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太岁主题文章--全面系统讲解2014年太岁破解秘诀06
(2013-10-08 05:05:49)
标签:
林明贤阴阳宅风水太岁犯太岁2014犯太岁 |
分类: 太岁与犯太岁破解 |
第六部分:太岁神传略(文言版本)
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传略
甲子太岁明时降生于山阳,名金濂,亦名金辨。辨正统三年擢佥部御史,参赞宁夏军务,举贤任能,人服其公。宁夏旧有五渠,而鸣沙州、七星汉、伯石灰三渠淤。濂请浚之,溉芜田一千三百余顷。时诏富民输米助赈千石以上,褒以玺书。辨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千石者,储由此充。边民赖之。
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传略
乙丑太岁宋时降生于金华,名陈材。陈材,字俊卿。正统丁卯举人,膂力过人,尝五更之田间,遇虎,以手搏之,虎死。后会试场屋火,以右手据墙垣,左手持同事生,履肩而出,活数十人,名动天下。后选安丘知县。贼掠库金,材一骑一弹赴之,弹发中贼左目,再弹中右耳,贼大骇伏地。材命约:好为我送库金还,群贼惟命。抵县,群贼请死。材以各杖三十遣之。御史竟以纵寇论克,免官罢归。
丙寅太岁沈兴大将军传略
丙寅太岁明时降生于建宁,名沈兴。沈兴,貌短而精悍,目光炯炯烛人,善谋多智,议论磊落,洪武间任建宁右卫指挥使司之后所百户。筑城建防,外阻盗寇出没,内靖百姓治安,民遂安居乐业。后其子沈亮、沈镛、沈泽、沈重等袭。
丁卯太岁耿章大将军传略
丁卯太岁明时降生于鲁地,名耿章光,亦名耿章。章山西巡抚如杞子,性刚方。如杞被陷,章充家童,侍狱中。如杞死于极刑,章刺血明心,一疏代父鸣冤,举朝悼悯。崇祯间,以进士知曲沃县,以蒙城驿代翼走马为邑累,抗颜大吏前,援祖制与争,退复具详,以请寻调。濒行遗一联馆中曰:解印空传去害马,移山何日是坚城。祀名宦。
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传略
戊辰太岁三国时降生于河南,名赵达。达少时从学于汉侍中单用,用思精密,谓东南有王者气,遂脱身渡江。治九宫一算之术,究其微旨,应机立成。能计飞蝗。射隐伏,无不微中,对问若神。曾使人取小豆数斗,播之席上,立处其数,验复果信。孙权行师征伐,每令达有所推步,皆如其言。后引算如校,知自尽于某年月日,果如期死。孙权求其术,则秘而不宣,由此见薄,禄位不至。
己巳太岁郭灿大将军传略
己巳太岁明时降生于安阳,名郭灿。举人,初知直隶,邻境妖贼披猖,灿曰待其临城,剿之晚矣,乃选精锐,出贼不意,二鼓大歼之。父朴进士,授编修,灿承家学,事亲至孝,宗族称之。政尚宽和而秉衷介,酌民利害,约法不爽。
庚午太岁王清大将军传略
庚午太岁宋时降生于深州饶阳,名王清。济父恕,开宝中知秀州。会盗起,城陷。为盗所杀,将并害济。济伏柩号恸,谓贼曰:吾父已死,吾安用生还,但恨力不能杀汝,以报父雠尔。贼义之,舍去。济携父骨匿山谷间,既而官军大集,济脱身谒其帅朱乙,陈讨贼之计。后济母终,乃并护二丧还饶阳。州将以闻,太祖召见。雍熙中,上书自陈死事之孤,中试学士院,补龙溪主簿。济颇涉经史,好读左氏春秋。性刚直,无所畏避。时调福建输鹤羽为箭羽,民甚苦之。济谕民取鹅翎代输,驿奏其事,因诏悉如济所陈。再徙临河主簿,迁光禄寺丞,权大理丞,通判镇州。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扰屈,秉公执法,于是军城畏肃。太宗大悦,诏书奖劳,拜监察御史。上疏陈统天下之术,节民物之道,大者有十:择左右,别贤愚,正名器,去冗食等,其言切于时。大中祥符三年,徙知洪州,兼江南路安抚使。岁旱民饥,躬督官吏为糜粥,日亲尝而给,录饥民为州兵,全活甚众。是岁卒,年五十九。遗奏以进贤退谀,罢土木不急之费为言。
辛未太岁李清大将军传略
辛未太岁唐时降生于陇西,名李清。李清,字贞一,七岁丧父,贫不能家,母夫人提以归教,畜于外氏,以明经选主之弘农簿,又芮城尉。德宗贞元初,李泌为陕虢观察水陆运使,素为从事。以课迁尉京兆鄠,选主万年簿。宪宗元和初,衢州饥,任衢州刺史。后迁苏州。二年,盐铁转运使李锜谋反,诸州刺史,手无与敌。李素将左右,与贼将姚志安战于州门,不胜。贼呼入,公端立,责以义。皆敛,兵立不逼。素被桎梏,钉于船舷。未及京口,锜败,素获免。民抱扶迎,尽出。天子使贵人持紫衣金鱼以赐。五年,拜河南少尹,行大尹事。减民赋钱,岁五十万,请缓民输期一月。诏天下皆缓一月,公之断,治不收声,事常出名。
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传略
壬申太岁明时降生于三万卫,名刘旺。刘旺,都指挥使,性刚方敦学,行以名教,加固边防,鞠躬尽瘁。成化间,鞑靼兵入边骚扰,旺与子塔斯于古城堡设伏伺之。敌至出战,援绝矢竭,突围不得出。鞑靼兵索之,刘旺父子俱曰:我为国家守边关者,誓与边关共存亡,遂俱殁于阵。
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传略
癸酉太岁唐时降生于灵州,名康志睦,亦名康志。康志,字得众,姿魁伟,工驰射。累迁大将军。讨张韶,以功进平卢军节度使。李同捷反,略千乘,志挫其锐,遂下蒲台,尽夺其械。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徙泾原,封会稽郡公。康志父康日知以谋略止李惟岳之叛乱,康志子康承训平南诏盗边,攻拔徐州勋,纵击之,斩首万级。康氏一门忠君爱国。
甲戌太岁誓广大将军传略
甲戌太岁明时降生于桂平,名誓广。誓广,成化元年举人,任训导。自幼倜傥,有大志,家贫力学,博通经史,刻苦励行,言动不苟,署学事教规,克举若师儒。师范尊严,诲人不倦,诸生心悦诚服,勤学慎行。为诸生时,拾金还主。迨迁官,则捐俸泽枯,至老不衰,乡评推重。
乙亥太岁伍保大将军传略
乙亥太岁明时降生于福建建宁府,名任保。年二十三,举乡试,登进士,升府同知,时倭寇犯境,保统兵力战,自书其姓名于腹背手足,曰:死战,吾贵也。不可弃先人之遗体,兹用以识,庶得收葬焉。闻者感泣。又与其兵同寝食,或连日夜,粒米不入口。或露宿草莽,植立泥淖中,未尝稍自异。由是,其兵日奋,败贼于海上。病中报贼至,保裹疮出,海涛如山,南人习舟者皆失色。保独意气弥,厉手剑,麾舟师,捣之,贼大败,俘斩百余。明年,倭寇平,升山东布政使参政。
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传略
丙子太岁元时降生于濮阳,名嘉。郭嘉,字元礼。慷慨有大志,由国子生登进士第,授林州判官,历翰林编修、广东帅府经历、京畿漕运副使,拜监察御史,擢广宁路总管。时辽东乱,贼势日炽,嘉孤城无援,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贼遣使胁降,嘉杀其使,开门督战,力竭而死之。谥忠烈。
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传略
