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走来了王文娟

(2010-12-29 14:43:37)
标签:

杂谈

文学

原创

古典

越剧

电影

红楼梦

王文娟

林妹妹

影视剧

越剧电影红楼梦竟然诞生在遥远的一九六二年。那一年,这座艺术高峰拔地而起,展示了越剧的辉煌,电影的力量。高山仰止的感觉,就是仰望它了半个世纪,虽然感觉颈椎疼,但还是不能明言,唯有赞叹,赞叹不出,只有喜欢。

http://s13/middle/6ceea9e3ga18a8f38255c&690

这部电影七十年代末才解禁公映,一出世就横扫江南,竖扫江北,万人空巷,踏平影院。两毛钱一张票啊,当时百姓算是奢侈地艺术了一回。小时候看了,居然也听懂了几句吴侬软语。长大后读了红楼梦,再回头找到这个老电影来看,感叹其艺术水准和魅力果然对得起当年的疯狂。

戏剧舞台上,红楼梦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人痴痴地演,观众一茬又一茬痴痴地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怎奈万变不离其宗,其精髓撼动不了,无非是谁传承得更像,谁离巅峰更近一步而已。超越这座高峰,有难度,或许时候还未到。

http://s5/middle/6ceea9e3g9886f45612b4&690

王文娟的颜为其一难以逾越。演员单凭漂亮还不能胜任黛玉一角,一种叫气质的东西非有不可。气质是无形的存在,可见而不可触摸,且不可模仿。两者俱佳,黛玉一角才出彩。“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 王文娟的黛玉形象把这笼统的文字描写一一补足细节,列出注解,给予呼吸,赋予生命。当年汹涌如潮的观众,未必都是红楼梦的爱好者或越剧戏迷,有一半观众或许单纯就是为了一睹王文娟的倾世容颜也未可知。

王文娟的唱为其二难以逾越。韵味很玄,很虚无缥缈,只有耳朵和心灵能感知,不可说。

王文娟的演技为其三难以逾越。从王大师的几个访谈节目和她的讲座上看,她给人的印象是性情温和,坦诚风趣,健康乐观。这和黛玉的病弱,孤傲,多愁善感的性格相去甚远。观众看完电影误以为她本人就是体弱多病而寄去补品,这完全是被她的登峰造极的演技所迷惑了。

徐玉兰的宝玉为其四难以逾越。别对徐大师犯啥嘀咕,徐大师叫你知道什么是实力派。徐大师非凡的实力像重型坦克一样轰隆隆开过去,碾碎了所有不像宝玉的硬件,留下的就只有宝玉了,没别的了。

一句一喝彩的表演效果是演员的最高境界和无上荣耀。不知道徐王年轻时在舞台上是如何的风流婉转,观众是怎样的如痴如醉的。从她们八十年代初到香港演出的录像片段看,几乎句句都是满堂彩。这应该是红楼梦舞台演出唯一的录像,虽然是人到中年时的演出,这对于出生太晚一场都没赶上的人来说是很珍贵的了。

http://s3/middle/6ceea9e3g9886f8d47262&690

王文娟其他的优秀作品也在网上欣赏了一些,有几段印象深刻。早期的作品是“你的嘴巴真会说哭塔。那段嘴巴真会说,说的都是火星文,耳朵都听掉了也没听懂。要不是偶然看到了哭塔的唱词,死活也听不出还有弥勒佛三个字。北方人听早期越剧还是很艰苦卓绝滴。十八里相送都听懂了。唱词的大部分是鼻音韵脚结尾,王派韵味十二分的足,听起来过瘾。遗憾的是没有录像,看不到王大师的表演,想看她被那呆头鹅整的无可柰何哭笑不得的夸张表情,肯定精彩。阵阵细雨阵阵风和龙女牧羊两段唱则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听起来像月下的溪流,波光粼粼,缓缓流过,婉转绵长。

王大师拍过两次孟丽君,看来她很喜欢这个人物。遗憾的是为什么拍完红楼梦后没有马上再拍摄一部孟丽君?以当年演林黛玉的扮相改装成孟丽君,不知道要美成什么程度。那样的孟丽君才符合原著里的描写 名堂因其貌美,所到之处,周围的人被迷惑得,一个个莫不是头脑短路,痴呆癫狂,鸡飞狗跳,人仰马翻的。可惜时光不能倒流,唉,不能倒流也无妨,早已是玉粒金莼噎满喉,有红楼梦知足矣。

 
http://s2/middle/6ceea9e3g9886fc3de251&690

http://s10/middle/6ceea9e3g98870708eb19&690

http://s12/middle/6ceea9e3g988709b32fcb&690

http://s12/middle/6ceea9e3g98870d37f79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