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孔子》之名言回顾 受益匪浅

(2010-12-27 23:18:42)
标签:

文化

  1.孔子参拜鲁定公,鲁定公称赞他:“任中都宰只是一年风景,使中都的像貌大变,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偷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孔子答复鲁定公:“微臣说过,假若用周礼治国,一年可有小成,三年必有大成。”

  (《论语 子路》:“苟有效我者,期月罢了可也,三年有成。”)

  3.鲁定公期盼孔子你能将自己的主张推向整个鲁国。孔子说:“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孔子和鲁定公的对话:“人不仅只爱惜自己的怙恃子女,也爱惜别人的。须眉安本份,女人有结局。无论是孤儿寡母,老弱病残,都能得到照顾和抚育。这样,老平民才干安身立命,才是天下大同啊!”

  (《礼记 礼运》:“旧友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 礼运》:“男有分,女有归。”)

  (《礼记 礼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好处,矜寡寂寞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5.子路救下漆思弓,怕牵连大众,准备把他送到卫国他妻兄那处。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 为政》: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公山狃来捉拿漆思弓,想拉拢孔子,“联手互助,斥逐三桓,掌控鲁国”。孔子说:“道分歧,不相为谋。”

  (《论语 卫灵公》:子曰:“道分歧,不相为谋。”)

  7.孔子在冬祭大典之前君臣的讨论中,期盼“废止以活人陪葬的恶俗”,遭到季孙氏的抵制。孔子说:“仁者爱人,以礼杀人,则非礼也,”

  (《孟子》:“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公山狃为季孙氏说好话,孔子反诘,使公山狃愧汗怍人。孔子又说:“看来医生并不乐意做这个陪葬者。那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齐国胆寒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强盛对自己组成要挟,策画夹谷会盟,诡计“挟持鲁君为人质,以此要挟鲁君和三桓”。黎鉏对齐景公说:“孔丘知文而不武,知礼而无勇。”

  (《年龄左传》: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

  10.孔子到费邑找季孙氏要五百乘以备夹谷会盟之意外,与季氏比箭。孔子对季氏说:“你那座费邑,城墙高过十八尺,画地为牢,擅立私刑不说,还苛捐杂税。此为你的领地,却民不聊生,苛政猛于虎。”

  (《礼记 檀弓下》:役夫曰:“作甚不去也?”曰:“无苛政。”役夫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11.孔子又问季孙氏:“鲁国当今是何局势?”然后自答道:“原来,季氏应当担忧的仇人,当在自家的萧墙之内。”

  (《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2.齐鲁夹谷会盟,黎鉏与孔子的对话中,孔子有一句:“四海之内,难道王土,率土之滨,难道王臣。”

  (《诗经 小雅 北山》:“溥天之下,难道王土;率土之滨,难道王臣。”)

  13.孔子抓住机会,“请齐国,璧还三十年前占领的鲁国的汶上三城。”齐景公说:“我看,也不是不行琢磨。”孔子连忙说:“君子无戏言,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4.孔子任代国相后,勤于公务,晚上都还要进宫,让公伯寮备车,但公伯寮在睡觉。孔子于是说:“朽木不行雕也。”

  (《论语 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行雕也,粪土之墙不行圬也!”)

  15.孔子要隳三都,废除三桓权势,高足们以为太探险,让他再琢磨。孔子说:“我的先师子产医生有两句名言,你们都要终身记着:苟利国度存亡以之;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左传 昭公四年》: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6.季孙氏有自己的计划,支持孔丘隳三都。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战国策 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17.齐国贿赂鲁君,加兵三万于疆域,要求罢黜孔丘。隳三都之事被搁置,孔子急见鲁定公:“不克撤,三城已收回两个,岂能半途而废?”

  (《论语 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8.孔子连续劝告鲁君:“志士仁人,宁杀身,以成仁,不行以求生而害仁呐!”

  (《论语 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9.鲁君反过来劝告孔子:“你应该学学寡人,装点呆,卖点傻。你的师尊老子不是说过嘛:

  无为,方能无不为。”

  (《老子》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20.孔子迷惘迟疑,想到老子。老子对他说:“名爵者,公器也,不行久居。”要他放弃。

  (《庄子 天运》:“名,公器也,不行多取。仁义,老师之蘧庐也。”)

  21.孔子以为自己无用。老子说:“无用,怎知不是大用?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啊。”

  (《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弱小于水,而攻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2.孔子谢谢老子的教导:“老师微言大义,吾道一以贯之。老师的道是大象无形。”

  (《论语 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役夫之道,忠恕罢了矣。”《老子》第四十一章:“大象无形。”)

  23.孔子周游各国,颜回伴随。孔子问高足自己错在那里。高足说:“役夫错把自己的全部梦想都托付在了鲁君的身上。”而且用孔子教诲他的话来劝告老师:“假若人不克转变寰宇,那么,就应当去转变自己的本质。”孔子赞同,说:“求仁得仁,又何怨?”

  (《论语 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4.孔子来到卫国。卫君以为卫国生齿多,饶富的人也不少,但很乱,不稳定。孔子说:“那是习俗欠好,要感化人们。”

  (《论语 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25.卫国夫人南子见面孔子,向他讨教《诗经》:“在诗三百篇中,有很多篇是关乎于男女情爱啊?”孔子答复说:“诗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述它,便是:情思深深而没有杂念。”

  (《论语 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

  26.南子说:“役夫啊,你真的把做一个人品高贵的君子看得这么重要吗?”孔子答复:“我的信心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 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7.南子想把孔子留在卫国再晤面,孔子以为“麻烦”。并对南子说:“微臣从没见过,如斯好德如好色的人。”

  (《论语 子罕》: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卫灵公》: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8.孔子在树林中讲学:“君青鸟使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 八佾》:定公问:“君青鸟使,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青鸟使以礼,臣事君以忠。”)

  29.孔子与高足在陈国遇战祸走散,高足们从一个老乡那处得知:“说东面有个外乡人,其额像尧帝,其肩像子产,神色像大人物,却狼狈得像漏网之鱼。”

  (《史记 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足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30.孔子师徒在陈蔡绝粮受饿,高足说:“役夫道高,故当世者难用,只能阐明他们拙笨。役夫说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此自励。

  (《论语 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卫国约请子路做蒲邑医生,孔子不大赞同子路这次出仕。子路说等他治理好了蒲邑,再接孔子去当相国,孔子以为高足迫不及待,说:“文武之道,为政要有张有弛。至高田地是仁和。”还说:“凡事宽和,务实务本,和而分歧。”

  (《礼记 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论语子路》:“君子和而分歧,小人同而反目。”)

  32.子路在卫国被阳虎军杀害,临死前说:“役夫有教,君子便是死,冠帽也要大公至正。”

  (《史记 仲尼高足传记》:子路曰:“君子死而冠难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