丁丑太岁宋时降生于婺源,名汪文。汪文,字质甫,宝庆二年进士。有神力,善智谋。时盗群起,连跨州郡,镇巡抚束手无策,文多设疑兵,深入盗区,擒斩万级。后在征战中,粮运不继,众心危惧,文诡言远攻近交,帅兵先进,发其窖藏,军不得乏,乱赖以平。授神策将军,屡战有功。
戊寅太岁曾光大将军传略
戊寅太岁明时降生于西大通,名鲁鉴,亦名鲁先。先之祖明初率部落归附太祖,授为百夫长,令居庄浪子,累官至庄浪卫指挥同知。正统末,先嗣父职,擢署都指挥佥事。成化四年,以土兵从征,贼平,进署都督同知,寻充左参将,分守庄浪。十七年,先充左副总兵,协守甘肃,俄命充总兵官,镇守延绥。致仕,先有才勇。遇敌,辄冒矢石。数被伤,不为阻。弘治十五年卒,赠右都督。
已卯太岁龚仲大将军传略
己卯太岁宋时降生于永新,名龚崇,亦名龙仲。仲好读书着述。陈恺帅九江,重加礼聘。建议筑永新城,人民赖以保障。京尹赵与权表监酒米税,修中兴政要,书成,与权檄进,荐授从仕郎。复修宋朝帝学增释二百卷,再进儒林郎、史馆校勘,卒于京邸。与权取诏语表其墓曰忠勤先生。
庚辰太岁章德大将军传略
庚辰太岁宋时降生于乐安,名德修,亦名董德。董德,字仲修,幼敏慧习儒,重厚寡言,不事嬉戏,立志勤苦,读书忘倦。及长,三赴漕试不第,隐居力学,曰:吾族自显,庸矣,何必仕。生而乐善,家贫割产,以让他人。尝进陆九渊之门。终日静坐,潜心理窟,有学行,善文章,诗思和平,类其人。从游者多德成名立。
辛巳太岁郑祖大将军传略
辛巳太岁明时降生于歙,名郑祖,亦名郑但。但字希周,嘉靖癸未进士,历官浙江右布政使。有诗名。若‘花明沛上宴,香起洛中尘’。‘河影城头坠,秋声塞上生’。‘棘道黄云上,蛮村白草傍’。‘箐道千盘临戌堡,山城百雉入边州。’皆出浑沦,不落轻靡。时人称但家敦伦理,朝励官箴,有德之才,炳为辞藻。
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传略
壬午太岁明时降生于铜陵,名陆明。陆明,天顺六年壬子科举人。明终身好书,未尝一日不读,循道以守官而不谄其上。时有兄弟争财者,为辨其曲直,而卒使之感悟让财,相与同居。莅事严毅,措置有方,凡百兴作,民不知劳而事已毕。
癸未太岁魏仁大将军传略
癸未太岁明时降生于华州,名魏仁。魏仁,字子行,少好学,永乐元年举人,二年进士,任训导。其师为出妇所告,坐系狱。仁乃肉袒以箭贯耳,抱师子,潜伏道旁,候车驾而持章叩头。骑虎贲惧惊乘舆,举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伤仁胸,仁犹不退。哀泣辞请,终感帝心,雪师耻。
甲申太岁方杰大将军传略
甲申太岁宋时降生于福建,名方杰。方杰,嘉定时知同安县,缓催征,平冤滞,兴堤防,清浮田,勤荒政,倡教化,不阿上官,不假贵要,治称最。父老以三善名其堂,一曰田无废土,二曰市无游民,三曰狱无宿系。万民称颂之。
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传略
乙酉太岁元时降生于东阳,名蒋尚,亦名蒋崇。崇纯谨无伪,自守甚笃,遇人恒抑抑然,若畏之者。或有纷纠,出片言谕之,则又翕然。服箪食豆羹不继,室庐不足蔽风雨,崇安之。唯拯患扶难,则竭志虑不遗余力。人求之以田,崇亦予之不吝。乡民无不崇敬,劳疾时,问者无虚日。及死,莫不哀伤。
丙戌太岁白敏大将军传略
丙戌太岁明时降生于闽地,名白叔敏,亦名白敏。敏洪武十八年任潮州知府,兴学校,课农桑,持身清白,不敢以私。诸子弟遵其教,习服清素,革纨绔淫靡之俗。时潮多,绝户荒田。税粮令民貱纳至鬻子女不能给。敏奏除之,人怀其德。
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传略
丁亥太岁明时降生于湖广,名封益,亦名封济。封济,洪武中举人,任湖广岳州知府。时乡民聚为盗,积岁难平。济亲往贼所,贼皆罗拜,弃兵甲,愿抚,贼平。岁饥,置义仓以备荒,酌常平济籴法疏闻,上嘉之,迁户部侍郎。
戊子太岁郑镗大将军传略
戊子太岁明时降生于芜湖,名郑锐,亦名郑镗。镗字克刚,永乐初由监生任河南按察司副使,转贵州布政司左参政,寻升通政。在任处事精详,政尚德教,不事苛虐,不避权势,所至斥蠹摘奸,甚惬民心。体貌清臒,性行廉恪,居官既久,家无厚积。年八十余,卒于家。
己丑太岁潘佑大将军传略
己丑太岁宋时降生于考城,名潘求,亦名潘佑.傅佑,字命之。天圣二年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知兖州仙源县,有吏能。历梓州路转运使,因县吏冒取播州田,致夷獠恐乱,佑驰往按状,黥吏置岭南,患遂息。徙陕西,自康定用兵,移税输边,民力大困,佑令输本州,转钱以供边粜,民受其惠而兵食亦足。累迁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熙宁六年卒,年七十一。
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传略
庚寅太岁元时降生于新昌,名邬璚,亦名邬桓。邬桓,宣德中,任溧阳县丞。桓幼好学,有志节,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在任锄强扶弱,去蠹除弊、赋役为之均平,隶胥不得勾摄为奸,于是良善获安。秩满,数千人诣阙保留,得升知县行事,愈励于前。未几,卒于官,百姓思慕不忘。
辛卯太岁范宁大将军传略
辛卯太岁东晋时降生于南阳,名范寕,字武子。为人才气豪迈,笃学通览,嫉恶虚浮。任余杭令,兴学校,养生徒,风化大行。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为豫章太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市磐石,以供学用。资给众费,一出私禄。远近至者千余人,讽诵之声,有若齐鲁,开豫章好经学之风。
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传略
壬辰太岁明时降生于凤翔,名彭泰。彭泰,幼聪慧,洪武二十七年甲戌进士,任侍讲。泰为人刚介,居官泊然如布素,勤于政务,动以古人自励。始未第时,聘同里贫家女。及发解,其家以陋辞亲戚,复以女貌陋止之。泰不可,竟成婚,恩爱甚笃。
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传略
癸巳太岁汉时降生于陕地平陵,名徐干,亦名徐舜、徐单。单少习武,糠慨勇猛,上疏愿奋身佐班超平西域。遂以单为假司马,将弛刑及义从千人就超,击破蕃辰,斩首千余级,复拜单为军司马,与超大破乌孙。西域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焉。
甲午太岁张调大将军传略
甲午太岁明时降生于泾县,名文粹,亦名章词。词习儒,通五经,能文章,有才略,讲贯《诗经》要旨,大有发明。为人持重,不苟其教,行以身先,不尚浮靡。任福宁州训导,劝民耕稼,岁获丰稔。值倭警闭城,避倭之众无所归。词以身任开门纳之,全活甚众。卒于官,士民千里奔送。
乙未太岁杨贤大将军传略
