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临安春雨初霁》有感
(2017-03-28 14:10:06)
标签:
文化 |
临安春雨初霁
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初识陆游这首《临安春雨初霁》的时候还是在高中,当时只是被“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清新隽永的气息所吸引。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此两句写得形象而有深致,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让年少的我对江南湿漉漉、绿幽幽、亮晶晶、香喷喷的春色充满了向往。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重读这首诗,却不禁被整首诗里所透漏出的丝丝伤感所感染。在这细雨纷纷的春夜里,年过六旬的陆游为何事而辗转反侧、一夜未眠呢?那远远传来的如断如续的卖花声,又能给他一些什么样的愉悦和抚慰呢?
诗的五六两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睛窗”,“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无事而作草书,睛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诗中一开头就道“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我们依稀能够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
这整个一首诗,虽然写春,却不是欢春;虽不是伤春,却也是“薄”春。春天虽美,但在心情郁闷的作者心目中,却引不起多少留恋。贯穿全诗之中,没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诗,也没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淡然的一声轻叹,可谓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