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录三) 壮游 昔游 《杜甫诗选注》__萧涤非

标签:
咏怀古迹壮游昔游杜甫诗选注萧涤非 |
分类: 杜甫 |
http://s4/middle/6cef76a0h9e1d654e5453&690壮游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2]
揭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则且未还。[3]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4]
*
[1] 这一首自伤漂泊。首两句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支离,犹流离。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宫华州,旋弃宫,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叙事实,感慨自深。 [2] 二句即承上漂泊西南,点明所在之地。楼台,或以为指社甫所居的“西阁”,或以为指白帝城之属,按杜诗:“殊俗状巢居,层台俯风渚。”(《雨三首》)又:“峡人鸟兽居,其室附层巅。” (《赠李十五丈别》)又《夔州歌》云:“闾阎缭绕接山巅,复道重楼锦绣悬。”则此处楼台当泛指当地居民,不能作为一般的楼台来理解。淹日月,见漂泊之久。五溪,在湖南贵州交界处。《后汉书:南蛮传》:“武陵五溪蛮,好五彩衣服。”共云山,是说共居处。此句见漂流之远。 [3] 这两句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揭胡,指安禄山,禄山曾封东平郡王,玄宗待之,“恩如父子”(《通鉴》卷二百一十九张兴语),故骂曰“终无赖!”词客,杜甫自谓。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 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世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正由于是双管齐下,所以这 两句不只是承上文,同时也起下文。 [4] 上二句明自咏,暗咏庾信;末二句明咏庾信,暗自咏。庾信字子山,初仕梁,侯景作乱,信奔江陵,梁元帝即位江陵,遣信聘于西魏,适值西魏攻梁,陷江陵,信遂长留北朝,达二十七年之久,所以说他“平生最萧瑟”。信在梁时与徐陵齐名,“文并绮艳,世号徐庾体”,风格是不高的,及入北朝,风格始大变,因“常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周书》本传并全载其文。所以说他“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晚年在蜀,情况也差不多,他曾对一位幕名来访的客人说: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动江关,犹惊海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生活环境对作家的巨大影响。
http://s15/middle/6cef76a0h763624039bce&690壮游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6]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7]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8]
[5] 此首因宋玉故宅的古迹而怀宋玉,想念其文采风流。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 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风流,言其标格;儒雅,言其文学。亦吾师,亦字,虽无不满之意, 却极有分寸。 [6] 二句流水对,应一直读。因思其人,又身世萧条相同,故以生不同时为恨,以至怅望洒泪。 异代,即不同时。 [7] 二句正写风流儒雅。归州、荆州都有宋玉宅,此指归州宅。归州在三峡内,故曰江山故宅。其宅虽存,其人已殁,惟留文藻,故曰空文藻。宋王《高唐赋》:“昔者先王(怀王)尝游高唐,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岂梦思,是说难道真是说梦吗?顾宸云:“岂字妙,何曾实有是梦,文人之寓言耳。”沈德潜云:“谓高唐之赋,乃假托之词, 以讽淫惑,非真有梦也。”
[8] 最是二字,以楚宫为比,极力赞扬来玉。仇注: “俱泯灭,与故宅俱亡矣。”按仇说非 是。俱泯灭,专对楚宫言,犹云全都毁灭,故当地舟人,指指点点,不知究在何处:反形宋玉故宅,乃如“灵光”之岿然独存。抑楚宫,即所以扬故宅,扬故宅,亦即所以扬宋玉。与李自“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同意。
http://s5/middle/6cef76a0h9e1d6a87f684&690壮游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10]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11]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2]