乙未太岁宋时降于淄齐之地,名贤。亦名杨仙,少好仙术,淡薄名利,隐游诸山,入山与虎豹为戏,狎之如鹜雏。郢州朱司户仰慕杨仙,留其居家数载。杨仙不图俗利,不拘俗礼,言简意赅,料事如神。一日,酒酣曰:我辞世矣。无疾而逝,葬山中。后二载,朱往京师,忽见于道,言笑如旧。诘所以,不言。朱归,发墓视之,乃空棺,因创塔于墓。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传略
丙申太岁春秋时降生于齐国颖上,名管夷吾,亦名管敬仲,字仲。管仲,少时家贫,与鲍叔牙游,鲍叔牙终善遇之。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不以为不肖。仲三战三走,鲍不以为怯。仲幽囚受辱,鲍不以为耻,并进仲于齐桓公,任仲于齐。仲以齐国滨海之宜,治国以定人之居,治人以三选为上卿,治法以择善而用之,治军以内政寄军令,治税分肥瘠而征收,通货积财,富国疆兵,与俗同好恶。治外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尊王攘夷,九合诸侯,遂始霸诸侯。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疆于诸侯。管氏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存《管子》,有其遗说。
丁酉太岁唐杰大将军传略
丁酉太岁唐时降生于安乡,名杰,字子文。少习武,有奇力,举武科。时南方寇乱,杰奉旨南征大战,斩贼首并首级一百三十二颗。乘胜征贼于桃花冈,复斩贼首并首级五十八颗,大有奇功,升官赐蟒服银两,功勋德望,一时推重。
戊戌太岁姜武大将军传略
戊戌太岁明时降生于保德州,名姜武,字我扬。姜武举天启二年武会试,授大同威远守备。崇祯初,迁大水峪游击,筑杏山城,迁宣府西城参将,击斩大盗王科。移守宣府右卫,擢通州副总兵,护诸陵。十五年,从保定总督杨文岳往援开封,诸营溃,悉奔。独武一军,坚壁不动。侵晨,贼军大至。武督麾下血战,杀数百人。力竭被执,大骂,为贼磔死。赠特进荣禄大夫,右都督荫外卫,世袭总旗。
己亥太岁谢寿大将军传略
己亥太岁明时降生于临晋,名廷辅,亦名谢太。谢太路拾遗金四百两,覆衣坐山中,不得其人,归置梁上。明日再往,则有乘骑奔号而来者,邀与归,具盘餐,探物还之。其人感泣曰:我为主人营官事,蒙全躯命,愿以半酬。谢太不许。请白当事,又不许。后五世孙魁官翰林。
庚子太岁卢超大将军传略
庚子太岁明时降生于昆山,名超,亦名卢秘。卢秘,字公暨,贯通经史,工文章,善笔札,以荐授睢州同知。时中原甫定,岁复洊饥。秘与民休息,惟恐伤之。适御史衔命,搜旧军籍民充之。睢民当入伍者千人,檄秘追送。秘令民自实,得尝隶尺籍者数人畀之。御史怒,械系曹吏,必尽得,不则以格诏论。同官皆惧,议发民应之。秘曰:吾牧民吏也。民散,吾谁与处?乃自诣御史曰:州军籍尽此矣。迫之,民且散,独有同知在耳,请以充役。御史怒斥去,坚立不动,竟不能夺,乃罢去。秘卒于官,贫不能丧,官为其殓。丧归,吏民挽哭者塞道。大雨,无一人却者。
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传略
辛丑太岁汉时降生于陕地,名杨信。汉武帝元鼎时杨信出使匈奴。信刚直屈强,忠贞不二,不辱使命。单于见杨信一介儒生,素非贵臣,屡加刁难。单于欲召入,杨信节不离手,单于乃坐穹庐外见之。是时,武帝东拔濊貉、朝鲜为郡,西置酒泉郡阻断胡羌通道,并西通月氏、大夏,分裂匈奴之援国。杨信说单于欲和亲则以单于太子质汉。单于欲折其词,挫其气,乃以缯絮食物为和亲之首,终未果。后遣信归。
壬寅太岁郝锷大将军传略
壬寅太岁元时降生于鄠县,亦名贺谔。谔有才略,善攻战。关中兵后,积尸满野。谔为大冢收瘗之。后助世祖,以总管京兆诸军奥鲁。尝于毁垣中得白金七千,时世祖以皇太弟受诏征云南,驻六盘山,乃持五千两助军。卒,追封雍国公,谥贞献。
癸卯太岁皮时大将军传略
癸卯太岁北魏时降生于渔阳,名皮喜,亦名皮时。时名将皮豹子之子,少好武略。高宗以其名臣子,擢为侍御中散迁侍御长。吐谷浑部落侵凉洮河,诏时为平西将军,广川公,领凉州诸军讨平之。又拜为使持节侍中,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军事,所至,申恩布威,民大悦。太和元年,刘准、葭芦戌主杨文度窃据仇池,时追奔西入,攻葭芦,斩文度,传首京师。转散骑常侍安南将军,豫州刺史,诏让宽怠,以饮酒废事,杖罚。卒赠本官,谥曰恭公。
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传略
甲辰太岁元时降生于渭南,名李诚。李诚,字克诚,渭南人,为陇右宪司掾,擢知三原。性至孝,操履清洁,居官宽而能察,威以济惠,任德缓刑,劝农兴学,屏除奸盗,钤束群吏兵,盗贼闻其名而不敢入。时河南寇贼不轨,天兵徂征,转粟挽刍。赋役倍他日,诚量户高下而均其徭。民不告病,一境安堵,时称循良,廉能足称焉。
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传略
乙巳太岁宋时降生于安徽,名吴遂。吴遂,字至道,嘉熙四年七月知休宁县。善发奸伏,邻邑疑狱,皆求讯。岁大旱,遂求城隍神三昼夜,乃大雨。乞蠲租科,降救饥者四万八千。时两淮民流徙入境者四十余万,遂亟加慰抚,旁郡流民焚劫无虚日,独遂县太平,境内肃然,无敢哗者。
丙午太岁文折大将军传略
丙午太岁明时降生于东莞,名王缜。王缜,字文折,为人敦伦,寡言笑。弘治癸丑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出使安南,却所馈金,不辱使臣体。迁礼科,核南畿屯田,刬革宿弊,擢工科都给事中。正德间,擢山西参政,改云南右布政使,转福建左布政使,进副都御史巡抚,讨姚峒贼有功,赐钞币。以干清宫灾疏,答天谴四事,皆切时弊。巳卯夏,宁藩煽乱,荆襄震动。文哲下令设备,民心遂安。嘉靖改元,文哲疏陈十事:正大本,法祖德,广延访,重诏令,禁奢侈,求贤才,恤民穷,正风俗,复旧制,重人命。多见采纳。迁南京户部尚书,疏辞不许。时畿内大饥,文哲赈恤,请内帑银五万两给之。寻卒于官,年六十有一,赐祭葬。
丁未太岁缪内大将军传略
丁未太岁宋时降生于汴地,名鉴,亦名缪丙。缪丙,字君宝,好读书,躬行孝弟,乐施与人,不求入仕。靖康之难,丙迁江阴,居城东之瓠岱,耕读怡乐,采菊篱下。既殁,有《效颦集》行于世。世称其性成而孝第,学优而从仕,莅官而辨治,三者备而不显于位,勇于退而优游。
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传略
戊申太岁唐时降生于越州,名徐浩。徐浩,字季海。浩父峤善书,以法授浩。浩尤工草隶,世状其法日: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初以文学称,擢明经,张说称其才,繇鲁山主簿,荐为集贤校理。以识符命之伪诈,迁都官郎中,为岭南选补使,领东都选。肃宗立,四方诏令,多出浩手。迁辞瞻速,而书法至精。又参太上皇诰册,宠绝一时。迸国子祭酒,为李辅国谮,贬庐州长史。代宗时,迁工部侍郎,出为岭南节度使,拜吏部侍郎。德宗初,召授彭王傅,迸郡公。卒年八十,赠太子少师,谥日定始。
己酉太岁程寔大将军传略
