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都仑河,一条美丽而清澈的河,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一条流淌着千年历史的文明古河,没有长江那样遐迩闻名,没有黄河那样勇猛澎湃,却似一条青青玉带镶嵌在鹿城。它演绎了无数凄美的故事,它见证了历史长河里的朵朵浪花,它也经历了漫长的沧桑岁月,它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鹿城人民。如今,它静静地流过群山,谱写着小康进程中的华美乐章。
见证千年古道的兴衰
站在昆都仑河边,记忆从时光隧道中拉长,回忆开始无止境的宣泄,仿佛又看到曾在这里驻足繁衍生息的夏商先民,又听到金戈铁马声声响彻河谷……昆都仑河见证了这一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昆都仑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全长有143公里,有支流23条,流域面积2716平方公里。它发源于固阳县春坤山境内,从阴山山脉中蜿蜒流出,河东是大青山,河西是乌拉山。昆都仑河,古代名为“石门水”,又名“呼延谷”,约明清时期改为今名。它形成于240万年前第三纪末。那时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影响,大青山、乌拉山、色尔腾山不断抬升,山与山之间的断裂带不断下陷,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地理风貌,昆都仑河也在这一时期诞生。昆都仑河是阴山山脉较大的河流之一,自北向南流入黄河。最早记述这一地区的是《汉书·地理志》,但它只提到石门障,文字简略,无法考察其确切方位。到北魏末年(公元五世纪末六世纪初),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始有如下详尽记载:“河水又东流,石门水南注之。水出石门山,地理志曰,北出石门障,即此山也。西北趣光禄城。甘露三年,呼韩邪单于还,诏谴长乐卫尉高昌侯董忠,车骑都尉韩昌将万六千骑,送单于居幕南,保光禄,徐自为所筑城也,故城得其名矣。东北即怀朔镇城也。其水自障东南流,经临沃城东,东南注于河。河水又东经固阳县故城南。”文中所说的石门水,就是今天的昆都仑河。石门障,遗址位于昆都仑河口东岩的一小土丘上。遗址东北侧即郊区边墙壕村。石门山,即是昆都仑水库依凭的大山——瓦窑坝。瓦窑坝是大青山的一处山脊,山脊南北都比较平缓。由于数百万年的风吹雨刷,山脊切穿了,河流穿越其间。两岸山峰高耸峥嵘,俨如石门,因此得名。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屯兵垦田九原郡,为防御匈奴,在石门一带修筑长城,今遗迹尚在;公元前213年秦朝大将蒙恬沿石门水北筑长城、修秦直道在此,其遗址至今保存完好;公元前33年胡汉和亲,昭君出塞,途经石门,于是“敛眉光禄塞,回望夫人城”的诗句像昆河的水从远古流传至今;汉武帝亲率十八万大军,出石门入大漠北登单于台,威慑匈奴,显示了文治武功;昆河沟口还有清朝雍正年间所建百年名刹昆都仑召……历史无疑见证了千年古道的的兴衰。
护佑鹿城之安澜
昆都仑河是包头市的母亲河,包头市昆都仑区因它而得名。随着上个世纪50年代建设大军的进驻,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区——包钢在昆河西岸拔地而起,依河东岸而建的生活区也在这一时期建成并不断发展。
昆都仑河,历史上是一条两岸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文明古河,也是一条水害频繁而且严重的河流。据记载从1822年到1908年,昆都仑河就发生特大水灾三次,其中1856年的洪峰流量达到了每秒七千多立方米,造成特大灾害,使得房屋倒塌,田地淹没殆尽,人畜伤亡惨重。至今在陕晋蒙一带还传唱着《水刮西包头》的悲凉景象。1958年8月7日,包头地区连降大暴雨,为建国以来之最,造成山洪爆发,昆河水横溢,冲毁了田野,冲毁了村庄、冲毁了城镇,也冲毁了下游公路桥和铁路桥,交通、电讯中断,厂矿企业停产,包头昆区居民和包钢厂区受到严重威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间接损失难以估量。