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答案
(2014-04-15 23:41:22)分类: 习题库 |
三、判断题:(请在题后的括号里画上√或×)
1、案件判决前不做定性和定罪报道(
2、我国实行三审终审制。(
3、媒体不宜详细报道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案情。(
4、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形式有2种:侮辱和诽谤。(
5、媒体不得对法庭审判活动进行采访。(
6、IP地址注册和域名管理由文化部负责。(
7、根据其保密程度,国家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密级。(
8、法律的精神是公平、正义。(
9、《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了2项与传媒相关的权利是:知情权和舆论监督权(
10、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互联网国际联网出入口管理由工业与信息化部负责。(
12、电子公告、IP地址备案、域名管理等由公安部负责。(
13、舆情监督和舆论引导,互联网新闻管理由新闻出版总署负责(
14、网络传播视听、视频节目管理由广电总局负责。(
15、互联网出版管理由工信部负责。(
16、电子公告、IP地址备案、域名管理等由国务院新闻办负责。(
17、使不可辨认是隐私权侵权的一个抗辩事由。(
18、真实是是隐私权侵权的一个抗辩事由。(
19、公共兴趣是名誉权侵权的一个抗辩事由。(
20、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都可以转载使用。(
21、判决前发表质疑和批评限于违反司法程序的行为。(
22、“法无授权不可为”是对权利的诠释。(
23、我国司法机关指公安机关和法院。(
24、我国的审判机关指检察院。(
25、我国法院分四级,实行三审终审制。(
26、对于报道者来说,报道行为的过程也就是新闻价值判断的过程,其中并不蕴含道德评价因素。(
27、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不道德行为就是非道德行为。(
28、一般情况下,绝密级国家秘密事项保密期限应不超30年。(
29、新闻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所以在同样利用职务之便提供有偿服务这一不道德行为的问题上,也与其他职业(如商品推销员、汽车司机)者所应受到的谴责程度是相同的。(
30、法律不考虑潜在的行为动机如何而要求对现行规范进行外部服从,而道德规范则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去行动。(
31、为“新闻来源”保密是指为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材料的采访对象保密。(
答案:√
32、“诽谤”一词起源于美国。美国是最早就“诽谤”问题提出刑事诉讼的国家。(
33、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只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34、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安娜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著作权法。(
答案:√
35、伦理学是以道德为研究客体的一门科学。(
36、《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授他人财务的,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37、消息事实提供者处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而要求为其保密的,在媒体中被称为:匿名消息来源。(
38、瑞典不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期指定新闻法规的国家,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新闻道德自律的国家。(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信息应该一律完全透明公开。(
40、在灾难报道中,应尽量报道悲惨残酷的情节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支持。(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