[9] 这首因昭君村的古迹而怀王昭君。写昭君之怨恨,亦即自写其怨恨。昭君名嫱,西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石崇有《王明君词》。明妃即明君。昭君村在荆门山附近,按崔塗《过昭君故宅》诗:“不堪逢旧宅,寥落对江濆。”则唐时村中尚有昭君故居。赴字极生动,写三峡连山,势若奔赴。美其人,故奇其地。吴瞻泰云:“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敏秀, 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 [10] 二句概述昭君一身,不发议论,而感慨无穷。紫台,即紫宫或紫禁,天子所居。一去紫台,犹言一去汉宫。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指匈奴。《汉书:匈奴传》:“竟宁(元帝年号)元年(公元前三三年),单于(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后汉书:南匈奴传》云昭君字嫱),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请罢边备,以休天子之民。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呼韩邪立二十八年,建始 (成帝年号)二年(公元前三一年)死。子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鞮单于,复妻王昭君 (按《后汉书》云昭君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居次犹公主),小女为当于居次。”这就是上句所咏的史实。青冢,即王昭君墓,在令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城南二十里。 《太平寰宇记》:“其上草色常青,故曰青冢。”请宋荦《蹈廊偶笔》:“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滕(同黛)色,故云青冢。”朱瀚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11] 二句刺元帝之昏庸。上句承第三句,追叙所以远嫁异国之故。下句承第四句,言昭君死犹不忘故国。《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省字,或解作约略,或以为是“岂省”的省文,按省识,犹觉识或解识,与“黑鹰不省人间有”、“秋来未省见白日”等省字意相近。是说假使当初元帝能发现画图之非真,解识春风真面,又何至有青冢独留、环珮空归之恨呢?春风面,言其美。环珮,妇女所珮的饰物。《史记》:“南子环珮玉声璆然。” [12] 未二句是说其人虽已亡,其恨犹传于千载之后。琵琶,本胡乐,推手向前日琵,却手向后日琶。作胡语,实即作胡音。《琴操》:“昭君在匈奴,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恩之歌。”按《乐 府诗集》卷五十九《琴曲歌辞》有四言《昭君怨》一首,题作“汉王嫱”,不可信,当是后人同情昭 君之作。又卷二十九《相和歌辞》《吟叹曲》有《王明君》、《王昭君》、《明君词》、《昭君叹》等,足见后人对昭君的普遍同情。——《贞一斋诗说》云:“音节一道,难以言传,有略可浅为指示 者,亦得因类悟人。如杜律: ‘群山万壑赴荆门。’使用千山万壑,便不入调,此轻重清浊法也。又 如龙标(王昌龄)绝句:‘不斩楼兰更不还。’俗本作终不还,便属钝句,此乎仄一定法也。又杜五 言: ‘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怨惜换怨恨,不稳叶,此仄声中分辨法也。”按杜《征夫》诗: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白多!”不用群山而用千山,都确有道理,不是偶然。
http://s11/middle/6cef76a0h9e1d6c674f0a&690壮游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 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
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 。
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 。
蒸鱼闻匕首,除道晒要章。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 。
越女天下臼,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
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
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 。
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许与必词伯,赏游实贤王。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 。
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 。
黑貂宁免敝?斑鬓兀称觞。杜曲换耆旧,四郊多白杨 。
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朱门务倾夺,赤族迭罹殃 。
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
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 。
崆峒杀气黑,少海旌旗黄。禹功亦命子,啄鹿亲戎行 。
