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篆疑難字示例(28、29、30、31、32、33、34、35、36、37、38)

(2019-03-30 14:00:58)
标签:

雍軍读书

分类: 疑难小篆(古文字)

28

今字:忭

當用小篆文字:昪(見《說文·日部》)

雷浚《說文外編·卷十二·二十二》:“《日部》:昪,喜樂皃。從日弁聲,即忭字。”《說文·日部》:昪,“喜樂皃。從日弁聲。”段注:“《小雅》:弁彼鸒斯。傳曰:弁、樂也。此昪之假借也。”故忭當篆作昪。

 

29

今字:扳

當用小篆文字:小篆疑難字示例(28、29、30、31、32、33、34、35、36、37、38)

扳字,《說文》無扳字。兩漢及之前均未見此篆。《大宋重修廣韻·卷一·上平聲二十七刪》:引也。普班切。《集韻·卷二·二十七刪》:小篆疑難字示例(28、29、30、31、32、33、34、35、36、37、38)攀扳同字:“《說文》:引也。或作攀。”《春秋公羊傳·卷一·隱元年》:“諸大夫扳隱而立之”。何休注:“扳,引也。”《說文·小篆疑難字示例(28、29、30、31、32、33、34、35、36、37、38)部》作小篆疑難字示例(28、29、30、31、32、33、34、35、36、37、38),“引也。從反廾。或從手從樊。”或體字爲小篆疑難字示例(28、29、30、31、32、33、34、35、36、37、38).段注:“晉灼曰:小篆疑難字示例(28、29、30、31、32、33、34、35、36、37、38)古攀字。按今字皆用攀則小篆疑難字示例(28、29、30、31、32、33、34、35、36、37、38)爲古字。小篆疑難字示例(28、29、30、31、32、33、34、35、36、37、38)亦小篆也。”“今作攀。《公羊傳》作扳。”故扳當篆作小篆疑難字示例(28、29、30、31、32、33、34、35、36、37、38)

 

30

今字:岅

當用小篆文字:阪(見《說文·阜部》)

《說文》無岅字,《說文·阜部》有阪:“坡者曰阪。一曰澤障。一曰山脅也。從阜反聲。”《集韻·卷五·上聲二十阮》阪阪岅同字:與岅阪同,引《說文》同。故可篆作阪。

 

31

今字:坂

當用小篆文字:小篆疑難字示例(28、29、30、31、32、33、34、35、36、37、38)

《說文》雖無此篆,但《金文編》八八七頁有此篆,上反下土,作小篆疑難字示例(28、29、30、31、32、33、34、35、36、37、38)。作篆可依此。

 

32

今字:佈

當用小篆文字:小篆疑難字示例(28、29、30、31、32、33、34、35、36、37、38)

《說文》無佈字。《漢印文字》卷八第九頁有此篆,作小篆疑難字示例(28、29、30、31、32、33、34、35、36、37、38),從人從布。故佈字作篆權且可用此篆。

 

33

今字:芭(

當用小篆文字:巴(見《說文·巴部》)

雷浚《說文外編·卷十三·十》:“《說文》無芭字。《文選·司馬長卿子虛賦》:諸柘巴苴。文穎曰:巴苴,芭蕉也。巴字無艸頭。《漢書·司馬相如傳》同。”故芭字篆作巴。

 

34

今字:板

當用小篆文字:版(見《說文·片部》)、板

《說文·片部》:版,“判也。從片反聲。”段玉裁改爲:片也。段注:“舊作判也。淺人所改。今正。凡施于宮室器用者皆曰版。今字作板。”案:《說文》無板字,板可篆作版。又,《漢印文字補遺·卷六》第三頁有板篆,從木從反,左木右反,亦可作此。因爲該書有一些印章屬于魏晉時期,所以,不能確定爲漢代文字,但書法、篆刻創作可以使用,文字學意義上有待考訂。學者不可不知。

 

35

今字:杯

當用小篆文字:桮(見《説文·木部》)

《説文·木部》:桮,“也。從木否聲。”段注:“俗作杯。”故杯字當篆作桮。

 

36

今字:表

當用小篆文字:小篆疑難字示例(28、29、30、31、32、33、34、35、36、37、38)

《説文·衣部》:表,“上衣也。從衣從毛。古者衣裘,以毛爲表。”段注:“古者衣裘、謂未有麻絲。衣羽皮也。衣皮時毛在外。故裘之制毛在外。以衣毛製爲表字。”按:表字是從衣的,不可以今字想象篆字,當依《説文》或文物記載。

 

37

今字:抱

當用小篆文字:懐抱作褱袌(見《説文·衣部》);抱子(抱孫)作勽(見《説文·勹部》);抱爲正篆捊之異體(見《説文·手部》

《説文·衣部》:袌,“褱也。從衣包聲。”按:懷抱當篆作褱袌。

《説文·勹部》:勽,“覆也。從勹覆人。”段注:“此當爲抱子、抱孫之正字。今俗作抱,乃或捊字也。衣部之袌,則訓裹也。”按:抱子抱孫、擁抱當篆作勽。

《説文·手部》:捊,“引取也。從手孚聲。捊或从包。”徐鉉注音:(póu)步矦切。按:捊爲正篆,抱爲捊之或體。

 

38

今字:怖

當用小篆文字:(見《説文·心部》)

《説文·心部》:悑,“惶也。從心甫聲。或从布聲。”按:悑爲怖之正篆,怖爲悑之或體。這類異體字,初學者在查《説文》時是查不到的,一般的查字索隐衹列正篆字,所以要特别留心異體字。故怖字篆書可作,亦可作怖。學篆者不可不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