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可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基本要求。为落实上述理念,新教材改变了传统应用题单独编写、集中教学的做法,把“解决问题”教学融汇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教学过程之中,并将数学问题置于对话式的语言、生活化的情景之中,使应用题充满生命活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一年级解决问题多以情境出现,形式丰富多样,如看图列式(包括带大括号的)、“图文应用题”、全文字应用题等,加之一年级孩子理解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有限,导致学生在读懂题意和捕捉有用信息上有困难,理解题意有偏差;缺乏整理总结,学生找不到可以套用的模式;学生缺乏分析的方法等等,因此,在教学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有什么好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作为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任教四年的一线教师,在此浅谈一下关于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在教学解决问题时,
我通常分三步走。
第一步:找信息。一年级的孩子,你给他出示一幅主题图,他也很难准确的找到能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就算找到,也是只说出与之相关的数字,而不能连贯地将数学信息表达出来,要想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不能让学生凭空去想象,也不能让学生浮在图上看热闹;而应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把相关的数量搜集在一起,按照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有根有据的提出问题,为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奠定基础。针对这个情况,我的主题图经常以动画或出示部分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准确的找到数学信息,完整地表达出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0页“做一做”,是一个蕴含着好几个问题的主题图,如果将这幅图直接展示给孩子们,他们一定无从下手。于是,我将这幅主题图分割,先出示小鸟图,让孩子们找信息,他们很快就找到了“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聪明的孩子还能提出问题:”还剩下几只小鸟?”接着,我先示15只小鹿,再遮住9只,代表跑掉的,让孩子们找信息:原来有15只小鹿,剩下6只,跑了几只小鹿?然后我用多媒体出示13条小鱼,动画展示游走7条,孩子们汇报:“原来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小鱼?这样一幅内容丰富的主题图,经过层层剖析,动画展示,减低了学习的难度,孩子们就能顺利的找到数学信息,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步:说想法。这样个过程,既是对数学信息的一个回顾,也是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同时也训练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小鸟图:我是这样想的:求还剩下几只小鸟就是从原来的(17)只里面去掉飞走的(8)只,用(减)法计算。通过说想法,孩子们明白了“17”是全部的小鸟,也就是总数,飞走的8只是全部的17只小鸟里面的一部分,也就是部分数,求剩下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从而知道了数量关系:总数-部分数=部分数。
第三步:列算式。“找信息”和“说想法”两步完成之后,孩子们就很容易列出算式来,并提醒孩子们记得在算式后面写上单位。
“解决问题”教学是新课程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让我们从低年级开始,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
杨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