翠华拥吴岳,螭虎瞰豺狼。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陆梁 。
大军载草草,调瘵满膏肓。备员窃补袞,忧愤心飞扬 。
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斯时伏青蒲,廷诤守御床 。
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 。
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
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郁郁苦不展,羽融困低昂 。
秋风动哀壑,碧慧捐微芳。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 。
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 。
群凶逆未定,侧仁英俊翔。
* 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 *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1]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2]。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3]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4] 。
[1] 翰墨场,即丈场。 [2] 斯文,出自《论语》,这里有文坛领袖意。崔尚,武则天久视二年(七○一)进士。魏 启心,中宗神龙三年 (七○七)及第。班扬,班固和扬雄。 [3] 开口,有随口上意。杜甫既提到这件事,大概这首诗人的处女作还不坏,可惜没传下来。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5]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6] 。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7] 。
[5] 业,既也,又也。性情豪爽,又有好喝酒的习惯,再加上嫉恶如仇的思想作风,哪能不一生潦倒?但杜甫能成为一个不朽的诗人也正在此。 [6] 脱略,犹轻易,即不以为意。江淹《恨赋》(仇注引作孔融《荐称衡表》,误。):“脱略公卿,跌宕文史。”小时辈,小字用作动词。杜甫的诗友,如高适、李白都大杜甫十多岁,“求识的李邕和“愿卜邻”的王翰,都大二三十岁,此外郑虔、王维等也要大一二十岁,所以说“结交 皆老苍”。 [7] 多茫茫,是说看不见,不放在眼里。这和“眼高四海空无人”的李白很相似。自负与自满不同,自负是有着一种自知之明的自信,自满则是无知的“夜郎自大”。杜甫很自负,但也很虚心, 所以从不自满,作诗常常要改,一直到晚年还嫌诗写得拙劣,所谓“病减诗仍拙”。以上为第一段,叙少年 (二十以前)的壮游,并概括介绍自己的为人。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8]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9] 。
[8] 航,大船。姑苏台在苏州姑苏山上,吴王阖闾所建。 [9] 扶桑,木名,传说日出于扶桑,这里指日本国。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10] 。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11] 。
[10] 此下历叙在吴越所见古迹名胜。王谢,是东普时的两大名族,出了不少风流人物。阖庐(一作阖闾)墓在苏州阊门外,葬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号曰虎丘。 [11] 剑池在虎丘山上,有石壁高数丈。长洲,苑名,亦存苏州。二句承上,言今所存者惟剑池石壁,长洲荷芰而已。
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12] 。
[13] 《史记:刺客列传》:“伍子胥知公子光欲杀吴王僚,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具酒请王僚,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孽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公子光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除道,即修路。要与腰通,要章,腰间的印绶。《汉书:朱买臣传》:“买臣家贫,好读书,担束薪,行且诵书,妻数止买臣,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不能留。其后,买臣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家,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后数岁,买臣拜会稽太守。初,买臣尝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穿旧衣服),怀其印缓,步归郡邸,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读现,故意露出)其缓,守邸前引其缓,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椽吏,陈列中庭拜谒。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今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杜甫认为朱买臣这种庸俗、势利、狭隘的行径很可笑,故曰“晒要章”。以上皆吴中事。杨注:“二句旧在‘渡浙想秦皇’下,吴越事, 不应错出,今从仇本易转。”
