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黄山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风景区,到过黄山的人,都知直“看过黄山不看山”的名言,意思是:看了黄山后再也看不到比黄山更美的山了。黄山美在哪里?即美在奇松、怪石、云海,还有黄山泉。要画黄山景,必须要画出这区域的美景特色。我曾多次去黄山采风、写生、摄影,也创作过一些黄山风景的焦墨山水画。下面就以这些作品画面与大家共同来欣赏黄山美景,探讨黄山松特别是名松“迎客松”的画法。
有的在云海中露出奇形怪石,如黄山名景“飞来石”,
有的在云海中有一块猴形的巨形怪石蹲在山顶上仰望大海,这就是黄山名景“石猴观海”,
为此,黄山的云海之景称为“东海”、“北海”、“南海”等。
黄山遍山是松,黄山松奇形怪状很有特色,松根犹如巨爪紧抱山石深扎于石缝中,为生存、求发展顽强抗争,松杆犹如盘龙,每一弯曲都是力量的凝聚,每一冲刺都伴随着压力和载重,古干粗枝张开巨大的手臂横贯山谷、伸向天空,以显示它的魂力和能力,形成了各种奇形怪状,它描写了大自然的性格,有顽强的生命力。黄山有很多的古松、名松,如迎客松、卧龙松、黑虎松等。
它生长在山的侧位,路旁,有五枝长臂伸向山的外侧,宏贯山谷,伸向天空。最上面的枝杆盘顶,从顶部的松叶中穿过,不十分清所晰,第二枝干也较贴上部,与顶部的松叶连成一片,形成盘项扇形,第三枝干微向外延伸微向下弯曲较短,第五与第四枝干交叉向上,微微向下弯曲,向外延伸,成为五枝干中最长的枝干,这样两枝干向外伸臂展枝,凝似展开双臂欢迎远方的来客,“迎客松”大概因此而得名。“迎客松”成了中国黄山象征,美妙的诗句形容得多么动人得体:“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画树要注意枝干整体的平衡,如“迎客松”的五条枝干都伸向同一侧,肯定想树站不稳,因此如观者亲临现场观察,就会发现盘顶的技叶在另一侧比较厚重,並由较粗的短枝,弯曲的伸向另一侧才保持树的稳立,因此,我们画“迎客松”时必须注意这一点。
这幅“迎客松”的背景就是显露小山头的云海,远处有隐约的小山泉。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背景不能画得太复杂、太显目,否则会宜宾夺主,会影响“迎客松”的形象。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幅“迎客松”的画面,
这幅画中突出了“迎客松”的主体,整个画面除了迎客松之外,几平全部留白,不画其他背景,只是在空白处写上一首诗句,这种留白,使观赏者无需再联想空白处表示什么物象,而全付精神去赏识这棵“迎客松”的形象与精神。达到了较理想的观赏效果。
黄山松随着它的生长位置的各异,会有各种形态之别,但黄山上多生长为古松,主杆粗壮挺拔,但由于松树的生长期较长,众树的疏密不同,众树技叶或本身的枝叶遮蓄等原因,会使它形成苍劲有力的弯曲或向各种不同方向延伸,枝干、枝叶分层向上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