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通外科医师成长之路 005

(2011-11-20 11:10:44)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外科医师成长之路

005

经过数个月的实践,小邱对疝手术的方方面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下一个环节是学习甲状腺的手术了。

“张教授,甲状腺手术能否跟我们讲讲心得啊?”小邱现在成熟了很多,不再认为自己看了一些教科书就对相关的手术了解,随着分科越来越细,原有的知识体系更加觉得不足。

“好啊,我把目前的一些手术技巧的进展和你讲讲吧!”张教授看到小邱如此得好学,感觉非常高兴。

“血管处理是甲状腺手术的关键技术,你知道传统的方法么?”

“我知道啊,上极血管处理——分离解剖出甲状腺上动、静脉后靠近腺体上极予以集束结扎、切断。下极血管处理——为避免喉返神经损伤而远离腺体下极结扎、切断甲状腺下动脉主干或保留部分腺体而行囊内结扎、切断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小邱说道。

“你说的很对,这种方法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张教授道“上甲状旁腺由甲状腺上动脉供血,上极血管集束结扎容易影响上甲状旁腺血供。下甲状旁腺由甲状腺下动脉一级或二级分支供血,远离腺体下极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阻断了下甲状旁腺血供,而囊内结扎又必然残留部分腺体。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该技术做了一些改进--- 首先游离并骨骼化拟离断的血管约3mm,用超声刀或电刀从近心端开始移行凝闭血管约3mm,再在离心端切断。采用此法可安全凝闭离断直径在5mm以下的动、静脉,无需结扎。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甲状腺动、静脉直径大多在5mm以下。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 血管骨骼化移行凝闭离断法。”

“张教授,您说的是血管处理技术上的改进,那在解剖上有何改进呢?”

“我们还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吧!传统方法:用纱布球及血管钳在甲状腺真、假被膜之间解剖、游离甲状腺。
   
弊端:容易出血及损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
   
技术改进:遵循微创原则,采用精确被膜解剖技术。用胸科镊及神经剥离器等无损伤精密器械紧靠甲状腺真被膜解剖,由两侧向中间峡部游离。

“哦,这么说是把胸外科和脑外科的器械移植到甲状腺手术中间来了?”

“呵呵,是这样的,手术方法和器械并非哪个外科所独有的,要触类旁通才行啊!”

“接着说,关于甲状腺全切除而言, 传统方法:于气管前用弯止血钳钝性分离甲状腺峡部,并将其切断。先做一侧全叶甲状腺切除,再以同样步骤切除另一侧叶甲状腺。
   
弊端:违背肿瘤手术的无瘤原则。
   
技术改进:在游离完双侧腺叶后用电刀或超声刀紧贴气管整块切除双侧甲状腺以及峡部、锥状叶。手术设计理由:甲状腺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器官,只是人为的分为左、右侧叶及峡部。

“我所说的是一些手术技巧的改进, 甲状旁腺保护技术。保护甲状旁腺是甲状腺全切术中优先考虑的问题。常规解剖并显露甲状旁腺,仔细保护好每一枚甲状旁腺的血供。上甲状旁腺由甲状腺上动脉供血,下甲状旁腺由甲状腺下动脉一级或二级分支供血,两者有交通支。显露甲状旁腺后,用尖刀将甲状旁腺锐性从甲状腺真被膜上分离,采用定点精确双极电凝止血法止血,保留甲状腺下动脉血管蒂以确保甲状旁腺的血供。

再接着说,喉返神经保护技术。是否解剖显露喉返神经依肿瘤浸润范围而定,如肿瘤局限于甲状腺被膜内则不解剖喉返神经,若肿瘤浸润到甲状腺被膜外则常规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经甲状腺下动脉径路寻找喉返神经,用银制神经剥离器从甲状腺下极开始,全程解剖显露喉返神经,一直到喉返神经入喉处,在直视下整块切除甲状腺。”

“我明白了,您说的是分别是血管处理技术、解剖分离技术、整块切除技术、 甲状旁腺保护技术、 喉返神经保护技术,这些是甲状腺手术的基础,对么?”小邱兴奋地说道。

“是啊,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展开讨论。”


最近更新得慢了,要加进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