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革幼儿园早操  走近园本教研

(2008-10-02 17:54:26)
标签:

杂谈

园本教研对我们来说是一见件熟悉又陌生的事情。2006年,提出了基于幼儿园、在幼儿园开展、解决幼儿园实际问题,由全园教师参与的园本化教研。一年中,和老师们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教科所及同行、专家的不断引领下,对园本教研有了一个初浅的认识,本期,通过对幼儿园早操活动的改革,引领老师走近园本教研。

幼儿园早操活动的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俗语说:“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操作为幼儿园一天生活的开始,各个幼儿园绞尽脑汁,想在早操环节中有所创新、凸显特色,于是各种版本的早操活动出现在各个园所,优美型的、游戏型的、小学化的、武术型的,应有尽有,我园也在其中。今年,重庆市教委任老师、教科所申老师等一行来我园督导,特意观摩了我园的早操活动,事后,提出了“改革幼儿园早操环节,凸显早操活动的本质特征”。

二、专题研讨,理论支撑。督导过程中,专家们提出:早操活动要真正发展幼儿什么?要求是什么?什么是幼儿需要的早操活动?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紧跟着,我们抛给了老师们一个问题:幼儿动作发展规律是什么?各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有什么不同?同时,围绕早操活动包括哪些环节?如何编排早操及操节动作?如何选择合适的器械等问题,教研领导小组成员分头查阅资料,并由业务园长担任主讲人召开了第一次专题研讨讲座,此后,围绕在早操研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集中的问题,我们通过这样的专题研讨讲座,给予理论的支撑与帮助,让老师们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三、编排早操,实践出真知。打破以前集体编排的操作模式,本次,我们提供一些基本素材给老师们,让老师们在研讨的基础上自己探索实践,教研组发挥支持、帮助、引领的作用,及时的发现编排过程中的问题,引导自己反思解决或集体研讨解决。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历了:

同伴互助,观摩交流:我们采用编排——展示——交流与指导——再次编排——展示——交流与指导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专业引领,指导提升:我们充分的发挥本园资深教师的作用,邀请她们组成临时的指导小组,在此过程中督促、指导以及协助编排与修改,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邀请业内人士给予帮助。

逐步研讨,完善编排:适合并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就是最好的。在早操基本成型的时候,我们邀请幼儿作为评委和检验者,让他们评价和参与最后完善的早操编排活动。我们通过观摩师幼早操活动——提出改进意见——重新调整、修订早操——再次观摩——发现新的问题——改进这样一个过程让我们的早操尽量完善、科学。

通过这次对本园早操活动的研究改革后,对园本教研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把握教师的最近发展区。

《纲要》中提出了我们在准备幼儿活动时,要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我们开展教研活动时,也要把握教师的最近发展区,选择的问题通过老师们的努力能得到解决,方式符合教师发展的需要。我们选择的问题过于容易,对老师们来说没有多大的研究价值,让我们的研究活动走过场,比如:故事表演中教师的角色研究。相反,我们选择的问题对老师来说很难理解,这也会让老师们产生畏难情绪,看不到研究的成果,对研究失去信心,让研究活动流于形式,就算最后研究出了成果,也是幼儿园个别老师的成果,更多的老师是被牵着走一遭,比如:幼儿园特色活动课程的建构。在本次选题时,我们考虑到选择的这个问题对老师来说难易程度刚好合适,同时,操作性强,解决了教师当前问题,能逐步见到效果,让老师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研究的信心,保持研究的兴趣,也是老师们通过研究能解决的问题。

二、以问题推进式引导教师开展研究

构建问题网络图,以问题的跟进推动教研活动的层层深入,步步开展,使教研活动曾梯次推进,环环相扣。在本次活动开始时,我引导老师们发现在编排前我们要解决那些问题,在编排中会遇到什么问题,编排好了有出现些什么问题,预设一些问题后,以问题之间的关系及出现的先后顺序,建构了比较笼统的问题网络图,其后以解决这些问题为主线开展教研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引导老师们及时的发现、提炼出现的问题,让这些问题完善我们的问题网络图,并引导老师们尝试解决问题。比如:在编排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教师指令不规范”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老师们讨论后提出:可以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请小学低段的体育老师与我们一些解决。到整个改革活动要结束的时候,我把我们建构的问题网络图出示出来,进一步梳理我们整个研究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经历,老师们对园本教研有了新的感悟,对开展园本教研的步骤有了自己的一些经验,由原来的牵着走到今天尝试着进行。

三 、“以人为本”,让教师和幼儿成为研究的主人

园本教研从提出之日起就强调“教师是研究的主体”,让教师成为研究活动的主人,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研究的问题要基于幼儿园的实际,围绕幼儿园自己的问题真实的开展。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选择的内容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学,同时与幼儿密切相关。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让教师自主尝试、自主研究、自主探索,并且让幼儿也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早操编排已初步成形,下一步就是要组织孩子参与早操活动,对于这个活动,我们让老师们互相观摩,发现出现在老师身上的、操节本身的、幼儿身上的问题,找到问题后采用年级组研讨、同伴互助、与幼儿协商等方式解决,在其中,我们发现中班的一个操节对于孩子来说有些难,怎么改呢,我们就请幼儿帮忙出主意,改了后是不是就符合幼儿发展需要了呢?这时候幼儿就是最好的“法官。在整个活动中,不仅教师跟着我们一步一步的研讨,孩子也跟着参与进来,音乐选好后,放给孩子听一听,看看孩子的表情,听听孩子的意见等。真正体现了自下而上,真正的教师、幼儿是研究活动的主人。

四、全园参与,全面出击。

园本教研与我们以前自上而下的教研活动一个最大的不同,我觉得就是在全园参与上,以前的教研活动只在局部开展,得到发展的也只有部分教师,这次提出的园本教研它的目标是“形成一只具有专业水准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每个教师逐步的走进园本教研,逐步成为研究型教师。我们在理解这个全园的时候,放大到了保育员和家长,我们没有想到让保育员和家长也成为研究型人才,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全园参与,对我园研究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让保育员与我们同步进行,通过集体研讨、专题讲座、指导实践等,让保育员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层面,协助编排和指导幼儿动作。同时,我们还注重家园携手,协调一致。在整个活动中,我们用家园栏、电话访谈、便条交流、研究活动专栏等形式向家长传递我们的信息,同时向家长征集意见,并邀请家长观摩每个阶段的早操活动,给我们提出意见,并就一些焦点问题以班级为单位和家长展开了讨论与研究,让家长走进我们的教学,走进我们的研究。真正的做到了“全员参与”。

在理论与实践中,我们即不能被动的成为“上级命令”的执行者,也不能站在高高的台阶上“照本宣科”,我们只能是通过引导老师们尝试、实践,让老师们逐步理解理论,并最终传达出有自己思想、个性的对理论的重新理解,真正的让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完善理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精美课程表
后一篇:会员须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