灾情发生后,人民解放军和包头市人民迅速投入到抗洪救灾恢复生产之中,抢修公路、铁路、桥梁,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昆都仑河洪水灾害的教训促使修建昆都仑水库提上议事日程,包头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昆都仑水库,并于当年11月动工。那时机械化水平还是很低的,修建水库这样大的土石方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除施工单位的工人外,机关、团体、企业都组织干部分批参加水库建设劳动。据当年参加水库建设的老同志们回忆,他们当年背着铺盖带着生活用品来到水库工地,在河槽选了一块地方平整出来,支起帐篷就临时成为他们的办公、生活的居住地了。水库大坝属带铺盖的粘土心墙式建筑,除用石料等大量物料外,需要大量的土方来堆砌,开山取石、取土、运输等都需大量的人力,当年在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号召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水库工地上机械轰鸣,红旗飘飘,人头攒动,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把工地比作战场,昼夜苦战(以至于后来把“团结奋斗,艰苦创业,进取奉献,开拓务实”这十六字作为水库人的精神理念。),1959年11月建成落闸蓄水,溢洪道也于1960年7月基本建成,设计洪峰流量为3100秒立方米,校核洪峰流量5000秒立方米,总库容6700万立方米。建成后的昆都仑水库恰如蒙语昆都仑“横”一样,巍然横亘于两山之间,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工业、农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及农田灌溉,按一级建筑物标准设计,汛期调洪减峰,免除了洪水对包头市区和包钢厂区的威胁,特别是1976年8月17日水库上游发生大洪水,进库流量达1500秒立方米,经水库调洪减峰,下泄量仅500秒立方米,保障了下游的安全。由于最初设计防洪标准偏低,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对包头市防洪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经国内著名水利专家论证,分别于1964年、1976年两次对昆都仑水库进行扩建,使水库最大防洪能力达到500年一遇,防7000秒立方米洪水的标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在加快水利改革步伐,进一步繁荣水利经济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昆都仑水库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重视,先后有时任自治区主席布赫、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原水利部部长钮茂生等领导来昆都仑水库视察,并做了重要批示。自治区、包头市有关部门先后上报了昆都仑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1985年和1988年水利部又两次批复水库加固设计和概算,概算总额为3900万元。进入九十年代,昆都仑水库大规模除险加固工程开工,水库加固工程按千年一遇洪峰流量8050秒立方米设计,最大可能洪峰流量14000秒立方米校核,工程总投资1.05亿元。水库加固工程竣工后,大坝总高度达到40米,新建63米钢制交通桥一座,加装溢洪道十孔闸门,安装启闭机10台,总库容提高到7850万立方米,溢洪道最大泄量由原来的3900秒立方米,提高到12720秒立方米,水库的防洪能力显著增强。每逢泄洪,浊浪排空。地动山摇,声势浩大,有“十万军声动地来”的壮美,为难得一见的奇景。
http://s8/mw690/001ZFiENzy73ZzX5HFBa7&690
