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电视台99.9频道10月16日晚9::00连线采访记录 )
主持人好!老年朋友们节日好!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提起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我是深有感触。因为我的妈妈今年79岁了。从04年我爸爸去逝以后,一直是一个人生活。慢慢地,因为她是个贤惠的家庭妇女,也没有什么别的兴趣爱好,就得上了老年痴呆症。现在生活全靠我们子女轮流着日夜照顾。尽管是这样,我还是感觉妈妈很可怜,像一个包袱一样过来过去的。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人或者是什么机构,可以让我们放心地把妈妈寄托着。
老年人有五怕:一怕孤独寂寞;二怕身体有病;三怕经济没有保障;四怕儿女不着家;五怕死亡随时降临。
近些年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绝大部分儿女都能够有孝敬老人的心。然而,这种孝敬也多停留在经济上的帮衬和物质上的提供。老人的精神情感上还是非常
孤单和无助的。这就好比小孩子一样,他们随时期盼着父母的关心爱护和照顾。但是小孩子的渴望基本都可以实现,因为天下的父母基本都可以做到这些,也了解孩子所需。而老年人的期盼不一定会得到满足。因为儿女们一贯享受着父母的照顾,他们意识不到父母情感上还有被照顾的意愿。在孩子们的心理,父母只要健康就什么都不缺
。只有在人们进入年老的时候才体会得到老年人内心的需要。可是这个时候父母多数已经离开人世没有机会了,空留下许多的遗憾。所以说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唯独孝敬父母不可以等。
好在现在的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兴起,贴近老人需求服务的老年公寓越来越多。这到是一个孩子们尽孝的好去处。然而,有三种落后思想观念又从某个角度阻碍了这些福利事业的良性发展。一是有一部分儿女认为把父母送去养老院是不孝举动,有舆论压力;二是一部分老人认为自己有子女,不该去那些地方,那是没有儿女的人去的地方,去了很没有面子;另外一部分老人认为去哪里会花钱,给女儿增添经济负担。这样就形成福利机构找不到足够维持的服务对象,而真正有此需要的人,比如我妈妈又找不到放心的机构照顾她。
其实,孝敬父母不是为了好听的名声,而是要让老人真正地感受到孝敬的益处。在老人聚集的地方生活,只要服务到位,他们减少了孤独感,还有人日夜照顾生活日常起居。这是儿女们忙于事业工作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和给予老人的东西。
有资料说,近年来,仅广东省的老年福利机构中,就有25对老人为了摆脱黄昏恋的阻力而来到养老院生活。最大年龄85岁,最小的50岁。可见,作为儿女并不了解老人的心思。
所以说,关注老人的晚年生活,不仅要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孤独寂寞,有贴心照顾陪伴的问题才是他们内心所需要的。尊重他们的需求,支持他们的晚年想法更是孝敬的表现。因为当一个人失去了社会功能后,面对纯粹的自我,去迎接走向死亡的未来生活时,多数人真的是很脆弱、很无助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