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时间:2016.8.16
周氏宗祠,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花溪区黔陶布依族苗族乡骑龙村,周渔璜故居旁的一条小路上,周氏宗祠建于乾隆八年,是为纪念贵州省“开台第一人”周钟瑄所建,2015年修复重建。
大伯说,带我们去看宗祠,我没想着是文物,但还是欣然答应了,哪想走到宗祠的侧门处,硕大的文保碑就呈现在我眼前——原来这就是2015年公布的新晋市保周氏宗祠。
翻开花溪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书籍《花溪遗真》,书上确有一处“周氏宗祠”,但是在吉林村,骑龙村的这处周氏宗祠未在书中,想必又是一处三普遗珠,那这处被遗漏的文物是如何从遗珠晋升为市保的呢?
一位署名曹如人的新浪博友在博客中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2007年10月17日上午9点30分,台湾嘉义市道将圳文化学会代表团从台湾高雄小港机场出发,11点零5分已抵达澳门机场。接着又乘机,于下午1点45分抵达贵阳,入住华美达神奇大酒店。他们此行之目的,是为了访问周钟瑄故乡贵阳花溪黔陶乡骑龙寨,收集其有关资料,为研究撰写《周钟瑄传》及宣传弘扬嘉义市城隍庙开发文化资产等作准备工作。
10月18日上午10时,台湾友人即已到达骑龙寨。
......
台湾友人拍摄完周氏族谱,提出此行千里迢迢而来,一定要去周氏祠堂拜祀周钟瑄灵位,此是我们早预料到的事情,故前日已预先来安排过。“周氏宗祠”早已名存实亡,该宗祠是三间木质结构黑瓦房,正面墙壁下部还封有花红砖,此种砖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未烧透的次品砖,质地较松,上部板壁早已荡然无存,而侧面两墙壁则是泥墙,解放后,该宗祠做过诊所、粮仓等。如今正中堂屋堆满稻草,木料等杂物,墙体被烟火熏得漆黑,两边厢房破烂不堪,与堂屋隔开的木柱仍在,而板壁皆无。
......
笔者诚挚地对台湾贵宾说,此次你们来,就是一股强劲东风,我们大陆文史工作者要借着这股东风,加强力度,将周钟瑄大大地颂扬一番,推动对骑龙“二周”的研究探讨。周钟瑄人生历程是十分丰富感人的,他的事迹与民间史料很多,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写出几十万字文章,也可加工成电视连续剧在全国放演。还可在家乡修建“周钟瑄纪念馆”,让来花溪观光的五湖四海游客深刻了解他。希望我们理想将来可以实现。”
周钟瑄与周渔璜是叔侄关系,他也是贵阳历史名人,历任福建邵武知县、台湾诸罗(今嘉定)县知县、山东高唐知州,员外郎管台湾事、荆州知府等。为官数十年,政绩颇多,在邵武建文庙,修葺李纲祠,在高唐设尚志书院,在荆州兴修水利,积谷备荒,平反冤狱,被民称为“铁面阎罗”。然以治理台湾功最大,在诸罗建学馆,修城隍,促进了农业发展,使老百姓得利。人民感其德,称所修塘堰为“周公堰”,并建“周公祠”,为他塑像。
周氏宗祠很新,因为它是2015年重建的,直观上看,也就只有泛黄的基石和山墙是旧物,周氏宗祠很雅致,它的围墙、墙基很符合当下贴近生态的建筑理念,周氏宗祠大概是贵阳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最另类的一个吧,宗祠因复杂的海峡两岸关系得以重生,得以列保。
它多么幸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