如今昆都仑水库走过了近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在城市防洪和供水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完成工农业供水近10亿吨,有效缓解了包头市用水的紧张局面;调洪减峰,拦蓄大小洪水百余场,护佑了鹿城百万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了“一坝横亘谷中,高峡出平湖,鹿城应无恙”的宏愿。特别是2004年6月29日,黄河上游巴盟前旗两个造纸厂的污水流经黄河包头段,造成我市黄河水源地大面积受到污染。事发后,市供水总公司紧急启动了供水应急预案,停止从黄河取水。在面临五天断水的紧要关头,正是昆都仑水库,将宝贵的清水送到包头市的千家万户,缓解了市民的燃眉之急,保证了全市人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水库的价值得到了体现。类似的事在水库供水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近年来,依托昆都仑水库雄伟的大坝,起伏的山峦,浩淼的水面,悠久的昆河历史文化,聘请专家、学者经多方考察,挖掘人文典故,进行风景区的规划,成立石门风景区,开发风景旅游资源。现已成为包头市乃至其周边一处著名的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自治区级森林公园,享有“石门名镜”之美誉。
沿着昆都仑水库石梯登上坝顶,您就会领略到“水色山光无限好,疑是飞身到广寒”的意境。展现在您眼前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风光,库区水面宽阔澄清,成群的野鸭相互嘻戏游玩着,数百只银色的鸥鸟伸展着几何图形的双翅,鸣叫着盘旋在水库上空。如果你特别幸运,还能看到仪态端庄的白天鹅、悠闲自得的灰鹤。每当丽日当空和夕阳西下之际,轻柔的海风阵阵拂来,水面上泛动着点点金光,耀人眼目,如同千万片鱼鳞在闪动,一双呢喃的鸥鸟几乎贴着水面急划而过,不时向水面点击两下,像一个调皮的顽童掷向水面的漂石,消失于另一端,给水库凭添了无限的活力。下了坝坡,走在雁栖湖旁的小路上,两岸的垂柳轻拂水面,周围茂密丛林中的茵茵绿草、点点野花、依山静静伫立的小木屋和坝前湖畔绿树掩映下的蒙古包群,形态各异、情趣盎然的雕塑……风光美景恰到好处地缓冲了大坝的雄壮,水的奔涌,让你于这一缓一急中,不由地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不由地用心体味人工与天成相伴供生中所弥漫的景语画音。
由于工作在这里,我更爱这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记得大学毕业刚来这里工作的第一个初春时节,原以为此时的情景必然是落寞与凄清的,却不曾想,当落日余晖轻洒在初融的冰河上时,一幅苍黄却凝聚着一股柔柔怀旧温情的图画凸现了出来。衰草枯枝,莹莹冰面因为那一层暗橙色的光色而别有情致。那种情态颇似一个曾经叱咤风云却又终于回归寂寞的老者。岁月荡涤了往日的辉煌,甚至是那一点点因所向披靡没带来的跋扈,余下的便只有澄清与宁静了。自然书写奇观,而奇观又会因四季更迭幻化出不同的韵致,这恐怕就是自然美无可比拟之所在吧。这时自己若有一台相机,我定会拍一组照片作为人生最为难忘的一次阅历加以收藏。
对游人来说,从来都是夏季雨水最丰沛的时候才去景区的。因为要看奔涌的水,要以桨击浪、要想在茂草鲜花丛中小憩,以一种最放松的姿态,贴近土壤、贴近自然的芬芳。或许还可以邀一群多日难见的伙伴,把在都市嘈杂中蒙尘的激情一并释放。在蒙古包前点起篝火,劲舞狂歌;在蒙古餐桌前落座,尝几口鲜嫩可口的手扒羊;再饮上一杯淡酒,那淡淡的甜,淳淳的香,不恰似那似浓还淡,似淡还真的关爱。走久了、走累了,回头拾起时,依旧温馨、依旧难忘。爱水的人更可以添一份情致,以或许并不精湛的泳技,一展身姿,一舒筋骨。那种清凉、那份透畅,足以消退酷热引发的倦意,换一身清爽。
近年来,随着库区绿化力度的加大,水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置身林间水边,注目蓝天草滩,气息中风清花香,耳畔叶生草长。自然的造化,险峻的要塞,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说,都给景区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令人流连、体味。在这里成功地举办了包头市第三届“鹿城之夏”旅游节、2004年9月“稀土高新区杯”国际山地自行车赛、2005年9月全国青年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再次在石门风景区成功地举办。
千年古道生机焕发活力绽放