己酉太岁五代十国时降生于南汉,亦名程宝。后唐高祖时,程宝官承旨,忠勇不屈。爱州将杨廷艺时养假子三千人,密图复交州。交州守将李进受其赂,不以闻。长兴二年冬,廷艺举兵围交州,汉主遣承旨程宝,将兵往救。未至而城陷。李进遁归,汉主杀之。程宝遂攻杨廷艺于交州,以战败死。
庚戌太岁倪秘大将军传略
庚戌太岁宋时降生于罗源,名倪翼,亦名倪秘。倪秘,号儋斋。修髯广颡,气和行朴。与人交,终始一致。家饶而性尚俭素。庆元五年特奏名,官潮州秋曹。邻境有蛮窃发,秘一单骑至营,抚之以恩,谕之以理,蛮咸信服。后因与太守争一死囚,不遂其意,拂袖而归。朝廷嘉之,特进秩奉议大夫,再召为丞,不起。年八十余卒。
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传略
辛亥太岁明时降生于闽县,名叶坚。身长八尺,膂力过人,善武艺,能骑射,武举得魁。时山寇作乱,坚修城筑堡,率民守护,又被檄招怀,直造巢穴,谕以祸福,寇悉听命。晚年优游乡里,为人慷慨,不事谀佞,博古尚礼。
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传略
壬子太岁降生于宋,名丘德。丘德,政和进士洪皓隶卒。建炎三年,洪皓奉命使金,丘德等五人俱副使。皓屡拒金之高官厚爵,曰万里衔命不得御两宫。金怒,遂流递皓与丘德等于冷山。土庐乌舍,苦寒薪尽,马矢煨面。须发俱白。被扣十五年,仍以诗文忧国忧民。绍兴十二年,皓与丘德等四人被释归宋。
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传略
癸丑太岁明时降生于灵璧,名朱得。朱得,洪武初,以万户,从渡江,下江东,收常婺,克武昌,平苏湖,转战南北,以功升常山中护卫佥事。调福州右卫,文勤于职,倭犯沿海,率众剿,军声甚振。
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传略
甲寅太岁明时降生于如皋,名张朝。张朝,洪武初年,设黄平所。朝自贵州卫千户,改任黄平军政修举。天资凝重,才兼智勇,常衣皂甲,乘黑马,执铁简,出入敌阵,往来如飞。尤能练士卒,知几料敌。严治肃理,盗贼窜逸,境内帖然。
乙卯太岁万清大将军传略
乙卯太岁元时降生于建昌南城,名万清。万清,字仕廉。沉静,尚志节,由进士官至枢密院使。至正中镇守建昌路总管府。辛丑四海不宁,遂弃任归家。洪武初,窜入闽地,明太祖屡征,以一女不事二夫、一臣不事二朝为由,不就。使人求得之,贬和州知州,不就,卒。
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传略
丙辰太岁隋时降生于狄道,名辛公义,亦名辛亚。建德初,授宣纳中士,征讨平乱,累迁扫寇将军。安辑边境,勾检诸马牧,所获十万余匹从军。开皇初,亚除岷州刺史。岷俗畏疫,一人有疾,阖家避之。病者多死。亚欲变其俗,凡有疾病者,皆辇来安置听事厅廊,悉满。亚亲设一榻,昼夜处其间。所得秩俸,尽用市药,病者多愈。亚召其亲戚喻之,诸病家子弟皆惭谢而去。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丁已太岁杨秀大将军传略
丁巳太岁宋时降生于候宫,名秀,亦名彦。杨彦,字邦杰,幼警敏,卓荦过人,常取前贤文集纵观作歌行。及长,志在泉石,不乐仕进。每乘牛往来村店,自称东里野民,常入山之穷尽处。尝被召见,还作归耕赋。无意进取,日事唱酬,优游自适。终迪功郎。
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传略
戊午太岁明时降生于安徽,名黎近,亦名黎卿。卿甫弱冠,遂以着述为事。宣德间,应文学才行,卓然出众,授铜陵丞政教兼举。升知高安县时,徭贼据城东南,卿出榜谕降之。负固,辄火其巢。然御隶太严,为权臣所忌,系狱十年。狱中作太平铙歌、鼓吹曲、太平等颂英庙。嘉叹释之,改知泌阳。
己未太岁傅傥大将军传略
己未太岁宋时降生于须城,名傅康,亦名傅傥。党父任知古田县,猾胥匿簿书,赋入日少,籍其家出所匿,复得实邑计以饶。党入为司农寺丞,除知汀州,时兄壅守漳,其父往来就养,乡人荣之。徙知南剑,发奸摘伏,吏不敢欺。适寇起,亲率治军,奋力鏖战,贼皆溃去,百姓哄城,呼曰傅父。
庚申太岁毛粹大将军传略
庚申太岁金时降生于临潢长泰,名毛子廉,亦名毛梓。材勇善射。辽季群盗起,募勇士,梓应募,以捕盗功授东头供奉官。天辅四年,招谕临潢,梓率户二千六百来归,令就领其众。天会三年,除上京副留守。久之,兼盐铁事。天眷中,除燕京麴院都监。梓在临潢十余年,吏民畏爱如一日。
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传略
辛酉太岁元时降生于河南,名石正卿,亦名石政。石政,泰定间为万泉尹。直而不华,勤而能慎,政尚廉平,善化平民,有义气,劲直不屈。谳狱平允,讼无冤滥。致仕平生,廉介不阿,卓有定守。岁饥,出谷赈济,又煮粥施药,全活甚众。
壬戌太岁洪克大将军传略
壬戌太岁明时降生于钱塘,名克,亦名洪充。洪充,成化十二年进士,刑部主事,迁郎中,奉命安辑江西、福建民。弘治初,再迁四川按察使,历江西、福建左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饬蓟州边备,增筑塞垣,减防秋兵。岁省费数万计。于所部潮河川凿渠屯种。正德初,督漕运,进右都御史,改掌南京都察院,迁刑部尚书,掌院事。五年春,湖广盗起,充以本官总制军务,破灭沔阳贼。保宁贼蓝廷瑞等聚众十万余,延蔓陕西、湖广。充设方略,悉就擒,以功进太子太保。未几,乞归。嘉靖三年卒,谥襄恩。
癸亥太岁卢程大将军传略
癸亥太岁明时降生于昆山,名虞臣,亦名虞程。虞程,明成化戊戌科进士,初任车驾司主事,改武库,复调车驾,升四川参议累官布政使参议。刚正不屈,不避劳怨。历官二十年,清慎自持。居蜀二年,急流勇退。居家苦节,不问公府,笃于孝友。清苦节操,居家尤着。
(白话文节略版)
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传略
甲子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山阳(今陕西省东南部的山阳县),原名金濂,又名金辨。金辨在明代正统三年(1438年)升为佥部御史,协助处理宁夏地区的军事事务。在任内,金辨推举贤德的人才,任用有才能的人,一心造福百姓,受到众人一致称赞,称他办事公正无私。
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传略
乙丑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市),名叫陈材。陈材,字俊卿。正统丁卯年(1447年)科考中举人。因在考场失火时不惜冒险奋不顾身救出其他考生而名扬天下。
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传略
丙寅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鲁地(今山东省境内),原名耿章光,又名耿章。出任县官不惜丢官为民请命。当地百姓怀念他的恩德,后来在他仙逝以后把他列入“名宦”,每年祭祀。
