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晚睡前有看两眼书的习惯,用来打发培养睡眠的这段时间,刚搬到这边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狼图腾》,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曾看过几章,后来就不了了之,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不知不觉间,竟然读完了,读完最后一章的第二天,本想马上动笔写点什么,却发现怎么都开不了头,在这本力透纸背的巨作面前,第一次觉得笔下的文字是如此的浅薄,无论怎样组织语言都无法描绘这本集传说的神秘、文化的深厚、生命的敬畏为一体的精彩画卷……周末,闲来无事,窗外响起了淋淋沥沥的雨声,读完这么一本让人震撼久久不能平静的好书,不写点什么,似乎总觉得缺了点东西,索性坐下来,随心感悟。
整本书以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到内蒙古大草原插队为主线,在额仑草原,这片内蒙古最北的一片草原,结识了蒙族人比利格一家,开始深入到蒙族草原生活中去,衣食住行及日常工作接触,让他见识了草原生物生生相克相惜,认识了狼,认识了草原生活,认识了草原习性,也逐渐认可了游牧精神,但这些自然法则却逐渐被外来户破坏,直至最后的游牧变成了定居,有集体打狼变成了国家下文不让打狼……
狼图腾的崇拜——在草原上,狼的生存之道,使狼成为蒙族人的图腾。
千百年来,狼在那片草原上生存,早已在人类到来之前掌握了所有的生存技能,它们了解腾格里的四季变幻,了解草原的阴晴圆缺,懂得利用草原的一切天时地利去作战;不打无把握至战,狼发起进攻前是一定会观察好天象、选择好地势和时间才会进攻的,围猎黄羊,选准黄羊吃到草食影响速度的时刻,懂得利用高岗后的雪窝进行围猎,为自己准备足够的冻食供来年春季享用;分工明确,放哨、前锋、主力,作战时的协作能力,是人无法想象的;拼搏精神,不惜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残酷作战方法拼死一搏,震撼人心,围猎军马群那一战,所有被掏狼崽的母狼和强壮的公狼以命向拼,齐心协力将马群赶去大泡子围歼;家族精神,所有的狼群都会有一个头狼,所有的家族成员都会仅仅跟随头狼,母狼和公狼对家庭对子女的关注远远超过其他野生动物,强壮的打狼打下的猎物会自动分给那些老弱病残,不会拉下群族成员;牺牲精神,狼群懂得如何和人类作战,哪怕牺牲自己,以此保全家族其他成员,且这些均为狼族的天性,被陈阵饲养的小狼从未睁眼就脱离了狼的世界,但它仍然懂得为自己挖一个开口朝北的背阳地洞躲避毒辣辣的太阳,比利格阿爸说,人类的很多技能都是从狼那里学来的,狼是人类的老师。
尊重天然法则——小说讲述了草原生存的自然规律,环环相扣的生物链,是无法打破的自然生存规律。
比利格阿爸敬重腾格里(上天),他认为草原上的一切都是腾格里定下的规矩,只有尊重祖训,尊重草原生存原则,腾格里才会眷顾你,给你生存的空间,否则就会天降惩罚。在蒙族人的心中,狼是腾格里派下保护草原的神,因为有狼,黄羊才不会成灾,鼠兔才没有机会破坏草原,人畜才能保持在草原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在草原,腾格里会用方法保持草原的平衡。在那片布满白灾、黄灾、蚊灾的草原上,任何一种生物生存下来都很不容易,也正是这种相生相克的环境,千百年来才保持了草原的平衡……但草原外来户的入侵,完全不顾草原法则,千百年的赖子山一扫而空,千百年的狼洞被蜘蛛网封门,草原上大片的草地被开垦成菜园,狼被赶出国界,再也没有回来……30年后再次回到草原,眼前除了沙尘,还是沙尘,应了比利格老人那句,狼没了,草原就保不住了……
历史巨作——文中处处展现着草原历史的辉煌和传说的神秘。
无论是比利格老阿爸对陈阵言传身教的对话中,还是陈阵对老阿爸转述历史书里读来的文献时,亦或是陈阵对着自己养的小狼发呆发痴狂想时,字里行间无不游弋着草原历史的点点滴滴,包括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每一章的开头一般都有截取至历史文献的一些文言段落,这些文言段落大多都是草原神秘的传说,比如草原酋长的女儿嫁给了从天而降的那只狼,成吉思汗远征东欧途中的神秘故事等等,古老而神奇的传说,成吉思汗远征的威武和神勇,无不增添了这部小说的历史厚重和远古的神秘。
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比利格一家和陈阵、杨克这些知青情如一家人的浓情厚意。
比利格一家待陈阵犹如不半个儿子,从不外传的打猎技巧都能亲身传授给这个北京知青,比利格的儿媳每每做了好吃的,都会分给陈阵他们这个蒙古包,字里行间都流露着老人一家对他们知青的照顾、垂怜。30年后再次踏进草原,一如当初……
这部书可以当做小说来读,也可以当做半个历史散记来读,亦可当做一部生存的血泪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