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见》——那些触目惊心

(2014-07-02 17:28:26)
标签:

看见

柴静

新闻

记者

真实

分类: 品读

《看见》——那些触目惊心

    前段时间买了柴静的《看见》,2013年的年度畅销书,不为畅销,只为柴静,只为这个一直让我向往的新闻圈,我决定读一读。记得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了一条微信,同学评论说,我已读过,触目惊心。我大吃一惊,她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在没有轻启扉页前,我一直以为这本书像当初敬一丹的《一丹随笔》,犹如旅行记那样轻松惬意。读完第二章,我已确定,没有比那四个字更贴切了……

 

    每一章都是一个或者两个新闻调查事件,我相信柴静说的“这不是刻意挑选的”,因为这些事件在一个记者身边,是不胜枚举的。感触颇深的是《双城的创伤》、《沉默在尖叫》,还有就是一群年轻的同事在最灿烂的青春里和新闻一起疯狂……

 

    《双城的创伤》,是在西北的名为双城的小镇里的一所学校发生的事情。学校连续几天出现了学生自杀,一开始被社会误读为邪教,经过调查发现,其实是青春期的逆反和理不清的那些青春情愫,是因为那里的人不懂得交流,无处打开心扉,当柴静问他们,有心事了怎么办,一句“忍着”刹那间刺痛了我……之所以刺痛,是因为有了感受,是因为能够理解。其实,很多人的童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寂寞。父母忙着生计,他们供你吃饱穿暖已是一身疲惫,哪里还有什么心思蹲下来,静静的感受你那颗温热的脆弱的跳动?每颗心都被锁在胸膛里,从未有过交流。庆幸的是我找到了可以随心表达的方式——文字,那时候写了很多日记,也许正是因为我可以在堵得发慌的时候对着白纸一吐为快,将心底所有压抑着的小秘密轻轻的由心田转移到日记本里,我才平稳的度过了那些年代……

 

    《沉默在尖叫》,讲述了女子监狱。因为暴力被关进铁笼的那些女人,70%以上是因为杀死或者伤害了丈夫,法律自然不会饶恕她们。但,却没有人过问她们为何要伤害自己的丈夫……采访的所有人中,都是因为不堪忍受家庭暴力不得已而反抗,100%的家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性孽待,她们会因为丈夫在事后的一句“还疼吗”的简单问候,而心存希望,继续生活,但下一次是更狠,更疼……在忍受了十几年之后,终于无法忍受…………男人不可以打女人,但是丈夫可以打老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尤其是广漠的农村,那些年代,一切都是正常的……

 

    读着他们为了采访熬夜、翻墙、冒险,无论漫天大雪还是6月骄阳,他们永远都是义无反顾,永远都是那么不知疲倦;读着柴静对自己的反思,同事对她的宽容和教导,不知为何,怎么一直都觉得很像在说自己,她的固执、任性,领导对她的教导,同事对她的宽容,还有对工作那个拼命的劲儿,十年工作,十年成长……也许那句话说的很对,只有感受了,才能够真正理解,我只是觉得很像现在的自己……

 

    昨晚读完了这本书,很久未能入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