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齐华教师讲座有感
| 分类: 教海拾贝 |
http://s1/mw690/6ced05e8t7c263b0c0360&690
听张齐华老师示范课及讲座有感
第二实验小学
张齐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小学一级教师。曾多次获南通市和海门县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2003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评比一等奖,连续三次在“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中获一等奖,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参与苏教版数学国标本教材的编写。曾获“南通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海门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有“数学王子”之称。
2013年3月31号,我有幸聆听了张齐华老师的示范课和讲座感受很深。“数学王子”,果然名不虚传。在《平均数》一课中,他富有启发性与激励性的语言牵动着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学生不仅认识了平均数,学会了怎么样计算和分析平均数而且懂得了应用平均数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交融。
综观整堂课的教学, 这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新知感知的循序渐进和练习的生活化。张老师的课听起来与众不同,让人在轻松愉悦之余有着茅塞顿开之感:“哦,原来这个问题可以这么处理!”我想这种独具特色的处理与设计应该源自于他对课题的持续思考与强烈关注。
该课清新自然,在从容、幽默的语言中,更多了一份智慧、灵动和诗意。他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幽默又可爱的行为方式“勾”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学生的探究欲望、“撩拨”学生的学习热情。他在课堂上亦师亦友,以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教学,相信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和谐统一。
有人这样评价张齐华:“他让数学课也能像语文课一样诗情画意;像哲学一样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像美学一样具有欣赏的价值;像历史一样,让数学得到本质的追溯。”我想,就他本人的教育理念来说,我还是有点“不同意”的,因为我们都发现了:只有像张齐华老师那样,既拥有高超的,隐而不露的教学技巧,再有对教学内容的深刻挖掘,才能锤炼出一节节精彩的,历久弥新的经典课,才能真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施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
张齐华老师还为与会教师作了精彩的演讲《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秘密》。以“创意”、“情趣”、 “挑战”、“矛盾”等为关键词,张老师从自己平时的课堂花絮、剪影中,对如何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作了精辟的诠释:爱是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秘密。关怀,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更是一种智慧的人文关怀;开放,最显课堂活力的地方应该是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有教师的热情就没有学生的热情,没有教师的信任就没有学生的自信,没有教师的期待就没有学生的成长。
“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这是张齐华的座右铭,更是他每一堂课留给大家的真实写照。有人说,张齐华课堂的这份独特源自于他过人的语言功底,我以为这话至少说对了一半。数学是一门理性十足的学科,数学语言本身的准确、概括、凝练自然制约着数学教学语言的风格。然而,从小喜好文学,博览群书,对朗诵、表演等又颇为爱好的他,无形中成就了那种既有数学教师的准确、凝练,又有语文教师的激情、诗意的教学语言,加上在课堂上快捷的反应与准确的判断,又使其教学语言多了一份特有的敏锐与智慧。“听张齐华上课,你很难预料到他下一个环节可能会做什么。”这种对课堂莫大的心理期待,既吸引着听课教师,更拨弄着每一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与向往。 “认识分数”一例,当张齐华呈现出他儿子一周岁和自己的照片,进而探讨“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头长占身高的几分之一”时,倍感惊讶后,所有人都会心地笑了;结束新课前,他为孩子们播放的那则“多美滋奶粉”的广告,则让大家又一次品读出了其匠心独运的教学智慧。有人慨叹:“哪有这么巧,这则广告简直就是为这节课量身定做的!”可是,又有谁知道,为了设计好这则教学结尾,让孩子们真切体验到“分数对于生活不可或缺的意义”,他翻遍了多少资料、开展了多少教学调查!顿悟源自于持续思考与强烈关注。可以说,正是这份“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的自我约束,成就了其教学的内在独特。
走近张齐华老师,与数学一起呼吸,与思考一同行走。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生命活力,让我们的数学教学自然而厚重。一堂好课,应该是教师全部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正如张老师说的那样: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唯有走进儿童的数学世界,才能真正和孩子们一起并肩看风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