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传略
丁卯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建宁(今福建省建宁县),名叫沈兴。沈兴强壮精悍,眼睛明亮,炯炯有神,做事足智多谋,说话光明磊落。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任建宁右卫指挥使司的后所百户。他建造城墙,固守防护。对外挡住了盗贼的侵犯,对内保护了百姓的治安。于是,建宁的民众都能安居乐业。
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传略
戊辰太岁在三国时代降生在河南(今河南省地区),名叫赵达。赵达思维精密,少年时学习方术,他观测天象东南方有王者之气,投身于孙权。其精通计算之术,深究算术的原理,因此遇到难题也能立刻计算成功。每次都能帮东吴孙权预测到出兵结果,孙权曾求其术未成,故怠慢而一生未当官。
己巳太岁郭灿大将军传略
己巳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名叫郭灿。郭灿任直隶知府时选拔精锐的将士歼灭了盗贼,保卫一方百姓。其主张宽容和解,而且宽严适当,事事斟酌民众的利益和损失,执行法规制度一丝不苟。
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传略
庚午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深州饶阳(今河北省饶阳市),名叫王济。雍熙年间(984-987年),出任镇州通判(今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王济性格刚强正直,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并上书给太宗,提出治理天下、爱护百姓的办法。其中重要的有十项,包括:选择左右大臣,区别贤德和昏愚,矫正名器,去除繁冗的招待等等,所言都能够切中时弊。
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传略
辛未太岁在唐代时降生在陇西(今甘肃省东部的陇西地区),名叫李素。李素通晓经书出任衢州刺史不畏强势讨伐判贼,受百姓爱戴。元和五年(810年),李素任河南少尹,行大尹的权力,每年减免百姓赋税五十万,李素处理事务,常常毫不张扬,却常常名扬天下。
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传略
壬申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三万卫(今辽宁省开原县和吉林省珲春市一带),名叫刘旺。刘旺任都指挥使,性格刚强正直,敦厚好学,处世行为都能按照纲常名教行事。为了巩固边防,刘旺鞠躬尽瘁不幸英勇地献身在边境战场上。
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传略
癸酉太岁在唐代时降生在灵州(今宁夏自治区灵武县),名叫康志睦,又名康志。康志善于骑射讨伐判贼有功敕封为会稽郡公;康志的父亲康日知曾经以谋略阻止了李惟岳的叛乱;康志的儿子康承训平定了南诏的侵犯边境,粉碎了徐州勋的谋反,斩贼首万余人。康志合家都是忠君爱国的良臣。
甲戌太岁施广大将军传略
甲戌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桂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名叫施广。施广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典籍,生活刻苦,一丝不苟。任训导以后,制订了学事教规,严格执行,举措完全是一名称职的教师。训导学生,自尊自严,孜孜不倦,因此,施广的学生个个对他心悦诚服,勤奋学习,行为谨慎。在告老还乡的时候,还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受到乡邻们一致的推崇和好评。
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传略
乙亥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建宁府(今福建省建宁县),名叫任保。任保升为建宁府同知。倭寇侵犯边境,任保统率兵力,与士兵共同战斗,任保统率的兵士精神振奋,在海上打败了倭寇,并且俘获和斩首百余人。第二年,倭寇平定,任保升迁为山东布政使参政。
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传略
丙子太岁在元代时降生在濮阳(今河南濮阳县),名叫郭嘉。郭嘉,字元礼,为人慷慨,生有大志。出任广宁路总管(治所在今辽宁省北镇县)时辽东地区盗贼猖獗,社会动荡不安。郭嘉独治孤城,外无支援,自己奖励守城的义士,鼓舞他们英勇护城。郭嘉杀了盗贼的来使,打开城门,亲自督战,终因势孤力竭而牺牲。朝廷封赐郭嘉为“忠烈”,每年奉祀。
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传略
丁丑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婺源(今浙江省婺源县),名叫汪文。汪文体格魁梧,强筋有力,善于智谋。宝庆二年(1226年)盗贼泛滥在征讨时,汪文因军心发生动摇就提出远交近攻的机谋,带领士兵将盗贼窖藏的粮食先行夺取,解决军队缺粮,盗贼之乱也得以平息。为了奖励汪文屡战有功,朝廷就授予他“神策将军”的封号。
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传略
戊寅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西大通(今青海省大通县西),名叫鲁鉴,也名鲁先。成化十七年(1481年),充任左副总兵,协助守卫甘肃,接着又任总兵官,镇守延绥地区。鲁先为官,有才能,又勇敢。遇到敌人,常常冒着弓箭和石块的危险冲锋在前。弘治十五年(1502年),鲁先仙逝,被追封为右都督。
己卯太岁龙仲大将军传略
己卯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永新(今江西省永新县),名叫龙崇,也叫龙仲。陈恺统帅九江的时候,慕名以重金礼聘他。龙仲建议建造永新城墙,使得当地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龙仲曾协助编修《中兴政要》和《宋朝帝学增释》二百卷,被授予儒林郎、史馆校勘等职。后来仙逝在京城官邸。用皇帝诏书上的评语,在墓碑上称其为“忠勤先生”。
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传略
