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年04月11日

(2014-04-11 16:03:22)

都市情感剧成功十要素

    都市情感剧注定成为14年和15年播出市场的最重要部分,优质情感剧无疑受到各大主要播出平台的极力追捧,当然市场上这个类型的作品占了总量的六成左右,而且良莠不齐的厉害,就质量而言,顶级的情感剧稀缺,而中档的情感据也稀缺,成色差异巨大确实值得业界深思,中等情感剧的稀缺造成了情感剧投资风险是市场上最大的。

下面简单总结当先都市情感剧成功十要素,一孔之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十足的情感厚度:我们看到很多成功或者说是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些优质情感剧,都有这十足的情感厚度,比如《金婚》《父母爱情》《有你才幸福》等等,既然是情感剧,情感厚度越大剧的吸力越大,当然也有一些走小众情感的作品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响,但是热过就忘记了,成为经典的可能性很小。主要播出平台也在向市场要大剧优质有分量的作品,哗众取宠、抖机灵儿的作品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创作团队不塌实,偷奸耍滑势必遇到瓶颈。

二、典型人物:典型人物一直的电视剧成败的关键,我比较推崇抓住一个人物,然后深入挖掘,找到真正的人物特性和角度别致的故事切入和桥段,人物的带入感强有时比故事带入感强还重要,比如近期的《大丈夫》《我爱男闺蜜》《一仆二主》《奇葩儿子》等等,树立不起来人物,作品很难产生个性,没有个性很难产生关注的兴趣,典型人物不见得面面俱到,但是要特例独行,有争议和有话题,争议和话题再加上普遍的社会舆论旋涡,成功的概率将大大提升。

三、轻松的故事: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心境被各种压力强迫的当下,轻松的故事走向在接受度上来说是最优的选择,比如《咱们结婚吧》《我的极品老妈》等等,不是沉重就该抛弃,而是要讲究一个度,不是极致就是好,要摈弃很长一段时间的追求极致的毛病,因为这个追求使得市场上的作品一度充满撕裂与戾气,追求场面的激烈和人物极致冲突,竟然完全不顾社会观瞻,十分另人反感,完全走商品化的道路将把都市情感剧送上不归路。

四、拥有能够叫人记住也能叫人会心领会的台词:都市情感剧的台词很容易走上完全生活化与随意化的小路,甚至完全依着演员的说话习惯对词儿,这样的作品都属于有瑕疵的,台词还是一部电视剧的门面,以及产生收视粘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电视剧,能够叫大家记住几句台词很大程度上是编剧水平的具体体现。生活流不是绝对的,在生活中挖掘出牛逼的台词成为流行才是真牛逼。另外作为一个写字儿的高手,用水词您不臊的慌吗?!不能小看台词,至于大腕们要现场攒词儿,对错好象已经有了公论。

五、能够忘记时间的推进速度,即节奏:当下的电视剧,无论是优质剧目还是一般的作品,节奏一直是硬伤,无一幸免,制作公司似乎在用拖节奏来实现利益最大化,这几年出现的很多好剧却在节奏上叫人抓狂大家印象都很深刻,在好剧稀缺的时候观众必须忍受。但是看着舒服的作品,在行进间确实张弛有度,在不知不觉中消费了时间,都市情感剧为什么在地面频道往往干不过情节剧,就是因为节奏,观众一旦失去耐心,换台后就回不来了。

六、高落差的人物设置与低位置的戏剧冲突合二为一:人物设置本来是属于戏剧结构中非常展现功力的部分,但是电视剧不同于传统的戏剧,随着这些年市场化的深入和发展,电视剧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规律和审美标准,虽然这个标准目前还不十分清晰。做为都市情感剧来说,主要角色人物身份的落差是便捷的手段,凤凰男,高知女,富二代,大女人,小男人,大丈夫,小妻子,恨嫁女,小资男,雅,痞,渣等等,有了人物身份的落差,但是不能高举高打,要低角度展开戏剧冲突,这样才不至于阳春白雪,但是也忌讳低到尘埃里,完全下里巴,情感剧主要市场在卫星频道,卫星频道的主要受众人群偏年轻个都市白领化,所以气质和本身散发的气息要洋气,但是说白了这些都市白领往前数20年,出身都是平民。这个高低的把握一定程度非常体现眼界和精准的计算。最近一些主要成功的作品体现出了这个特性,例子我就不举袅!

七、与角色深度对位的合适演员:输在演员上的作品比比皆是,本子不错没有找对演员效果大打折扣的作品比比皆是,演员搭配不到位一方接不住另一方的现象比比皆是,都市情感剧确实对演员的要求比较高,比情节剧、年代剧和古装剧都要高。如果你能叫观众说,这个角色非他(她)莫属这样的评价,那就是最高的奖赏。大咖很重要,合适更加重要,这些年完全用演员堆的作品我看的多了,折了的也不在少数,即便是销售出去了,最后播出不灵,留下一堆烂帐的更加不少。

八、可供各种角度诠释炒作的社会话题:故事和人物有没有话题性是当下作品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元素,也是作品成功程度的体现,当然有的作品不是靠话题取胜,比如《父母爱情》,但是这样厚度的作品毕竟少数,我们也不是每家公司都有追求经典的需求,大家还是主要把电视剧做为快速消费的产品来生产的,不能做流传经典,至少要做流行经典,那么作品的话题性在当下全媒体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去年和最近的几个热播剧都有社会话题的鲜明属性,而且这个话题是广泛的,已经在社会酝酿发酵了很少时间,不是那种临时炮制的话题,也不是标新立异新总结出来的话题,所以在选取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个临界点,新的话题想要一炮而红的概率非常低,合理利用过去的积累过程才是最聪明滴。

九、合适的播出平台:这是一个几乎令所有制作发行头疼的话题,没有好的播出平台,好作品得不到价值的彰显,这也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平台都想着某剧优质能够 把我的平台托起来,制作发行方的想法是,我要找好的平台,这样可以为我的作品扬名立万。矛盾的综合体其实是最好的状态,否则成为一面倒势必失去了很多竞争的乐趣。好作品没有上好平台的情况不少,好平台没有选择播出好作品的情况一样不少,作品气质是否与平台契合,非常关键,许多平台都有固定或者说相对固定的气质类型,就算是优质播出平台也不是什么样的类型、气质的剧都可以大放异彩,如何对应平台去抓项目,如何对应平台去选择项目,又如何去对应平台去营销项目都是很严肃的课题。每年都会出现某些作品拼错平台,也每年都出现某些作品因为平台没有释放出最大的效应。当下中国的制播环境,平台一直是所有人纠结的中心。

十、全媒体宣传营销:新媒体的崛起,使得整个媒体的产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也不是曾经的电视台只管播,百姓就随着你看了,我们的生活早已经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冲击着,如何在碎片化的信息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到达率的有效信息,是摆在所有媒体人面前的全新命题,不懂得全媒体宣传营销的公司和作品,势必在各个环节上减分。做为电视台来说,收视率将逐渐不是唯一的考核标准,影响力才是,做为一部作品,不能整合有效资源全媒体跟进宣推,不能在第一时间形成期待,不能在舆论的焦点上到达或者驻足,损失不可估量,不要小看微博,不要小看微信,不要小看业内传播,也不要小看业外的作用,谁占据了营销的制高点,谁就可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4年02月10日
后一篇:2014年06月04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