曾几何时,昆都仑区因昆河水而灵动。然而由于气候环境、河床地质构造等原因,逐渐变得羸弱苍白、越流越小,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河道成了砂石场被挖得千疮百孔,每遇洪水,昆都仑河水夹着大量的泥沙注入黄河,对母亲河黄河的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加之风沙污染严重,每遇大风,沙尘飞扬,笼罩全市,严重影响市区的景观和市民的生活环境,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形成强烈的反差,同时直接影响西岸的国家特大型企业包钢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整体形象。
为了彻底改善昆都仑河形象,变“旱城”为“水城”,增加昆都仑区
“灵气”,区委、区政府领导会同建设部门多次勘察,慧眼识水,引浚归渠,集流成湖,借水做昆区开发大文章,提出了
“西建南扩北进”的城区开发战略,通过把植物生态与园林山水相结合,打造“聚山林之豪气,观山水之灵气,纳田野之生气,揽都市之人气”的意境,重塑昆区“母亲河”的崭新形象。做为民心工程,昆河综合治理建设工程投资4亿多元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建设范围为昆河城区段,全长3600米(北桥以北600米,南桥以南200米),宽度为500米,主要进行生态、休闲、亲水的景观建设。其中,西侧建设200米宽的景观蓄水区,蓄水面积72万平方米,通过工程治理,可满足20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中间150米宽的园林绿化区,绿化面积54万平方米;东侧150米宽的待规划区,建设内容包括景观蓄水工程、园林景观工程、文化雕塑工程、昆河东路和昆河西路建设工程。二期工程建设范围在一期工程建成城区段3.6公里的基础上,向南北延伸5公里,采取橡胶坝与库区蓄水相结合的方式,现在河道内布置了4座蓄水橡胶坝、种植各类树木50余种、栽植各色花卉40余种140余万株……蓝天白云下,磅礴壮观的72万平米蓄水区内已是清澈的碧波随着徐徐微风卷起一片片醉人猗潋,饱经历史风雨淘洗的昆河再度被建设者们用火热的激情、新时代的手法拭亮。昔日“风吹石头跑,黄沙漫天舞”的昆都仑河变成了湖光映山色,绿水润鹿城的美景:“美丽的橡胶坝将流水力揽怀中,两侧美景,倒映其中,行云缥缈,树影婆娑。”、“富有诗意、风情万种而卓尔不群的草原牧歌景区,凝练久远、博大精深的生命之源景区,民族特色浓郁而又不失浪漫的和谐草原景区……在古朴的妙韵中品味悠远的情愫和鲜活的时尚,处处体现了黄河文化、草原文化、移民文化、城市文化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盛夏时节,徜徉在昆河岸边,河水滟滟,大堤巍巍;绿树掩映,杨柳依依;鲜花绽放,芳草萋萋;身在北国,意如水乡。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繁星点点下的昆河湖光潋滟,加上神态各异璀璨的景观灯与之交相辉映,更让人如入梦境,流连忘返。
真可谓:群山青青,大地晖晖,广场月色播撒清辉;火树银花夜,游人不思归;此景只应天上有,落在鹿城人共醉。
如此胜景,得来非易,回首历程,感天动地。如果没有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整治改造工程就难以为继;如果没有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综合治理的项目就难成大器;如果没有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为民造福的工程也将是半途而废;可以说昆河建设凝结着众多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才使得这条千年古道生机焕发活力绽放!
正如一首《昆都仑河》歌中唱道:
一个故事相传了多少年
弯弯曲曲流过了大草原
奔驰的骏马绿绿的春野
深深地眷恋着蒙古高原
昆都仑河你是英雄河
歌唱着祝福歌唱着和谐
昆都仑河你是母亲河
养育着包克图养育着草原
一个梦想飘动了多少年
缠缠绵绵流过了大草原
勇武儿女告别了河岸
相聚在包克图
这美丽的家园
昆都仑河你是英雄河
歌唱着祝福歌唱着和谐
昆都仑河你是母亲河
养育着包克图养育着草原
昆都仑河你是英雄河
歌唱着祝福歌唱着和谐
昆都仑河你是母亲河
养育着包克图养育着草原
养育着包克图养育着草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