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在上海召开20周年庆典会,会议刚过就忙碌着返程的事情,为了不让自己太过遗憾,返程前决定出门走走。
当天下午为了替同事陪客户,去了城隍庙,走在上海老街里,恍惚间觉得像走在北京前门大栅栏一样,一样的仿古建筑,一样的店铺林立,一样的琳琅满目……城隍庙很小,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不少游客在拜神,两个客户不愧是做生意的,进了门直奔财神殿,连城隍殿都甩在后面,由于已经午后,我们都未上香,只是双手合十,以示敬意。转个弯,去了豫园。这座明中期的私家园林,看上去风韵犹存。无论是亭台楼阁还是小桥流水,亦或是长廊、影壁墙,都很符合文人雅士的清秀。只是游人太多,无法感知那份曾经的宁静。
在午后温暖的阳光里,站在黄浦江边,对岸是高高耸起的东方明珠和摩天大楼,安静的站立在太阳光里,毫无生机。也许在华灯初上时,它会有异样的光彩。为了证明自己来过,决定和这颗明珠合张影……
让我留恋的不是城隍庙也不是东方明珠,而是第二天散步的衡山路和思南路。我无意于大上海的繁华,只是想在某个角落里,遇见老上海的模样。虽然没有寻觅到窄窄的弄堂,没有见到20年代上海滩斑驳的拐角洋楼,但是安静的街景,古老粗壮的法国梧桐,街角的咖啡馆,这里的一切看上去都抛却了大上海的烦扰,如此安静,如此享受生活。拐进路边的甜品店,捧着浓香四溢的咖啡,坐在高高的四角椅上,映着午后阳光,看窗外的街景……
思南路上已基本没有特别的古建筑,当然,孙中山故居和周公馆是必须还在的。一路走过去都是思南公馆,一个新建起的别墅小区。走过一个个门牌号,才深刻明白,张爱玲笔下的《倾城之恋》里,白公馆是怎样的气派,用北方人的话讲,绝对属于高门大户……想起,张爱玲是那么喜欢上海,那么喜欢旗袍,大概是比较喜欢公馆里慵懒的阳光,比较喜欢公馆里的女人出入公馆时的那份高贵和优雅……上海这样的街道,的确是小资女人的偏爱。
什么都没打算带回去,在田子坊时突然看到老上海的摩登红人,决定带几盒回去。虽然现在化妆品繁多,谁也想不起去用什么雪花膏,但但是这名字和包装,足以引起很多人的老上海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