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安郡纪》前言

分类: 地方史话 |

前
1980年,市委、市政府将编纂地方志的重任交于斯,并先后三次送君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地方志高级理论进修班深造。市委书记陈文韶、鲁松庭先后曾明确嘱咐斯君:你地名志编纂完成之后,《衢州市志》的编纂也由你担当。为不负组织的信任,把两部巨著编好,我就十分注重到农村、厂矿、企业、学校及机关、事业单位作第一手资料调查、分析和研究,尽可能多地撑握沉睡在历史深处的史料。斯这样叮咛自己,也是这样去践行的。地名志出版之后,基于市志编纂班子人员组合原因,君毅然拒绝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对地名理论的研究、管理和相关书籍的撰写、出版工作,尽可能多地向社会各界提供实用性工具书。诸如编纂第二代市级地名志、编绘全市乡镇地图集、市、区二级政区地图,超前制订衢州城区地名总体规划、撰写《地名基本常识》等等。但,依然没有丢掉来时的初衷,尽量挤出时间对地方历史、文化诸方面的资料搜集、调查、整理与研究。期间,出版了长卷《衢州掌故》、近百万余字的《衢州故城史话》、三十五万字的《烂柯山》、百万余字的《衢州市姓氏志》、三百八十多万字的《衢州市地名姓氏集成》和一些对地方历史的考证与论文。“衢州古城考”一文曾作为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礎材料;《烂柯山》一书作为申报烂柯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依据;有的论文入选国家级论文集。仅管如此,发现手中还有相当部分资料没有将其整理、归类,撰写出版,以丰富衢州历史文化库存。若那天双眼一闭再也睁不开,对本人、对衢州都是件憾事。可说,这就是撰写《信安郡纪》一书之初衷吧。
《信安郡纪》一书记载的侧重点放在衢州历代地方志不曾挖掘的人与历史事件;或记载过被事实证明了是错误的;即使记载过,有遗漏或已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对少数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被故人和今人解读错的;或在人们眼中视之无价值、却又能体现和反映出衢州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进程的一个时代座标,或说是一朵闪光的浪花;等等、等等。
总之,以事实为主线纵横串连历史,算作对地方志作一次补白吧。对一些长期以来真真假假假亦真的东西,尝试性地作一次清洗与纠正。
须说明的,编入书中的只是作者所了解到的或接触到的。由于受到思想境界、观念、伦理、视野、地位、身份和知识面及不在岗的局限,或许还有许许多多该搜集而没有搜罗进来;或许自己所记述的、调查不深,本身就与事实相勃,一切有待于仁者、能者、强者、爱好者、专职者继续奋进。
一切为了衢州的文明与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