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读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一点感想

(2025-05-29 09:45:08)
标签:

读书感言

        读罢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脑海中蓦然浮现出曹雪琴的《红楼梦》开篇中的一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刘震云的这部作品,全书看似荒诞不经的言说,但字里行间浸透着生活的辛酸和小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无奈。本书的编辑安波舜在“编者荐言”中评价:“小说的叙事风格类似明清的稗野日记,语句洗练,情节简洁,叙事直接,有汪曾祺和孙犁等前辈作家遗风。因而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构成言说的艺术,都能拧出作家的汗水。”这个评价是非常中肯的。刘震云是语言大师,他的作品从199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一地鸡毛》到2003年的长篇小说《手机》、2012年的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2023年的长篇小说《一日三秋》等众多作品,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描绘场景和人物,作品流畅易读,充满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贴近人民、贴近生活,接地气。

       发表于2009年的《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的扛鼎之作,一经发表引起强烈反响,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2011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作家的出生地河南延津县为背景,以延津当地的一众小人物为主人公,延展到周边的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呈现了从民国到解放初期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有名有姓有个性的人物不下百人。小说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出延津记”的主人公是杨百顺,他是卖豆腐的老杨的二儿子,百事不顺,一生改了三次名:先是被天主教神父老詹纳为第九位信徒,改名杨摩西;后倒插门“嫁”给馒头铺的寡妇吴香香,改名吴摩西;本想着就此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结果偶然发现吴香香和邻居老高有私情,被戴了顶绿帽子的吴摩西带着吴香香和前夫的女儿巧玲假意去寻找与人私奔的妻子出走延津。路上又把和他能说在一起的养女弄丢了。反复寻找无果,失望之中,离开故乡,从此用他一生崇拜的喊丧人罗长礼的名字在异乡度过余生。下部“回延津记”的主人公是巧玲(被卖到陕西,改名曹青娥,嫁给牛家)的儿子牛爱国。他也是假意寻找与人私奔的妻子庞丽娜,又想到自己从前的相好章楚红,想起母亲的老家,于是走回延津,想要从老一辈人的恩怨情仇中寻找精神的寄托,寻找丢失的自我,一走一回,延宕百年。

       读这部作品,感受的不是语言的“荒唐”,而是人物命运的荒唐。杨百顺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人,是名副其实的小人物。本来,他可以一直跟着父亲老杨做豆腐卖豆腐过一辈子。但他不甘于这样活着,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但总想出去闯荡闯荡。他和曾家庄的老曾杀过猪,在蒋家庄的染坊染过布,在县城北街老鲁的竹业社破过竹子,在货栈扛过包,在县城大街上给人挑过水,闹社火缺人手扮过阎罗,在县政府大院里给县长种过菜,在吴香香的馒头铺揉过面卖过馒头……但命运似乎总和他开玩笑,什么事也干不长久,一辈子跌跌撞撞令人心酸。作家塑造这样一个小人物,其实想要揭示的是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尊严和活法,他们虽然不善言辞,一棒子打不出十句话,一句话也顶不了一万句。但他们也有理想和追求 。杨百顺的理想其实很简单,他就是想摆脱父亲老杨一辈子做豆腐的羁绊,像邻村罗家庄的喊丧人(在别人家的丧礼上帮忙张罗哟喝,类似于有些地方的“阴阳”一样。农村办丧事,“从死到出殡有七天,七天喊下来,罗长礼嗓子不倒”)罗长礼一样从事一份那样的营生。“罗长礼当年喊丧,就像火车鸣笛一样气派。当年的罗长礼,是杨百顺在世界上最崇拜的人。”这样的理想追求看似荒唐,看似不着边际,但就是这样的一种想望毕其一生也没能实现。最后,他把名字改成罗长礼了却余生,也是无奈的精神寄托。作家用客观冷静的方式和现实主义风格,透过杨百顺的经历,反映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的真实面貌,揭示社会底层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在塑造小人物的同时,也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延津几任县长和河南省的一些官员形象如县长老胡、小韩、老史、老窦,专员老耿,省长老费,呼延总理等。老胡虽是中举放官,在延津一干就是35年。之所以能干这么长久,秘诀就是听不懂话。他从湖南到河南上任,“说得还是湖南麻阳话……大堂上断案,原告被告说罢,他呜里哇啦说上一段,原告被告如坠云雾之中。由于相互不懂,案被断得七零八落。正因为断得七零八落,延津大治。不到万不得已,不到杀人放火的程度,延津人不告状。不告状吃些小亏,案子被断得七零八落,就要倾家荡产了。大家的是非大家自己解决,延津到显得一派太平。”断案断的一塌糊涂的胡县长,却醉心木工,临了不当县长还留在县城里干起了木匠;小韩虽然燕京大学毕业,但只有嘴皮子工夫,在延津占了神父老詹的教堂办“延津新学”,一有时间就去讲话。结果得罪了不爱讲话的省长老费,没干几天卷铺盖卷走人;接任者老史倒也不爱讲话,但却爱听锡剧,还专门从南方找了一个锡剧班子,把小韩的“延津新学”改成了剧场,天天听戏。这还不算,还爱好和戏班子的男主角“手谈”,杨百顺去给老史倒夜壶,惊了正在彻夜“手谈”的县长的雅兴,差点丢了种菜的差使。省长老费当面顶撞新任的呼延总理,并出言:“比河南更大的问题,是当官不靠业绩,靠的是一个裙带。”直指呼延总理痛处,结果被下狱。下狱的原因是总理经过暗访访出,“老费当省长十年,仅贪污受贿一项,就达千万之巨。”而其他三十多个省长还为老费抱不平,“当十年省长,家产仅存千万,算是省长中最廉洁的了。”!在这幽默讽刺的笔触下,官场的荒唐和官员的腐败被呈现的体无完肤。

      这部作品有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特点,分章叙事,每一章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段落,每一章出场的人物,不但要交待人物本身的特点,还要围绕和这个人物有关系的相关人物进行描述,环环相扣,枝枝蔓蔓延展开来,共同构成一幅人生百态图。全书内容丰富,衔接紧凑,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作品有浓郁的河南地方色彩,语言生动通俗,善于通过幽默的语言和情节揭示社会现象中的荒诞不经。善长以白描式手法塑造人物,心理描写细腻,人物栩栩如生。一些方言俚语,更增强了小“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读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一点感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读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一点感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读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一点感想说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实乃大手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