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07(发现学习和非指导性学习的异同)
(2013-04-22 17:07:54)
标签:
发现学习非指导性学习教育技术 |
分类: 教学系统设计课后随笔 |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得到一个概念或原则,而是在教师组织的学习情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非指导性”教学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这种教学活动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以此来设计教学行为,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自我的主导意识。
分析:发现式学习中教师任然处在一种一种主体的位置,并且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创设情景的能力,因为学生是在教师组织的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位置更可以的说是一个指导者,一个帮手。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发现学习和非指导性学习的异同:
一理论基础。
发现学习的理论基础源自于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起源于完形说,即格式塔理论。30年代出现的格式塔理论是最早的与行为主义观点截然不同的理论,它主张学习就是积极主动的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支配。布鲁纳继承了完形说的观点,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系,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包含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①新知的获得②知识的改造③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足。他认为发现是达到目的的最好手段,认为学习的本质在于发现。
分析:理论基础不同,一个是以认知理论为基础的,一个是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
二操作程序
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总结运用
其主要特征:注重过程、强调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 。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基本程序为:创设情境——开放性探索——个人或小组鉴别。【创设情境。教师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或问题的情境;个人和小组鉴别并追求他们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总是由“我们今天希望讨论什么或做什么”这一类问题发端,在学生各自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经过讨论最终形成小组全体成员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含糊不清的、相互矛盾的个人目标引到小组共同目标之中】
三、实现条件。
发现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积累、知识储备和能力准备,否则无法从事主动发现学习。而这些对于一个儿童来说是比较欠缺的。由此发现学习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
非指导性教学过程中:第一,要十分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师生关系上要消除紧张。第二,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的手段(包括教师本人的学识、能力、思考方式等),由学生决定怎样学。因此教师不是以指导者而只是以顾问的形式出现。
分析:发现式学习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非指导性学习中则重视人际关系和情感的作用,并且强调教师不能干预学生而是提出建议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选择。
四评析
发现式学习模式的评价: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现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4)发现学习能促使学生的“迁移”能力的提高,即形成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
(5)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1、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促进学习者自我完善,
2、过分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必然会削弱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
3、完全放弃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对教学也是十分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