏率。
单车投放市场,虽然比起之前的刷卡单车更为灵活,但由于太过灵活,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会或多或少的附带这样那样的问题,有问题并不代表这个新事物不符合时代,只是相应的配套服务一时跟不上步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再解决,这是新事物成长中必经的螺旋上升途径。我们要对它保持宽容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