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多6少 冬季滋补养生口诀
(2011-12-19 09:14:57)
标签:
美食进补维生素a多吃甲状腺素健康 |
分类: 保健养生 |
天气寒冷导致人体热量散失过多,人体阴气就会增加,因此需要进补御寒增强体内的阳气。冬季过补就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体内营养,防寒抗病的养生功效。
冬季滋补6多6少口诀
中医讲究“四季五补”,即春季“升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四季宜“通补”。
少吃肉多喝奶
进补之前,要把脾胃调理到适应进补的最佳状态才行,除了到医院找中医调理之外,我们要注意先进补一些富有营养,又容易消化的食物来加强脾胃的功能。然后再进补。
要多吃奶制品、豆类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多吃山药能补脾健胃。此外,菱角、板栗也是调胃的佳品。而烤肉、烤鸭、红烧肉不易消化吸收,若多吃就会对胃肠功能减弱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尤其是患有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等人更应少吃肉。
少吃姜多喝蜜
古代先贤说“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针对秋燥提出来的,就是说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可以补充水的丢失,是冬季进补养生抗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秋燥引起的便秘,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冬季节要少吃辛辣烧烤的食品,这些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胡椒、生姜葱及白酒。因为这些食物属热性,食后容易上火,加重对人体的危害。
少用药多食物
很多人一提到进补,第一就想到人参、冬虫夏草、燕窝鱼翅等。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可取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健胃。日常服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补品中的佳品。
少抑郁多微笑
秋风落叶,凄风凄雨,容易诱发消极情绪,“心情差”,被认定是百病的“催化剂”。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使人们常常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焦虑状态,进而直接导致体质下降。
如果进补是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下,会大大影响养生效果。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及时疏解心里的烦恼和不快。改变思维方式,要认识到生活中并非所有事情都要求完美。多结交朋友,善于及时宣泄郁闷,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对别人要宽容,也给自己“松弛”的机会。多晒太阳,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还可改善睡眠。
少宅家多运动
冬季要注重锻炼身体,如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以便养筋健骨、舒筋活络、畅通血脉、增强自身抵抗力。
出练前一定要选择好天气,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如慢跑、擦面、浴鼻、叩齿、转腰、揉肾等健肾活动。此外,在寒冷的天气里一定要早些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以养人体阴气。
少熬夜多睡觉
中医养生特别强调作息有律、起居有常。养生非常重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良好的睡眠能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
为了适应“冬藏”,此时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提倡早睡,适当多睡,以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当然,在夜间保证8个小时睡眠的情况下,午睡可以适当减少。
冬季养生记住四个饮食原则
冬季气温低,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所以,冬季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
进补前先引补
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
多温热少寒凉
天冷的时候,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入,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
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
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的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此外,冬天多吃点辣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进食欲。
咸味入肾补益阴血
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以适量多吃点鲜味食物,如海带、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补益阴血等作用。
后一篇:解除宿醉13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