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14] 。越女天下臼,鉴湖五月凉[15] 。剡溪蕴秀异, 欲罢不能忘[16]。
[14]“枕戈待旦,志清中原”,本晋刘琨事,因越王勾践曾“卧薪尝胆”,思报吴优,故得借用。秦始皇尝游会稽,渡浙江。
[15] 鉴湖,一名镜湖,在浙江绍兴县。 [16] 判溪,在浙江嵊县。风景幽美,故曰蕴秀异。六句写越中事。以上为第二段,写吴越之游,约自二十至二十四岁。
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17]。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18] 。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19] 。
[17] 二句言由吴越回洛阳参加进土考试。天姥山,在浙江剡县,船打天姥山经过,故曰“拂天姥”。杜甫时年二十四,故曰“中岁”。《新唐书:选举志》:“唐制取士之科,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其天子自诏者日制举。”这年进土考试在洛阳举行,杜甫家居河南,由州县推荐,故曰“贡旧乡”。 [18] 劘,音摩,是说文章可以匹敌屈原、贾谊,俯视曹植、刘桢。 [19] 二句是说文章不合时宜,因而没考取,但也满不在乎。开元二十三年以前,进上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二十四年改由礼部侍郎主持。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20]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21] 。
[20] 放荡齐赵,是杜甫第二次游历。 [21] 四句正写放荡请狂。丛台,六国时赵王故台,在河北邯郸县。青丘、皁枥林、云雪冈,皆齐地名。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22] 。苏侯据鞍喜, 忽如携葛强[23] 。
[22] 二句自叙骑射之妙。射飞,射飞鸟。纵鞚,驰马。引臂,发箭。李自好剑术,而杜甫善骑射,在武艺上,这两位大诗人也是各有千秋的。[23] 苏侯,原注:“监门胄曹苏预。”按即苏源明,杜甫老朋友,《八哀诗》有《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一篇。葛强,晋山简的爱将,是杜甫自比。
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24] 。
[24] 上句结本段,下句起下段。咸阳,指长安。按杜甫开元二十四年(七三六)初游齐赵, 至天宝五载(七四六)回长安,约十年左右,但中间开元二十九年(七四一)曾回洛阳,至天宝三载(七四四)始再游齐赵,敝云“八九年”。以上为第三段叙齐赵之游,约自二十五至三十五岁,是杜甫最快意的时代,可以说是他的“壮年”的“壮游”。自第一段至此,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读书游历时期”。
许与必词伯,赏游实贤王[25]。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26]。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27] 。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28] 。
[25] 接上句叙到咸阳以后事。许与,犹称许,《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许与才虽薄, 追随迹未拘。”词伯,犹文豪或诗泊(《石砚》诗:“乎公今诗伯。”),指郑虔、韦济、岑参、高适等。贤王,即 《八仙歌》中之汝阳王李俶。 [26] 上句言为贤王所尊礼,《汉书:楚元王传》:“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 设醴。”醴即甜酒。下句即献三大礼赋事。明光,汉宫名,此借用。 [27] 杜甫献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莫相疑行》:“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即所谓群公会轩裳。 [28] 无所爱,指辞河西尉事。信行藏,有官无宫都随它去。 《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此行藏二字所本。
黑貂宁免敝?斑鬓兀称觞[29] 。杜曲换耆旧,四郊多白杨[30] 。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31] 。
[29] 此以下六句自叹穷老。黑貂别名紫貂,是我国东北名贵特产。这里是指貂裘。黑貂敝,用苏秦事,不过借以言穷,因为事实上杜甫这时是“敝衣何啻联百结”,哪里谈得上什么黑貂,兀称觞,穷也不管,还是痛饮。兀,兀自,有“还”、“尚”、“犹”等义,是当时口头语,后来词曲中仍用。 [30] 是说老辈日少,坟墓日多。杜曲,即杜陵,杜甫有家庄此。古人坟旁多栽白杨。 [31] 坐深,犹但深。见得除因年老取得乡里尊敬外,便一事无成。吴见思 《杜诗论文》: “年齿日长,故坐次日高:凋谢既多,则死生可感。”
