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欣赏】 行  隶

(2016-11-07 09:08:57)
标签:

文化

  • 【书法欣赏】 <wbr>行 <wbr> <wbr>隶

     

     四尺蓝宣金字隶书《心经》

     

     

    【书法欣赏】 <wbr>行 <wbr> <wbr>隶


      六尺屏隶书《心经》

     

    【书法欣赏】 <wbr>行 <wbr> <wbr>隶

     

      四尺对开蓝宣金字四条屏《朱子治家格言》

     

       随着对“书法”认知的加深,他觉得以前自己写的那些东西不过是在“写字”,还谈不到“书法”。真正称得起书法的,应该是既有古代先贤书法的根基,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缺一不可,即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为此,他把以前自己多年书写隶书的基础作为新的起点,又回过头来“追古”、“临古”,从零做起,找来多种汉碑从头临摹。古朴方正的张迁碑,端庄典雅的乙瑛碑,雅逸秀丽的曹全碑,中正平和的史晨碑,遒劲凝练的礼器碑,雄迈豪放的石门颂······都是他的最爱。坚持多年反复研读、临摹,潜心挖掘。在学习古人的同时,不忘汲取近现代艺术精华——王福庵、刘炳森、夏湘平等名家的隶书也是他临摹的范本,广泛涉猎,广征博取。有多年书写隶书的功底,加之他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沉实的艺术修养,近50年的临池苦练,笔耕不辍,使他的隶书熔铸了多种碑帖的特色,兼具了端庄秀丽、遒劲典雅、刚柔相济、豪放飘逸的风格。最难能可贵的是武锋先生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又注重“创新”,克服了过去书写隶书端庄有余、活泼不足的弱点,把隶书在“正书”的基础上加入了“行书”的元素,即形成所谓“行隶”,把平稳端庄的隶书“楷”中参“行”,使其静中有动,柔中带刚,不仅书写快捷流畅,而且更显得潇洒大气,灵动飘逸,契合了现代气息,已经基本形成自家的风格!

       有书法界资深评论家把他前后书写的隶书作了对照,一致认为有了质的飞跃,可谓判若两人!这种自家风格的“行隶”,把隶书的美和行书的美巧妙结合,既不失隶书的底蕴,又兼具了行书的流畅,比以前更潇洒、灵动,更具美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尤其他不为当今所谓“流行书风”、“现代书法”所惑,不赶风头,不羡流俗,始终坚守“传承、创新”这一底线,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失法度,使自己的隶书风格又往前迈出了一大步。被业界认为是“传承创新”的范例而传为美谈。

        武锋笔下的隶书作品《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通篇圆润而畅达、古穆而灵动,提按顿挫中饱含着浓厚篆隶遗意。其藏锋起笔,圆而内敛;中锋落纸、气韵流畅。细细把玩,笔力浑劲,笔画莹秀,笔势鲜明;静静品之,墨色温润,变化丰富;字态生动,妍美静穆。无论从整体章法还是从每一个字的结字来看,都透着美感。字迹大小结合,结体疏密错落,用墨干湿浓淡,笔画粗细搭配,运笔流转疾缓,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随意抽出每个字来打量,都经得住推敲;整体的章法布局也巧妙得当,无可挑剔。在这里,每个字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自觉而和谐地律动,构成一副优美的旋律,让人赏心悦目!

       由于对苏轼这首词的偏爱,他写得最多,自家风格发挥得也越好,所书作品也成了他的代表作。这首词至今已经写了200多幅,其中一幅竖幅力作2012年被选入陕西华夏碑林(见下图原碑照片)。

    【书法欣赏】 <wbr>行 <wbr> <wbr>隶

     

     西安华夏碑林原碑照片(原作为四尺宣)

     

     

    【书法欣赏】 <wbr>行 <wbr> <wbr>隶


       四尺榜书《画魂》

       四尺联语《山抹 竹敲》(配竹子淡墨底纹)

     


     

    最近他书写的《杜牧·山行诗》、《徐元杰·湖上诗》、《诸葛亮·诫子书》、《刘禹锡·陋室铭》以及布袋和尚和慧开的两首禅诗,都是这种“行隶”风格的力作。

    【书法欣赏】 <wbr>行 <wbr> <wbr>隶

     

    四尺仿花岗岩碑刻效果《徐元杰·湖上》
     

    【书法欣赏】 <wbr>行 <wbr> <wbr>隶

     

    四尺对开长条 杜牧《山行》

     

    业界认为,武锋先生的“行隶”,行笔沉着舒缓,起收转折含蓄、文雅,圆润蕴藉;结字宽博疏放,欹侧自然,平和静穆,提按之中兼绞转运笔,给人以冲淡、雍容超凡的气度。观之,流利而不失劲健;圆熟而不失奇峭;创新而不失法度。

    尽管业界对武锋的隶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全国及省市多次展览中获奖,有多种媒体进行过报道,市场也非常看好他的隶书,但他总觉得距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他决心不断探索,锲而不舍,博采众长,争取在有生之年创出既有自家风格又被社会广泛认可的隶书来!

     

    本文采风网官方网站进行了报道,请见链接:

    http://www.zhongguocaifeng.cn/news/12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