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林驿站遗址看中国驿站历史沿革

标签:
旅游文化杂谈 |
5月2日,在二连浩特市游览期间,我专程前往位于二连浩特市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古驿站遗址——伊林驿站考察。
去年端午节,我曾经参观了位于河北省怀来县鸡鸣山东南的鸡鸣驿。那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保存最完整的古驿站。始建于元代,明永乐年间成为京师北路第一大驿站,1913年退出历史舞台。占地220000平米,城墙周长1891.8米,呈方形,东西各开一门。被誉为“塞上驿城,世所罕见”。
和鸡鸣驿相比,伊林驿站要小得多,占地1600平方米左右,就像一处古客栈,呈四合院形状,正中间一排平房,供驿路往来的官员、客商休息吃饭的地方,东西两边两排客房也应该是供客人休息的。院墙的东西两端还有类似雕楼的建筑,应该具有看家护院的功能吧。古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现在的院落,即伊林驿站遗址博物馆是原址上复建的,也是我国首家反映驿站文化的主题博物馆。
伊林驿站于清朝政府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设置,是清政府位于西北边陲的重要站点,也是万里茶道主路上一个重要节点,是张库大道(张家口到库伦即今蒙古乌兰巴托)上连接中原与北方贸易通道的咽喉要地。在百年岁月里,这里车马辐辏,商贾云集,东西方文明在这里碰撞交汇,成为重要的文化交流交融交汇的纽带。“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云。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就是当时繁盛的真实写照。
驿站是中国古代用以传递信息和人员往来的重要设施。最初主要是用以传递军事情报和官员住宿、休息和更换马匹的地方,后来也可供商旅歇脚。我国驿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即已发现传递讯息的相关文字,如“传”字。秦朝建立后,统一了邮传制度,为后世驿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代将所传递的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魏晋南北朝时,诞生了我国历史第一部专门的邮驿法《邮驿令》,隋唐时期,交通线路畅通,驿站遍及全国。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机构总称为“递”,出现了“急递铺”。元代疆域空前辽阔,中央政府强化了驿站制度,称为“站赤”。明清两代是驿站发展的鼎盛时期,驿站通达边疆和海外。1912年,民国政府宣布裁撤驿站,进入新式邮政时代。
如今,驿站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印记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站在驿站遗址的是废墟上,我们感受到的不是过往的落后,而是历史的厚重和传承。在历史的时光隧道中,信息发展之光正是经过一个个“驿站”传递到今天的AI和人工智能,而且还将接续传递下去……





去年端午节,我曾经参观了位于河北省怀来县鸡鸣山东南的鸡鸣驿。那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保存最完整的古驿站。始建于元代,明永乐年间成为京师北路第一大驿站,1913年退出历史舞台。占地220000平米,城墙周长1891.8米,呈方形,东西各开一门。被誉为“塞上驿城,世所罕见”。
和鸡鸣驿相比,伊林驿站要小得多,占地1600平方米左右,就像一处古客栈,呈四合院形状,正中间一排平房,供驿路往来的官员、客商休息吃饭的地方,东西两边两排客房也应该是供客人休息的。院墙的东西两端还有类似雕楼的建筑,应该具有看家护院的功能吧。古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现在的院落,即伊林驿站遗址博物馆是原址上复建的,也是我国首家反映驿站文化的主题博物馆。
伊林驿站于清朝政府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设置,是清政府位于西北边陲的重要站点,也是万里茶道主路上一个重要节点,是张库大道(张家口到库伦即今蒙古乌兰巴托)上连接中原与北方贸易通道的咽喉要地。在百年岁月里,这里车马辐辏,商贾云集,东西方文明在这里碰撞交汇,成为重要的文化交流交融交汇的纽带。“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云。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就是当时繁盛的真实写照。
驿站是中国古代用以传递信息和人员往来的重要设施。最初主要是用以传递军事情报和官员住宿、休息和更换马匹的地方,后来也可供商旅歇脚。我国驿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即已发现传递讯息的相关文字,如“传”字。秦朝建立后,统一了邮传制度,为后世驿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代将所传递的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魏晋南北朝时,诞生了我国历史第一部专门的邮驿法《邮驿令》,隋唐时期,交通线路畅通,驿站遍及全国。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机构总称为“递”,出现了“急递铺”。元代疆域空前辽阔,中央政府强化了驿站制度,称为“站赤”。明清两代是驿站发展的鼎盛时期,驿站通达边疆和海外。1912年,民国政府宣布裁撤驿站,进入新式邮政时代。
如今,驿站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印记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站在驿站遗址的是废墟上,我们感受到的不是过往的落后,而是历史的厚重和传承。在历史的时光隧道中,信息发展之光正是经过一个个“驿站”传递到今天的AI和人工智能,而且还将接续传递下去……







前一篇:宋佳:一名虔诚的传递者
后一篇:斑斓的城市——二连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