朱门务倾夺,赤族迭罹殃[32] 。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33] 。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34] 。
[32] 此以下六句感慨朝事。赤族,灭族。迭,更迭。指李林甫、杨国忠陷害朝士。 [33] 国马,指所养“舞马”和“立仗马”等。《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又《通鉴》卷二百一十八:“初,上皇(玄宗)教舞马百匹,衔杯上寿。”胡注:“杏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歪’数十曲,壮士举榻,马不动。刘昫曰:帝即内厩,引蹀马三十匹,为倾盃乐曲,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抃转而舞。”官鸡,所养斗鸡。杜《斗鸡》诗:“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一再说及,足见统治 者嗜好之深。 [34] 举隅,即指上国马宫鸡事。 《论语:述而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诗意谓举此一端,则其他方面的奢侈浪费即可见。根据勤俭必兴、奢侈必亡的历史经验,不能不令人感叹国家之将亡。兴亡二字,复词偏义,实即衰亡。这句是下段安史之乱的过脉。以上为第四段,叙长安之游,时间是自天宝五载至十四载,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困守长安时期”。
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35] 。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36]。
[35] 禄山起兵河北,故曰河朔风尘起;玄宗逃往四川,故曰岷山行幸长。封建时代,皇帝出走曰“幸”。 [36] 两宫,指玄宗和肃宗。一在成都,一在灵武,都不在京城,故曰各警跸。天子出入时的警戒叫做警跸。
崆峒杀气黑,少海旌旗黄[37] 。禹功亦命子,啄鹿亲戎行[38] 。翠华拥吴岳,螭虎瞰豺狼[39] 。
[37] 崆峒,山名,在甘肃。上句指肃宗至平凉收兵兴复,下旬谓肃宗以太子身分即位灵武,故曰少海旌旗黄(惟天子旌旗得用黄色)。《东宫故事》:“太子比少海。”按《旧唐书:音乐志》《懿德太子庙乐章》第四首:“沧溟赴海还称少,素月开轮即是重。”又骆宾王《自叙状》:“沐少海之波澜,照重光之丽景。”卢僎《上皇太子新院应制》诗:前星迎北极,少海被南风。”皆唐人称太子为“少海”之证。 [38] 禹受舜禅,复传子,故以比肃宗命子(广乎王俶)亲征。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这里以蚩尤比禄山。 [39] 上句言肃宗由灵武镇凤翔,吴岳,即吴山,在凤翔附近。下句言国内外兵力悉集。《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至德二载二月,上至凤翔句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乒皆会。”
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陆梁[40] 。大军载草草,调瘵满膏肓[41] 。备员窃补袞[42] ,忧愤心飞扬。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43]。
[40] 指至德元载十月房琯陈涛斜之败。 《诗经: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一不中, 一击未中。陆梁,猖獗。 [41] 大军,官军。至德二载五月郭子仪又败于清渠,故曰载草草。无充分准备,故曰草草。 瘵,音债,病也。膏肓,也是病,这里指痛苦的人民。 [42] 补衮,指作左拾遗。备员,犹充数,是谦词。 [43] 二句申明“忧愤”及“廷诤”之故。
斯时伏青蒲,廷诤守御 床[44] 。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45] 。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46] 。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47] 。
[44] 《汉书:史丹传》:“丹直人卧内,伏青蒲上泣谏。”孟康曰:“以蒲青为席,用蔽地也。”浦注:“时必有极陈时弊之事,惜不复传。玩文气,不专指救房琯也。”廷诤,公开谏诤, 即所谓“面折廷诤”。 [45] 房琯罢相,杜甫上疏争论,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因张镐救护得免。 [46] 宇县,犹言宇内、天下。时两京恢复,故曰小康。 [47] 写随肃宗还京事。京师虽复,而九庙被焚,故哭于灰烬之中。汉有未央宫,此借用。 以上为第五段,叙禄山之乱及谏省之游。时间是从至德元载(七五六)至乾元元年(七五八),约当于我们所说的“陷安史乱军中与为官时期”。因题目是《壮游》,故将陷乱军一段悲惨经历略过不提。
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48] 。郁郁苦不展,羽融困低昂[49] 。秋风动哀壑,碧慧捐微芳[50]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51] 。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52] 。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53] 。群凶逆未定,侧仁英俊翔[54] 。