庚辰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乐安(今江西省乐安县),名叫董德修,也叫董德。董德勤奋读书,常常忘记疲劳,性格稳重,待人厚道,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就隐居草野,努力治学,在生活中,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是,乐于行善,能够分割产业救济穷苦人家。
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传略
辛巳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歙(今安徽省歙县),名叫郑旦,也叫郑但。郑但曾经任浙江右布政使,善于作诗,有诗人名望。他的诗歌有名句,例如:“花明沛上宴,香起洛中尘”
“河影城头坠,秋声塞上生” “棘道黄云上,蛮村白草傍”
“箐道千盘临戌堡,山城百雉入边州”。郑但的诗句没有轻浮的靡靡之音,只有浑沦的自然之气。当时人评价郑但家庭敦厚伦理,官场勤奋廉洁,道德人品都融会在他的诗歌之中。
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传略
壬午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铜陵(今安徽省铜陵市),名叫陆明。陆明是天顺六年(1462年)壬子科的举人,一生酷爱读书,几乎没有一天释卷。其为官,按照原则行事,从不讨好上司。办事坚定而严格,措施处理恰当而得体。凡是兴建大型土木工程之类事,老百姓常常还没有感觉劳烦,而工程已经完成了。
癸未太岁魏仁大将军传略
癸未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华州(今陕西省华县一带),名叫魏仁。魏仁永乐元年(1403年)科考中进士,出任训导。魏仁不畏艰难求见皇帝恳切地请求为老师平冤,感动了皇帝,终于为老师昭雪了耻辱。
甲申太岁方杰大将军传略
甲申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福建,名叫方杰。方杰在嘉定年间(1208-1224年)任同安县(今福建省同安县)的知县。在任内,方杰减少百姓赋税的催交,昭雪民间冤案和处理久滞未清的案件,兴修河流堤防,清算民间田亩的不实之数,勤奋从事县官政务,提倡对于民众的教化,不阿谀上司,不宽容权贵。当地的父老乡亲称方杰的治理有“三善”,一是田地中没有荒芜的,二是市集上没有游手好闲的,三是监狱里没有逾期未决的。同安百姓都称颂方杰的功德。
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传略
乙酉太岁在元代时降生在东阳(今浙江省东阳市),名叫蒋尚,又名蒋崇。蒋崇从小谦虚诚恳,不说假话,安分守己,忠厚老实,从不虚伪张扬。家境困难还时常无私为奉献,乡里的百姓都很尊敬蒋崇的崇高德行。
丙戌太岁白敏大将军传略
丙戌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闽地(今福建省),名叫白叔敏,也叫白敏。洪武十八年(1385年)白敏任潮州知府(今福建省潮州市)。任内兴办学校,自身保持清正廉洁。其子孙也都遵循他的教导,生活清白和朴素,上奏朝廷请求为平困百姓免除税粮。因此,潮州的百姓都怀念白敏的德政。
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传略
丁亥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湖广(今湖北省、湖南省、广西省和广东省地区),名叫封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任湖广岳州知府内亲自接见并劝降落难为盗贼的平民。逢到灾荒之年,封济还设置义仓以防止荒年之乱,并且向皇帝上奏常平济籴法。皇帝嘉奖封济的为政,于是提拔他出任户部侍郎。
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传略
戊子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名叫邹铛。邹铛任通政期内,品性廉洁,处理事务精密详细,政务崇尚道德教化,不主张苛刻和虐待,不畏避权势威胁。由于邹铛所到之处都能排斥腐败,去除奸恶,因此得到百姓爱戴。
己丑太岁傅佑大将军传略
己丑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名叫傅佑。傅佑很有治政的能力在任官内,考虑到运粮到边境百姓力量难以承受,命令将运粮改为运送钱财,让军队就地用钱财购粮。百姓免除了运输粮草的困苦,而军队也有足够的粮食使用。后升迁为龙图阁学士,掌开封府知府的权力。
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传略
庚寅太岁在元代时降生在新昌(今浙江省新昌县),名叫邬桓。邬桓自幼喜欢学习,有志向,重品节,处处节约,常常施舍帮助他人。在宣德年间(1426-1435年任溧阳县县丞(今江苏省溧阳县)内,扶助弱小,压制强暴,去除腐败,减少弊端,溧阳的百姓得到了安居乐业。溧阳的百姓思慕邬桓的恩德。
辛卯太岁范寕大将军传略
辛卯太岁在东晋时降生在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一带),名叫范宁。为人有豪气,有才气,专心治学,博览群书,不事虚伪,讨厌浮躁。在任职期内范宁广泛设立乡学,用自己官俸资助办学的经费,开创了经学传承的好风气。
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传略
壬辰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名叫彭泰。彭泰任侍讲,为人刚正不阿,政务勤恳,与百姓共甘苦。
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传略
癸巳太岁在汉代时降生在陕地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名叫徐单。徐单自幼练习武术,慷慨勇猛。跟随班超,打败了蕃辰,斩杀千余人。后又提升徐单为军司马,同班超一起攻破乌孙。从此,西域五十余国都纳入汉朝属国的版图之中。
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传略
甲午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泾县(今安徽省泾县),名章词。章词精通文章,有才能,有谋略,为人稳重,热心教人,以身作则。在任训导期间,劝导百姓勤奋务农,每年都获丰收。当倭寇来侵犯时,其不顾危险亲自打开城门就出老百姓。任内仙逝,深受百姓尊崇爱戴。
乙未太岁杨仙大将军传略
