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花箱》入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七

(2014-02-14 21:21:44)
标签:

小小说

梨花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梨花箱   李德霞

【一】

奶奶上山挖野菜,回来时滚了坡,两条腿就不能动了。

父亲把奶奶背到金先生家,金先生看过后说:“人上了岁数不经摔,回家慢慢调养吧。调养得好,兴许能送个屎尿。”

奶奶的腿,被金先生判了死刑。

父亲又把奶奶背回家。奶奶原来住西屋,父亲的腿还没迈上台阶,背上的奶奶就喊:“雷劈的,西屋照不了多少日头,你想让我早点死啊!我住北屋!”

父亲看看母亲,母亲说:“就依娘。”

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床,我睡窗口那边。”父亲和母亲“吭哧吭哧”从下房挪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铺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奶奶很满足,很惬意。奶奶似乎把支使父亲做这做那当成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把我西屋那边的梨花箱搬过来。”

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一朵朵梨花,煞是好看。梨花箱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全是奶奶打了补丁、磨成毛边的旧衣裳。破归破,旧归旧,可一件件洗得干净,叠得齐整。父亲搬来梨花箱,放到奶奶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奶奶爱吃煮烂了的土豆块,父亲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奶奶一看父亲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的,你要饿死我吗?我不喝稀的,我吃玉米饽饽!”

父亲不敢还嘴,陪着笑端走稀饭。回到西屋,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亲说:“咱娘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咋就不讲理了?”

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了,换你,心里能好受?她不拿捏你拿捏谁?”

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去。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在奶奶床边。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

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我吃饭,你看着,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的私塾白念啦?”

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不高兴。

【二】

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了?”

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金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父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就亏了肚子?”

“那就好,那就好,算我没说。”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

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不少。”母亲说:“要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千万别耽搁了。”

【三】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饽饽,父亲端着热气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吃完饭我带你去镇里瞧瞧。”

没人应。

父亲往里一看,手一抖,碗“啪”地碎在地上,两个玉米饽饽滚到地上……

奶奶死了。

村里人都说,奶奶活着刚强,死也刚强,硬是没拖累父亲母亲几天。

出丧回来,父亲和母亲收拾北屋。挪开奶奶睡过的那张木头床,父亲一眼看见藏在床头下的梨花箱。父亲很懊悔,懊悔没把梨花箱随奶奶葬进坟里。

梨花箱打开,父亲和母亲惊呆了。里面没一件奶奶的旧衣裳,全是掰开晒干的玉米饽饽!

母亲含泪把饽饽拼了又拼,数了又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二十四个。母亲低声啜泣:“咱娘……她是饿死的呀!”

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文章来源:《短小说》2012年第07期)

11.1)第一部分中“奶奶”有哪些“不讲理”的表现?(2分)(2)作者为什么要写“奶奶”的“不讲理”?(2分)

1

2

12.第二部分三个划线句分别描写了金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都含有“不尽之意”。回答:

1)金先生为什么“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1分)(2)为什么金先生“眼神怪怪的”?(1分)(3)金先生话语的言外之意是什么?(1分)

1

2

3

13.小说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形象?结合具体内容说说。(4分)

 

 

14.1)小说开头交代“奶奶”两条腿不能动了的原因是“上山挖野菜,回来时滚了坡”,有什么作用?(2分)(2)结尾部分划线句中用 “藏”字有什么作用?(3分)

 

 

15.说说小说以“梨花箱”为题的好处。(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20分)

11.1)折腾着要住北屋;支使“父亲”做这做那;闹腾着要吃玉米饽饽。(一点1分)(2)设置悬念:引人阅读;使结构紧凑,节奏起伏;有助于更鲜明地表达小说的人物和主题。(“设置悬念”1分;作用答对一点即得1分)

12.

1)金先生是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而“奶奶”越来越“没精神头”的病因又十分的清楚。(2)金先生为有如此不孝的儿子、媳妇而震惊。

3)你们就是因为老人不能干活了才断了老人的食。

13.1)十分孝顺。比如“奶奶”生病后,“父亲”“拉条板凳坐在奶奶床边”“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不是一般儿子做得到的。(2)有点没主见。“奶奶”住北屋、去请金先生、送“奶奶”去镇里看病:都是“母亲”拿主意。各2分。其他有道理也可。

14.1)交代了故事发生在一个物质十分匮乏的时代,这样就使后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合乎情理。(2分)(2)“藏”说明是奶奶有意而为的举动。这不但解释了梨花箱没有被随奶奶葬进坟里的原因,而且使“奶奶”能干、刚强、细心的形象更鲜明,突出了对 “奶奶”不惜牺牲自己以使亲人能挺过这一段艰难的岁月的伟大情怀的赞扬。(3分)

15.1)梨花箱是情节设置的重心与行文勾连的线索。梨花箱被打开露出二十四个掰开晒干的玉米饽饽是情节的高潮(2)梨花箱衬托了人性的纯洁、美好。梨花箱“煞是好看”,而围绕梨花箱写的“父亲”、“母亲”、金先生、村里人,无一不是朴素、纯洁的。(3)在那个苦难的年代,小说中的“梨花箱”象征着美好和希望,给小说增添了亮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