[48] 乾元元年六月杜甫由左拾遗贬官华州司功参军,二年七月弃宫经秦州入蜀,故有此二句。拾遗是个“从八品上”的小官,但因是谏宫,能发议论,今罢斥,故曰“小臣议论绝”。 [49] 以鸟自比。困低昂,不能奋飞。 [50] 杨注:“公以被讒谮而出,二句即景寓意。“捐,犹丧也。 [51] 二句是说尽管为统治者所弃,但也没有什么怨恨。春秋时,介之推从晋文公出亡,凡十九年,及文公还国,赏不及,亦不言,乃与母隐于绵山。杜甫窜归凤翔,又扈从还京,后复弃宫,故以自比。渔父亦是自况。 [52]“荣华敌勋业”,即前”朱门务倾夺意。“岁暮有严霜”,也是即景寓意,犹云世乱有危机。阮籍《咏怀》诗:“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见得荣华中也有危险,慨世兼以自解。 [53] 范蠡佐勾践破吴,后适齐,号鸱夷子皮。可能是指李泌,泌佐肃宗破贼,时归隐衡山。 [54] 侧伫,侧身伫盼。只要有人能为国定乱,我希望他们能飞翔,个人的“羽翮困低昂” 是不足计较的。以上为第六段,叙入蜀以后的近事,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漂泊西南时期”。
http://s14/middle/6cef76a0h9e1d6fc2dabd&690壮游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桑拓叶如雨,飞藿共徘徊。清霜大泽冻,禽兽有馀哀。
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
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肉食三十万,猎射起黄埃。
隔河忆长眺,青岁已摧颓。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杯。
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
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
景晏楚山深,水鹤去低回。庞公任本性,携子卧苍苔。
* 这一篇专忆与高适、季白游宋、齐事,可作《牡游》的补充。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1]。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2] 。桑拓叶如雨,飞藿共徘徊。清霜大泽冻,禽兽有馀哀[3] 。
[一]单父,音善甫,单父台即宓子贱琴台。子贱,孔丘的学生,曾作单父宰,鸣琴而治,后人思之,因名其台曰琴合,在今山东单县,有的注解说“在今开封”,误。晚,岁晚。登台当在冬日。 [二]碣石,山名,在幽燕境内。远望平芜,直到碣石,万里风云,争来入目。 [三]以上是首段,写登合所见所闻。
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4]。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5] 。君王无所惜[6],驾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7],供给亦劳哉!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8]。肉食三十万,猎射起黄埃[9]。
[4] 杜甫与高李同游,在天宝三四年间,“是时”即指此一时期。(按高适《宓公琴台诗序》云:“甲申岁,适登子贱琴台,赋诗三首。”甲申是天宝三载(公元七四四年),是其证。仇注谓“公遇高李于齐兖,在天宝四载”,误。)洞达句,渭道路四通无阻。 [5] 猛士想立边功,将帅想作宰相。三台,三公。蔡梦弼注: “禄山领范阳节度使,求平章事。” [6] 谓对禄山,有求必应。如天宝六载,赐禄山铁券,九载封东平郡王。 [7] 幽燕,即指禄山。” [8] 二句正写供给之劳。观此,知唐时,江苏与山东、河北已通海运。 [9] 肉食,指供养之厚。与《后出塞》:“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同旨。以上为次段, 写当时环境,是登台所感。
隔河忆长眺,青岁已摧颓[10]。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杯[11] 。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12]: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13]。
[10] 浦注:“隔河长眺,正忆登台望碣石时也。”其时方当青壮之年,今则已衰颓矣。 [11] 时高李皆亡,欲如昔游时的欢饮,已不可得。 [12] 二句是说只要人主肯求贤才,不必愁没有贤才。市骏骨,用燕昭王购骏马骨事。龙媒, 良马,喻贤才。 [13] 上四句举史实为“有能”二句作证。汉高祖、蜀先主、周文王、武王和殷高宗,便是能市骏骨的;四皓、诸葛亮、吕尚和傅说,便是“龙媒”了。商山,商山四皓。汉高祖欲废太子,四人调护之。蜀主,刘备。《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上。”故曰脱嫌猜。周武王封吕尚于齐。 殷高宗以博说为相。《尚书:说命篇》:“若作和羹,尔为盐梅!”盐成梅酸,为调羹所需,如贤才为国所急。
景晏楚山深,水鹤去低回。庞公任本性,携子卧苍苔[14]。
[14] 末四句自叹老困干楚山,非洽乱贤才,只能如庞德公 (三国时人)之携妻子,隐鹿门山而已。以上为未段,是上两段的反面。自己则由壮而老,时代则由治而乱。
http://s1/bmiddle/6cef76a0h9dca9df04200&690&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