乙未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淄齐之地(今山东省中部),名叫杨仙。少好仙术,淡薄名利,隐游诸山,从不追求世俗的利益,也不拘泥世俗礼仪。说话简短,意义精炼,预测事物,准确如神。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传略
丙申太岁在春秋时期降生在齐国的颖上(今颖河之滨),名管敬仲,字仲。管仲在齐国担任宰相的职位时以齐国滨海之宜,提出治国以定人之居,治人以三选为上卿,治法以择善而用之,治军以内政寄军令,治税分肥瘠而征收,通货积财,富国疆兵,与俗同好恶。对外则招携以礼,尊敬他国国君,抵御蛮夷入侵,团结各方诸侯,于是,齐国就强大起来,成为诸侯中的霸主了。管仲着有《管子》,其中记载有他治国理身的思想。
丁酉太岁唐杰大将军传略
丁酉太岁在唐代时降生在安乡(今湖北省安乡县),名叫唐杰。自幼练习武艺,力量奇大,科考中武举人。立了平定南方盗寇动乱的奇功。其功勋和德行,受到普遍的推崇。
戊戌太岁姜武大将军传略
戊戌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保德州(今山东省保德县一带),名姜武。崇祯(1628-1643年)十五年(1642年),姜武亲自率军血战贼军,由于力量耗尽,在怒斥贼军无义中英勇牺牲。后被赠进荣禄大夫,右都督荫外卫,世袭总旗。
己亥太岁谢太大将军传略
己亥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名谢太。其拾得贵重钱财并不据为己有,而是耐心等待失主并归还,具有拾金不昧的精神。后来他的子孙科举夺魁,成为翰林。
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传略
庚子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名卢秘。熟读经史,融会贯通,精于文章、书信和笔记的写作,被推荐为睢州同知(今安徽省睢县一带)。任期内一心为百姓,宁愿违背旨意也不忍困苦百姓去充当徭役。当其在任期内仙逝时,睢州的官吏和百姓无不痛哭,塞满了道路。
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传略
辛丑太岁在汉代时降生在陕地(今陕西省一带),名叫杨信。元鼎年间(前116-前111年),汉武帝派杨信出使匈奴。杨信性格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忠贞不二,决不玷污自己作为汉朝使节的使命。
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传略
壬寅太岁在元代时降生在鄠县(今湖南省炎陵县),名贺谔。其有才能,有谋略,善于攻战,并用自己的钱财资助元世祖的远征。仙逝以后,贺谔被追封为雍国公,谥号贞献。
癸卯太岁皮时大将军传略
癸卯太岁在北魏时降生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一带),名皮时。太和元年(366年),刘准、葭芦戌主杨文度谋反,占领了仇池(今甘肃省成县西北),皮时率兵讨伐并平定叛乱。其所到之处,弘扬朝廷的恩惠,宣扬军队的威严,受到百姓的拥护。仙逝后被赠谥号为“恭公”。
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传略
甲辰太岁在元代时降生在渭南(今陕西省渭河平原东部一带),名叫李诚。其任三原县知县(今陕西省三原县)时性至孝,操履清洁,居官宽而能察,威以济惠,任德缓刑,劝农兴学,屏除奸盗,钤束群吏兵。他所管辖的全境按照百姓家庭的贫富差别,分别摊派承担的军需。当时百姓都称李诚是“循良”,赞扬他廉洁的德政。
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传略
乙巳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安徽(今安徽省内),名吴遂。嘉熙四年(1240年)任休宁县知县(今安徽省休宁县),大旱时,其亲自到城隍前为百姓祈求三天三夜终得降雨,并减免百姓田租和赋役,全力救济困苦灾民。
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传略
丙午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东莞(今广东省东莞市),名王缜。为人淳朴厚道,很少说笑。正德年间(1506-1521年),任副都御史巡抚,嘉靖皇帝即位其上疏陈述十件大事,即:扶正国家的根本,效法祖宗的德行,广泛访求民情,注重颁发诏令,禁止朝野奢侈,慕求贤德人才,体恤民众贫穷,端正民间习俗,恢复旧有制度,重视百姓性命。在任内仙逝,皇帝赐以祭葬。
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传略
丁未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汴地(今河南开封市),名缪丙。喜欢读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热心帮助他人,毫并不追求官职名利。靖康之难(1126年)时,缪丙从北方南迁到了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边种田,边读书,怡然自乐,过着“采菊东篱下”的隐居生活。仙逝的时候,留下《效颦集》传世。人们称缪丙的为人是:性格成熟而孝顺仁爱,学问优异而足以为官。
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传略
戊申太岁在唐代时降生在越州(今浙江省余姚市一带),名徐浩。徐浩特别善于写草书和隶书。人们形容徐浩的草书,像:发怒的狮子从石块中跃出,干渴的骏马奔向清冽的山泉。徐浩有《太上皇诰册》,当时即被视作书法极品。唐德宗初年,授以彭王傅,以郡公衔。八十岁仙逝,赠太子少师,谥号定始。
己酉太岁程宝大将军传略
己酉太岁在五代十国时降生在南汉(今广东和广西省地区),名叫程宝。后唐高祖时,承旨官职,忠勇不屈。长兴二年(931年)冬天,杨廷艺举兵叛乱,其带兵去救援并进攻交州,同杨廷艺叛军恶战,仙逝在沙场上。
庚戌太岁倪秘大将军传略
庚戌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罗源(今福建省罗源县),名倪秘。倪秘,修长的胡须,宽阔的额头,气度非凡而行为朴实。同人交往,说一不二,始终如一。家庭富饶而生活勤俭节约。庆元五年(1199年)被特别提升,授以潮州秋曹的官职,在八十多岁时仙逝。
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传略
辛亥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闽县,名叶坚。身高八尺,筋力超过常人,善于武艺,能骑马射箭。在科考中夺魁,成为武举人。当时,山中盗寇作乱,叶坚就率领民众,修筑城墙,建造城堡,守护百姓,劝降盗寇。为人慷慨,通晓古今,讲究礼仪,从不阿谀权贵,奉承要人。
