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八盘——达摩洞——二祖俺——少林寺(

(2012-08-07 10:08:12)
标签:

杂谈

分类: 少林
走出户外,放飞梦想,收获健康,感受快乐!


【活动目的】登山,溜腿,增进友谊
【活动时间】2010年1月17日
【出发时间】1月17日早8点
【集合地点】中岳大街高天大酒店门口
【活动地点】少室山  
【出行方式】包车、徒步
【人数要求】男女不限,人数不限,低于10人活动自动取消
【活动强度】休闲腐败线路,没什么强度
【风景指数】一切景在不言中
【约 伴 人】远东18 (远东户外俱乐部)
【 成   员】年龄不限(但身体健康)
【活动费用】费用AA,上车交钱,10元/人,多退少补,(车上公选会计)
【行程安排】十八盘——达摩洞——二祖俺——少林寺(请带上登山证以防中途查票)
【报名方式】跟帖或电话联系报名。跟帖请留下用户名和联系电话。
                          报名电话:13523541888
【装备要求】:
  登山鞋、冲锋衣裤、帽子、太阳镜、背包、、卫生纸及湿纸巾、刀具及餐具、头灯、保暖衣服、个人用品及急救药品(云南白药、创可贴、感冒药、肠胃药、驱蚊虫药、扭挫伤喷雾等)。
【食物及饮水】:
  A、每人自行准备中餐、
  B、自备淡水2升水,
  C、其他个人喜好饮食自行准备。
【报名须知】:
  1、占坑者暂不计划在内,因个人原因不参加活动者请负担应A的费用
  2、报名者请确认自身没有重大疾病或身体素质太差无法承受户外运动
  3、遇天气变坏或行程滞后,领队有权改变计划;
【免责声明】:
  本次活动为非营利自助户外活动。户外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完全责任。领队组除接受大家监督、有责任控制费用和公开帐目外,不对任何由户外运动本身具有的风险以及往返路途中发生的危险所产生的后果负责。
  凡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声明依法解决。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本声明中关于免除领队组责任及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及于总领队、财务官。
【线路介绍】
      1、十八盘
      十八盘,特指登封通往偃师所经峨岭口的山路。
"峨岭口"又名轩辕关,位于登封市区西北十三公里的太室少室两山之间。两崖怪石嵯峨,山势雄伟险要,石塞嶙峋似剑,道路曲折盘轩, 自古为洛阳东南险关要道,也是历代兵家必争地。 
   轩辕关因山路曲折旋绕,回还往复,故被群众称作“十八盘”。早晨雾遮山腰,行人来往其中,由下边往上看,好象神仙腾云驾雾一样,故有"轩辕早行雾中游"之说,被誉为“登封八大景之一”。
     若站在关口,北视关下,可以看到雾浪翻滚,云烟缭绕,瞬息多变,气象万千。诗人刘生提《轩辕道》诗曰: 
        陡仄转辕道,翠屏列上颠.
        高峰常碍目,密树不开天.
        风急摧残叶.关峡锁云烟.
        早行凭眺望.霭霭白云连.
  轩辕关上的山崖下,喷流着一股清泉,名曰剑引泉。据传,汗高祖刘邦率领大军,攻秦夺关,路过这里时,人困马,滴水不见,部下一个急将,在关上写了一首打油诗:峨岭似水口,滴水难一瞅。过此喉冒烟,此道不可走。刘邦见到此诗,抬脚将诗抹去,拔剑劈进山崖,结果引出一股泉水.故名"剑引泉."
        2、达摩洞
    达摩洞位于初祖庵后五乳峰中峰顶下十余米处。传说,达摩祖师渡江北上到达嵩洛一带后,在此洞中面壁九年,禅定悟道,因此信众称此洞为“达摩洞”或“达摩面壁洞”。
达摩洞为天然石洞,洞面向西南,洞口用青石块砌成拱门。洞深五米,宽三米余,洞内西壁为水面波纹,呈层叠状,似有刻字,已不可辩。东壁呈峰窝状,游人题有“本来面目”四字。洞内台上有石像之尊,中为达摩坐像,两侧为其弟子。
    在洞口外西边北崖下,有一天然石隙,深不可测。传说达摩洞原名火龙洞,在达摩到来之前火龙居于洞中,达摩入洞壁观修道,火龙从洞口的石隙中逃走。由此,崖壁被称为养龙崖,而洞中的波纹也被说成是火龙留下的痕迹。今石隙已被游人用土堵塞。在西崖上,有明代长坦县人苏民望题于摩崖壁上的七绝诗一首。
    在洞外,有一面向南的石坊,为明代万历甲辰(1604年)乾清宫监,提都河南等处矿务的燕都人胡滨捐资建造。石坊南面横额刻“默玄处”三字,北面横额刻“东束肇迹”四字,均为胡滨于万历甲辰孟春题写。石坊上部雕有瓦龚,下刻斗拱,横梁刻有精美的“二龙戏珠”、“双凤朝阳”浮雕。在石碑坊北边的洞口处,还有碑刻三通,一为明代万历乙已(1605年)立的《创建凉殿坊牌碑》、一为乾隆二年(1737年)立的《达摩祖师开光碑记》,另一为民国五年(1916年)立的《达摩佛祖碑》。
    在达摩洞上的五乳峰顶,有一座高12米,面积32平方米的巨大达摩坐像,由块状白玉砌成。此像为东北沈阳陈伟娟等数百善男信女于1995年捐资修建的。白玉达摩像前有1995年立的造像纪念碑两通。在达摩坐像西约50米处,还有1984年嵩山管理局修建的“息缘亭”一座。
