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与表达】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2011-10-08 20:52:01)
标签:

摄影构图

光圈

主题

垂直线

背景

ev

用光

分类: 摄影与表达完全探索

【摄影与表达】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摄影者应该是诗人。他应该深情地爱着眼前的一草一木,饱含感情地注视着世界,用合适的线条表达出自己眼中的世界,使景物包含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如果光影不合适我们可以ps,但线条用错,我们如何去纠正被表错了的情呢?所以在拿起想起前还是那三条法则:我要拍什么、怎样表现、背景干不干净?——这和写文章一回事儿。对于一个专业编辑来讲,学摄影基础简直就是在温习写作基础。

 

【摄影与表达】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曲线最能表达优美,美丽的山川河流一定要找到弯曲的部分去表达优美。如果表达河流的奔腾豪放,要把它放在斜线上,或者表现水花的放射线感觉。宁静的感觉是一种崇高的感觉,因此用垂直线表达崇高很实用。

【摄影与表达】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线条可以表达情绪:平行线表达永恒,垂直线可以表达宁静,对角线(斜线)可以表达动感,锯齿线给人以焦虑感。

【摄影与表达】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同样的主题,变换取景角度,就可以用不同的线条表达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如人像,用垂直线拍可以表现他的宁静,用斜线就可以表达出他的动感。有的模特头一歪,就感觉画面动起来了。

【摄影与表达】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光线强时欠曝,光线弱时过曝,所以用EV的口诀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想不到摄影技巧里也蕴藏着深刻的辩证法。

【摄影与表达】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体会到按下快门时让心跳放慢的感觉了,很奇妙。屏住呼吸拍摄,体会静默之美。

【摄影与表达】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背景和主体是有必然联系的,可以衬托、可以呼应、可以说明、可以补充。如果背景和主体真的没有关系,有两种办法,一是虚化背景,二是换个角度拍摄。

【摄影与表达】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我看到好多朋友的摄影不太注意背景的选择,只是简单构图了事,这不对。画面的背景一定要讲究,要用好减法、除法,否则主题不突出,画面杂乱无章,显得很不净。

【摄影与表达】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摄影技巧对旅行的人来说,就像面条里加的醋,没有不行,多了更不行。

【摄影与表达】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锦绣公园夜景,没有有效光源,没有三脚架,把机子放在果皮桶上,用速度优先1S慢拍,机器默认的光圈是F2.8,导致噪点过大。其实如果有三脚架的话,应该用光圈优先F4.5-5.6,机器默认的快门速度是S6-8,拍出来的效果肯定要比这个细腻得多多了。)

    谈谈户外强光下的拍摄技巧。户外正常天气条件下光线非常强,而且旷野中没有遮拦。为了避免画面过白,可以使用光圈优先,把光圈调到较小值,如果还不够,可以再-0.7EV。一般情况下,不易超过F11。这时的天呈现出湛蓝色,主题景物具有立体感,背景深远。但这是朋友喜欢用的通用手法,我懒得动脑子,在强光下有时喜欢用速度优先,直接用1/2000s,道理是一样的。通常情况下,把手中的相机的光圈调到比其最大光圈小2-3档,成像最清晰。如我最喜欢用的P7000的最大光圈的F2.8,它的光圈设定在F5.6-F8时效果最好,D200(18-200)广角端的最大光圈是F3.5,它的在F6.3-9最好。

【摄影与表达】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摄影的背景很重要,这个我以前没有考虑很多。背景和主体应该形成明暗关系或色彩呼应关系或横竖关系。总之主体和背景在意味上必须有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更好地反映作品的主题。这些要求在人像和微距中尤其重要。而对于广角景物摄影要求就不是很高了。所以师们都要求初学者少拍景物,多拍人物。因为景物的要求最低。

【摄影与表达】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最后和朋友们分享一下摄影构图技法。摄影构图有基础十法,有九宫格法、对角线法、三分法、S线法、三角法、交叉线法、放射线法、竖线法、对称法等。我认为其实都是从斜线法(也称对角线)中化出来的。如果朋友不同意,希望拍砖给我。谢谢

 

【摄影与表达】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摄影学习资料:『摄影教程』如何在摄影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声音 

               14个用到烂的摄影小技巧

精美点评:

几何名称皆用上
物理原理也包含
绘画艺术同引进
调料也可说短长
眼睛能将世界看
摄影机下留文章
哈哈——留一个——幸运的无名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