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传略
壬子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名叫丘德。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奉命出使金国,丘德等五人以副使名义随从。洪皓和丘德等人多次拒绝金国的高官地位和丰厚俸禄的诱惑,而被金国整整扣留了十五年。在被扣留期间,他们不断用诗歌和文章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
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传略
癸丑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灵璧(今安徽省灵璧县),名朱得。洪武(1368-1398年)初年,率领上万户民众,跟随明太祖渡过长江,进入江东地区,收复了常州,武昌,苏州等地。因为建有战功而升迁为福州右卫,在任内勤于职守。
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传略
甲寅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如皋(今江苏省如皋县),名张朝。洪武(1368-1398年)初年,张朝任黄平军政修举。其天资稳重,厚道,智勇双全,特别能够锻炼战士,对于敌情的预测,料事如神。由于张朝的严肃治理,盗贼都无处藏身,于是,黄平境内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
乙卯太岁万清大将军传略
乙卯太岁在元代降生在建昌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名叫万清。性格沉静,稳重,注重个人的志向和节操。洪武(1368-1398年)初年,万清隐退避乱到闽地(今福建省内)。明太祖屡次征召万清,万清都以一个臣子不在二朝为官的理由加以拒绝。
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传略
丙辰太岁在隋代时降生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名辛亚。开皇(581-600年)初年,辛亚被授宣纳中士的官职,征讨动乱,升迁为扫寇将军。其管辖境内发生瘟疫时,他不顾危险亲自守候并照顾病人,用自己的钱财为病者买药。全境的百姓都称呼辛亚是“慈母”。
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传略
丁巳太岁在宋代时降生于侯宫(今福建省福州市一带),名杨彦。自幼机警聪明,超过常人,经常阅读前代贤人的文集,学习写作文章和诗歌。隐居在山水之间,自称是“东里野民”,其《归耕赋》抒发了回归乡土的心迹。仙逝时,被授迪功郎。
戊午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安徽(今安徽省内),名黎卿。黎卿在宣德年间(1426-1435年),因文学和德行高于常人,升任高安县(今江西省高安县)知县。因被人诬陷入狱十年之内,写作了《太平铙歌》、《鼓吹曲》、《太平》等歌颂皇室宗庙的祭祀乐曲。皇帝感叹黎卿的才能,释放了他,让他改任泌阳知县(今河南省泌阳县)。
己未太岁傅党大将军传略
己未太岁在宋代时降生在须城(今山东省东平县一带),名傅党。傅党任南剑知县(今福建省南平市一带),揭露奸恶,处理阴私,下属官吏再不敢欺负百姓。遇到有盗寇作乱,傅党亲自率领军队,奋力鏖战。盗贼都溃败而去。百姓欢乐地聚集城内,称呼傅党为“傅父”。
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传略
庚申太岁在金代时降生于临潢长泰(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名毛梓。性格勇猛,善于弓箭。辽时各地盗寇群起,朝廷招募勇士,毛梓应募,并且因为抓捕盗贼有功而被授予东头供奉官职。天眷年间(1138-1140年),被授予燕京麴院都监,任期内大小官吏和庶民百姓始终对他又敬畏又热爱。
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传略
辛酉太岁在元代时降生于河南(今河南省内),名石政。泰定年间(1324-1327年)担任万泉尹(今山西省万荣县)。其性格,正直而不奢华,勤奋而又谨慎,政事处理廉洁而公平,善于教化平民百姓,待人仗义,耿直不屈,处理各类纠纷和罪错,公正无私,因此监狱中从来没有冤错案件。一生为官,刚强正直,从不阿谀权贵,坚持原则,超过常人。
壬戌太岁洪充大将军传略
壬戌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名洪充。弘治(1488-1505年)初年,擢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饬蓟州(今天津市蓟县一带)的边境防御,增建边塞墙垣设施,减少秋冬驻防兵力,并在其管辖地区沿河开凿水渠,屯种养兵。正德五年(1510年)春天,盗寇泛滥,洪充就制订了破贼方略,将盗寇全部捉拿归案,因为平定盗贼有功,洪充被封为“太子太保”。嘉靖三年(1524年)仙逝,谥号为“襄恩”。
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传略
癸亥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名虞程。明代成化戊戌科(1478年)任布政使参议,其为人刚正不屈,不怕辛苦,任劳任怨。任期内始终清白谨慎,自我约束。隐退后平时居生活刻苦节俭,不过问官府之事,孝顺父母,友爱朋友,淡泊名利,节操高尚。
【太岁崇拜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性格特点】
从太岁星君的入选情况来看,明贤以为他们都忠于职守、孝义仁爱、才华出众、强大有力的人死后会被当成神仙,比如三国的关羽。也就意味着这样的人与普通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普通人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点都与这些圣人榜样相去甚远。太岁星君们无论生前死后始终都是卑渺大众、芸芸众生的依赖。然而“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只要圣人还被挂在墙头接受宗教式的顶礼膜拜,也就表示众人还远未能成长到足以“洗脱原罪”的程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