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复习试题精选 隋书 宇文恺传 宇文恺字安乐译文
(2011-03-31 14:38:45)
标签:
高考文言文文言文阅读专练2011备战高考教育 |
分类: 文言 |
宇文恺,字安乐,杞国公忻之弟也。在周,以功臣子,年三岁,赐爵双泉伯,七岁,进封安平郡公,邑二千户。恺少有器局⑴。家世武将⑵,诸兄并以弓马自达⑶,恺独好学,博览书记⑷,解属文,多伎艺,号为名父公子。初为千牛,累迁御正中大夫、仪同三司⑸。高祖为丞相,加上开府中大夫。及践阼⑹,诛宇文氏,恺初亦在杀中,以其与周本别,兄忻有功于国,使人驰赦之,仅而得免。后拜营宗庙副监、太子左庶子。庙成,别封甑山县公,邑千户。及迁都,上以恺有巧思,诏领营新都副监。高颎虽总大纲,凡所规画,皆出于恺。后决渭水达河,以通运漕,诏恺总督其事。后拜莱州刺史,甚有能名。兄忻被诛,除名⑺于家,久不得调。会朝廷以鲁班故道久绝不行,令恺修复之.既而上建仁寿宫,访可任者, 右仆射杨素言恺有巧思,上然之,于是检校将作大匠⑻。岁余,拜仁寿宫监,授仪同三司,寻为将作少监。文献皇后崩,恺与杨素营山陵事,上善之,复爵安平郡公,邑千户。炀帝即位,迁都洛阳,以恺为营东都副监,寻迁将作大匠。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丽。帝大悦之,进位开府⑼,拜工部尚书。及长城之役,诏恺规度之。时帝北巡,欲夸戎狄,令恺为大帐,其下坐数千人。帝大悦,赐物千段。又造观风行殿,上容侍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推移倏忽⑽,有若神功。戎狄见之,莫不惊骇。帝弥悦焉,前后赏赉,不可胜纪。
自永嘉之乱,明堂废绝,隋有天下,将复古制,议者纷然,皆不能决。恺博考群籍,奏《明堂议表》帝可其奏。会辽东之役,事不果行。以渡辽之功,进位金紫光禄大夫。其年卒官,时年五十八。帝甚惜之。谥曰康。
【注释】
⑴器局:器,才能,本领。器局,才识和气度。⑵宇文恺的父亲宇文贵,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仕周,位至大司徒;次兄宇文忻,周、隋时名将,隋时官至右领军大将军。⑶达,得志,显贵。⑷书记:书籍、奏议一类的文字材料。也指官府中掌管史书、记录的官吏。⑸仪同三司:官名。始于东汉。本意指非三公(司马、司徒、司空)而给以与三公同等的待遇。魏晋以后,将军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至南北朝末,遂以仪同三司为一种官号,并置开府仪同大将军、仪同大将军等官。隋唐以后仅为散官。明废。为此官者,亦称为开府或仪同。⑹践阼,亦称践祚,古代帝王即位,升宗庙东街以主祭。后指帝王即位。⑺除名:除去名籍,取消原有身份。指罢官。⑻检校将作大匠:官名。掌管宫室修建之官。⑼开府:“开府”指开设府第,设置官吏。开府仪同三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位 ,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 “仪同三司”是说仪仗同于三司。三司指太尉、司空、司徒,亦称三公。汉朝官制,惟三公可开府,汉末,李傕、张杨、董承等以将军开府,始有开府之名。魏晋以后,开府者益多,因而别置开府仪同三司。⑽倏忽:迅速,极快。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分析:果:完成,实现。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宇文恺是“能工巧匠”的一组是(
授仪同三司 ⑸又造观风行殿 ⑹前后赏赉不可胜纪
A⑴⑷⑹
答案:B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译文】
宇文恺,字安乐,杞国公宇文忻的弟弟。在北周政权时,因为是功臣的儿子,三岁时,就被赐爵位双泉伯。七岁时,升封安平郡公,授两千户封地。宇文恺少年时就很有才识和气度。其家庭世代武将,他的各个兄弟都是靠武功闻名显达的。唯独宇文恺好学,博览群书,善写文章,又擅长技艺,人们称他为名公父子。起初,官职为千牛,以后累次升迁做过御正中大夫、仪同三司等职。高祖(杨坚)做北周丞相时,加封宇文恺上开府中大夫。后来,杨坚称帝建立隋王朝,诛杀政敌宇文氏家族,起初宇文恺也在诛杀名单中,后因他不是北周宇文氏政权的宗族,他的哥哥宇文忻又是隋朝的开国功臣,杨坚派人飞快传信赦免他,宇文恺因此被赦免。之后被任命为营宗庙副监和太子左庶子。宗庙建成后,另外分封他为甑山县公,授予千户封地。等到迁都长安,隋文帝认为宇文恺有巧思,下诏书任命他为营新都副监。虽然高熲总揽全部职权,但所有的规划都出自宇文恺。后来疏通渭水河道通到黄河,用来使运粮水路畅通,下诏宇文恺总管督率此事。后被任命为莱州刺史,以有才干见称。兄长宇文忻被杀,宇文恺被罢官在家,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调用。恰逢朝廷因为鲁班故道断绝长期不能通行,才起用他去修复。接着,隋文帝要修建仁寿宫,寻访可以负责这项工程的人。右仆射杨素就推荐宇文恺,说他有巧思,隋文帝采纳了杨素的建议,任命他为检校将作大匠。过了一年多,宇文恺被授予仁寿宫监、仪同三司的官职,接着任将作少监。文献皇后去世,宇文恺和杨素负责营建陵墓,文帝很满意,恢复了他的安平郡公的爵位和千户封地。隋炀帝即位,要把都城迁到洛阳去,任命宇文恺为营东都副监,不久升任为将作大匠。宇文恺揣测隋炀帝的心意在于宏大奢侈,因此东都的建制极尽壮丽。炀帝很高兴,宇文恺被授予开府及工部尚书一职。等到修筑长城的工程开始,炀帝又下诏任命宇文恺负责规划度量。当时炀帝去北方巡视,想对戎狄等少数民族夸耀国威,命宇文恺制造大帐幕,帐下可以容纳几千人。炀帝非常高兴赏赐物千段。又制造观风行殿,殿上能容纳侍卫数百人,可以拆卸和拼合,行殿下面装有轮轴可以迅速地推行移动,好像有神力在推动一样。戎狄等部族的人看到之后,没有不惊异害怕的。炀帝更加高兴,前后给宇文恺的赏赐多得无可计数。自永嘉之乱以来,明堂破坏湮没,隋政权建立后,准备恢复古代的制度,可是朝臣们议论纷纷,难以统一意见。宇文恺广征博引古代各种有关的经典著作,写出一篇上奏文章《明堂议表》。炀帝赞同他提出的建议和规划。这时正好发生了辽东的战事,建造明堂的事就被搁置下来未能施工完成。由于在辽东战役中建立了功劳,宇文恺晋升为金紫光禄大夫。就在当年,死于任上,享年五十八岁。炀帝非常惋惜,谥号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