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起来的语文课-----听王君老师《老王》有感

(2012-09-01 10:53:34)
标签:

杂谈

   “听君一节课,胜教十年书”有机会聆听了中国特级教师王君的《老王》一课,真是收获颇丰,说不上什么固定模式,但由浅入深,一条主线贯彻始终。从课本中走进去,又走出来,收放自如,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与学生配合也是轻松自得,于细微深处见真功。我不得不佩服地说:这才是“真”课堂,这节课被王老师上“活”了。她是如何做到的?我个人认为:

 

一   备教材充分

    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只有深刻了解教材,明白编者的意图,才能全面熟练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充满活力。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死板的说教材料,让人生厌,使课堂沉寂。王老师充分的做到了这一点,准确地把握了课文主线“活命”,在恰当时间适时交代背景,既不生硬,与课文融于一体,又容易让孩子理解。即使是一个标点符号她也会细加捉摸,问老王是不是他的家时,老王回答时没用冒号加引号,而是用了逗号,王老师说:“不要小看这个标点,这表明老王在思考。”她还告诉我们什么叫读透文本,一句话,一个词语,一个标点都不放过,她这样说的也这样做的。

二   有很深的文化积淀

   王军老师写了不少论文,还出书。作为一个母语老师,就应该读书破万卷,还要懂得转化为自己的精神食粮,走出自己的特色,不盲从,不迷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王老师的课堂我们可以看出端倪,她的课堂不时迸发出精言妙语。“日子像鲜花一朵一朵绽放,可是有的人却连草都不如。”还有她为这篇文章写的小诗,评价学生精确的用语无不表现出她有很深的文化积淀。

三   关注所有学生

   最让我感动的是,王君老师关注每一位学生,既和孩子们保持距离,又懂得悄悄走近他们。她对角落里一个女学生说:“虽然你坐在角落里,但是我一样会看到你。今天你不回答问题我会不安的。”朴实无华的话语让人听起来却无比真诚。在她的课堂上,你常常看到她亲切地抚摸学生的头,还不时地问:“还有谁没回答,王老师会把机会留给你。”并且亲自把话筒给他。谦逊而又虔诚的师者,学生在他眼里是平等的,她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学生,而是给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我们不仅要爱学生,还要学会怎样传达自己的爱。

四   具体明确的激励评价

    激励评价在每节课中是必不可少的,往常我们听得最多评价语就是:“你真棒!”但棒在什么地方?学生和听者都一头雾水。可是王老师的课上没有这样模糊的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她总是能切中要害,精准评价。“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读出了我要表达的情感。”“老师希望你将来能成为领导者······”“你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等等。每一位学生的回答后面,她总是及时阳光评价,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听课情趣,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

五  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

    王君老师说:“一切阅读都是误读,一篇好的文章就是要留下悬念,留下余地,让世人去自由发挥。”王老师善于创设情境,把文本教给孩子,从个性化朗读中展现学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发挥。课堂中有一个环节“课堂争鸣”就是最好的体现。请默读全文,尝试用“咬文嚼字,深情朗读,重现情景,发现空间,探究疑点”等文本细读方法研读思考老王和杨绛之间发生的那些事,然后进行----课堂争鸣

老王去世了,杨绛伤心,“不安”你认为她该不该“心安”。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历自己的理解去进行剖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去解读。我个人为这是本节课精髓之处,王老师还原了孩子的本色,让他们从自己的眼中去看这篇文章,而不是让孩子对自己所传授的知识照单全收。

    之所以说这是一堂“活”起来的课,就在于王老师没有去生硬的灌输,把自己的知识嫁接在每个学生身上。而是教会孩子学习方法,尽最大能力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视角去钻研教材,敢于走出教材。孩子灵动起来,知识才会灵动起来,课堂才会“活”起来。

 

                                                        --------------- 李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