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方学者眼中的佛学

标签:
书评杂谈 |

手边有一本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提名得主,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的罗伯特·赖特的作品《洞见》(英文名叫《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心智和社会进化的著作。本书的奇特之处在于以佛教学研究入手,探寻佛学的真谛。一个美国人,研究东方佛教和佛学,这本身就很特立独行。非但如此,他还从进化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角度,探索人类行为如何在进化的力量下形成,并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产生的动机和原因进行探索,颇有新意。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关于作者对佛学的一些理解,他用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把佛教中的超自然部分去除,然后学习剩下的哲学体系与冥想的修行方式,作者将其称之为佛学。他自己还曾在他的家乡冥想过一星期,亲自进行体验。他的一些观点,还是有些新意的。诸如:我们不要把佛陀当成神明,而是看成一个很早就顿悟的思想家,然后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向他老人家学习;生命从不求真,一切只为求存;我们只关注得到快乐,而完全忽略它消退的有多迅速;佛陀所说的苦,也可以被翻译为不满足。他早已看穿一切,虽然他并不知道其根源是自然选择的塑造;佛学家的四条基本纲要: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静等等。
这本书的书名为《洞见》,其意指明察,清楚看到。语出宋·秦观《兵法》:“心不摇于死生之变,气不夺于宠辱利害之交,则四者之胜败自然洞见。”罗伯特是否取其意不得而知,但其书的意蕴则和秦观的观点是相通的。
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心智和社会进化的著作。本书的奇特之处在于以佛教学研究入手,探寻佛学的真谛。一个美国人,研究东方佛教和佛学,这本身就很特立独行。非但如此,他还从进化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角度,探索人类行为如何在进化的力量下形成,并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产生的动机和原因进行探索,颇有新意。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关于作者对佛学的一些理解,他用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把佛教中的超自然部分去除,然后学习剩下的哲学体系与冥想的修行方式,作者将其称之为佛学。他自己还曾在他的家乡冥想过一星期,亲自进行体验。他的一些观点,还是有些新意的。诸如:我们不要把佛陀当成神明,而是看成一个很早就顿悟的思想家,然后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向他老人家学习;生命从不求真,一切只为求存;我们只关注得到快乐,而完全忽略它消退的有多迅速;佛陀所说的苦,也可以被翻译为不满足。他早已看穿一切,虽然他并不知道其根源是自然选择的塑造;佛学家的四条基本纲要: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静等等。
这本书的书名为《洞见》,其意指明察,清楚看到。语出宋·秦观《兵法》:“心不摇于死生之变,气不夺于宠辱利害之交,则四者之胜败自然洞见。”罗伯特是否取其意不得而知,但其书的意蕴则和秦观的观点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