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家庭教育静怡亲子小学生 |
零缺点的孩子后来得了抑郁症
当女儿提到班上那位“零缺点”的孩子时,我感觉很熟悉。我上小学的时候,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大概也是这样的“零缺点”孩子吧:总是考满分,期末评价上总是写着“德智体全面发展”,年年三好生,全年级第一名,大队长......听母亲说,我毕业十多年后,那所小学的校长和老师还在谈论我,说从来没有遇到过我这样的“好学生”。
这个“零缺点”的孩子,其实心里很脆弱,很自卑。
有一次,上初中的姐姐错拿了我的书包(爸爸给我俩买了一模一样的书包),我一路狂奔,路上遇到班主任,我跟他说明了情况,然后接着追。等我终于换回我的书包,一路狂奔到学校时,我已经迟到了。可那位班主任照例让我在门口站了一节课,于是我在门口默默地流了一节课的眼泪。
我是如此地想做一个“零缺点”的好学生,以至于把老师说的话句句当圣旨,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那时候,老师对待学习差的孩子是普遍用体罚的。班主任、数学老师、美术老师......都打学生。数学老师有一次用黑板擦打中了一个上课走神的同学的额头,打得肿了起来,那位同学哭了,数学老师说:“这种笨蛋就是该打!”不知怎的,这句话被植入了我的大脑里。于是,我也开始打同学了。午休的时候学校要求所有人安静地趴在桌子上休息,不准讲话。可是一些精力旺盛调皮捣蛋的孩子根本做不到,他们就成了我收拾的对象。我用书狠狠地拍他们的头,用竹棍打他们的背。好多男生都被我打哭过,但是慑于班主任的淫威,他们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现在想起来,纳粹也是这样被希特勒洗脑,最后变成杀人机器的吧?
我“完美”到从来不抱怨穿姐姐的旧衣服。姐姐只比我大两岁,教过姐姐的老师看到我穿着姐姐穿过的衣服,夸奖说:“你真懂事,穿姐姐剩下的衣服,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我谦虚地笑了。其实我根本没那么伟大。我也是人,是个爱美的小女孩,我也喜欢漂亮的新衣服。但是,为了做个“零缺点”的孩子,我压抑了自己的想法,努力去迎合大人们的需要,以至于到后来,慢慢长大以后,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切都是为了让别人满意。
我变得分裂了:一个是外表光鲜、成绩优秀、名校毕业、工作体面、被人羡慕的外在的我;另一个是自卑、自怜、永远不够好的内在的我。为了维持那个漂亮的外在的我,掩盖那个丑陋的内在的我,我一直活得很压抑,很累。直到有一天,我终于精疲力尽,外在的一切都崩塌了,我开始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得了抑郁症,连最基本的工作和生活能力都失去了。
当我通过学习心理学,终于体悟到不需要期待自己“零缺点”时,我终于头一次感到自由和轻松了。原来我本来就是有限的,我不必要求自己完美。贝曼老师说:“完美是一种病,应该进精神病院。”可是我的前半生都在要求自己做到完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当我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我也不再期待我的女儿做到完美。“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做你自己喜欢的事。不需要跟别人比较。”这就是我对女儿的期待。
欢迎关注静怡的微信公众号“幸福部落”(搜索公众号XFBL2015),获取她更多抑郁症、心理学相关原创文章
前一篇:另类妈妈的探索和成长之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