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欣赏】吴湖帆书法题款

标签:
文化 |
1936年《临王若水双鸳》(图10)题款,楷书笔法规范,起笔逆锋,回锋收笔,字迹偏扁。
30年代对联(图11),楷书工整带有行书笔意,在规范中寻求灵活。如横笔收笔顿、按、提,有时显得太注意“招式”,其师薛味还是很浓的。
1949年的“莫道自有”对联(图13),显然比1942年用笔更加灵活,率意中带有强烈的自信、每每出锋都饱含着米芾“刷笔”之意,不仅表现作者对字形的把握,也表现出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了他体态中庸、清健宏阔、神采超逸的书风。
吴湖帆的草书是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由于身体健康和精力的原因,写楷书、行楷需要很多精神。此时为应付前来索画求字者,他就临起了怀素《自述帖》,因为几十年行楷书基本功扎实,故而过渡到草书甚快,每画写意之作,都配以行草题款。单独成书法作品的不多,这里有幅草书轴(图15)作于1965年,也是他晚年草书代表作。
下面来分析几件仿吴湖帆书法。
《书法手卷》(图16)324×32厘米,此卷落款为“丁亥冬”,丁亥为1947年,吴湖帆已54岁。此作纯属拟造,字迹与吴湖帆相去甚远,没有一点书法之韵,结字乖张,无笔法可言,只是把吴氏大名署上即可。
图16 伪品《书法手卷》324×32厘米
《绝顶浮云》轴(图17)128×57厘米,此作是按原作描摹下来的。原作于1942年所作,此作用笔呆滞,没有一点映带与笔画的过渡,笔笔生硬乏味,缺少提按顿挫,墨色没有变化,就是没精打采的躯壳。字作完后还做了纸的颜色。纸的寿龄是不规则的衰老色,而此作的纸用茶叶水与赭石相配做出几十年的纸龄。
《一声渔唱》书法轴(图18)135×32厘米,此仿品乍一看还有一些吴氏之味,与上一幅一样,是有范本的,按原作临习的,并非描摹出来。结字不太准确,如“渔、鹭、洲、蓉、鲜、宫、愁”等,在部位组合上有不协调的因素,用笔太薄、太笨、太生硬,捺笔和竖笔与吴氏的差距较大。纸是刚出炉的,没有寿龄迹痕。
下面还有两件书法,请读者自己根据吴氏书体真伪比较,找出差别。
《书法条幅》(图20)91.5×33厘米,款“甲申初夏吴湖帆”1944年:
《酒金书法对联》(图21)194×40厘米:
吴湖帆的书画鉴定,一定要把握好他的各时期特点,对他所拟临作品也应有较熟了解,拟临的作品很多是以古人名来托己之意,多为意临,只求其意,面貌未合,常有之事。主要看笔法和色彩,气和韵是形带出来的。前面我们辨别画时,的确好几幅绘得不错,就是题款不好,气韵出不来。书法也一样,点画“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定要把握主流的、精神的东西,当你了解了,熟知了,仿品就很难逃过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