    从初祖庵北山脚下至达摩洞,原为古代修的石板路,已严重损坏。1984年,为了便于游人参观达摩洞。嵩山风景区管理局重修此路,将其改建为782级的石阶路。
    3、初祖庵
    祖初庵位于少林寺西北二里许的小山丘上。它是宋代少林寺“革律 为禅”之后,僧众为纪念禅宗初祖达摩在附近面壁修行而修建起来的一座完整的小型寺院,又称为“达摩面壁庵”。因庵居少林寺常住院之北,所以当地群众称之为“北庵”。
    初祖庵始建于北宋中后期,多后次修建。到明初已形成有山门、大殿、面壁亭、厨舍等诸多殿堂的寺庵,到明代中期建成三重院落的完整寺院,使其成为周围在规模上仅次于少林寺常住院的一座寺院建筑。
    初祖庵在建国后又修葺了四次。现在庵南北长八十二米,宽三十八点五米,中轴线有山门,大殿和千佛阁三进,两侧有对亭和厢房。此外,庵内还存有古代碑刻四十九通。
    一、山门
    山门原名伽蓝祠,为初祖庵大门。原殿为硬山式飞檐式建筑,面阔三间,内塑关帝伽蓝像。民国初山门倒塌,仅存殿基。1986年,依山门旧式重建。新殿面阔三间,长9.7米,进深5米,内外各有两根明柱,殿内塑四大天王像。
    二、大殿
    又名初祖殿,在山门后中轴线上,为歇山飞檐式建筑,创建于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该殿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具有极高的建筑文化和历史价值。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计九间,古称“九脊殿”。该殿长12米,宽11.7米,高约10米。墙体有十二根高3.4米的八角雕花檐柱。正门两侧檐柱外露部分雕有伎乐人物,舞乐神像,花卉、童子像等,其他檐柱外露部分雕有海石榴花、宝相花,牡丹花,莲花 ,荷花,人物,飞鸟等。大门两侧有砖雕对联:“在西天二十八祖、过东土初开少林。”门东西两边各有一方形直棂窗。殿檐下有雕刻精致的斗拱,殿脊两端饰有龙头。在大殿的四周有长15.3米,宽14.7米,深2米,高1.25米的砖砌殿基明台。
     殿中心四柱高浮雕出四大天王神像,顶盔披甲,手持宝剑,铖,金刚杵等法器,咸猛雄伟。天王神像上方刻以二龙及二金翅鸟等,后部则刻以龙云,双凤等图样。
     在殿内四根石柱之间,有一石雕须弥座神台,高0.8米,长4.1米,宽2.2米,须弥座神台束腰处雕有狮子,绣球,卷草等。神台的背景为一幅长卷山水人物浮雕。在须弥座神台上有一木制神龛,龛高3.8米,长3.6米,宽2.1米。龛内新塑达摩、慧可、僧璨佛,其上塑三世佛坐像。龛上方有匾,上书“明阳统立”,西边有小字,“天道福善,万善同归。”
     在大殿东、西、北三殿,存有清代绘的三十三幅禅宗祖师彩色壁画。东壁十幅绘禅宗达摩以下十位祖师像;北壁东侧两幅绘十一祖和十四祖,西侧两幅绘二十二祖和二十三祖;西壁十一幅绘二十四至三十六祖像。在殿的东、西、北墙壁下端有宋代刻的群肩石(石护脚),其内外两面,刻有四十二幅精致的浮雕图案。画面以波涛水浪为衬底图案,上刻各种人物,动物,神怪等。动物,神怪多在外壁面,有游龙、蛇、鱼、龟、蜘蛛、海马、大象、麒麟、山羊、人头鱼等。人物图案多在内壁,有佛,佛祖骑鹿天王、官宦,侍者等。
     在殿外东南侧有一高大古柏,围4.05米,高约30米,名叫“六祖手植柏”。相传是唐代时禅宗六祖慧能归山朝祖时,用钵盂带树苗从广东到此种植而成是,故得名。在柏下有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立的石碑一通,上书“六祖手植柏从广东至此”十个大字。在六祖手植柏的西侧原有一高大藤科植物凌霄附着刺柏生长,高与“六祖手植柏”相同,人称“三花树”,每逢夏季,三花树开花,滞红可爱,《少林寺志》称该树为建寺时所植,今已不存。
     三、西亭    东亭
    西亭,又称“西壁亭”,在大殿后西侧,为四边形亭阁式建筑。该亭曾多次重修,1986年翻修。亭内原供达摩塑像及“达摩面壁石”。乾隆十五年(1705年),“面壁石”移于少林寺供奉。亭内的塑像后毁,1984年又重塑达摩像。亭内原有明代壁画,已剥落。今亭内东西北壁画,大致为1923年重修时所绘。
    东亭,又称“圣公圣母亭”或“圣公圣母殿”。在大殿后东侧,与西亭对称,人称二亭为“东西对亭”。该亭为四边形亭阁式建筑,创建于清朝康熙十四年(1705年),由河北赵光祖率众信士建造。后曾重修,1984年又翻修。亭内北壁有菩萨,观音像壁画六幅,东墙有神话故事骑青中,比武,骑大象,骑牛头马面兽,宝瓶献塔五幅壁画,南壁有四幅山水画。这些壁画为1923年重修时绘制,该亭内原供达摩父母像,后毁,1986年重塑达摩父母兄弟像于亭中。
     四、千佛阁
     千佛阁在大殿后中轴线上,为初祖庵最后一座殿堂,原名千佛殿,创建于明代景泰时,后多次重修。该殿现为单檐硬山式建筑,长11米,宽9.8米,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殿内现供观音像及达摩,慧可像。
     在千佛阁前两侧,1996年新建东西厢房两座, 面阔各五间。
     五、舍利石匣
     在千佛阁前存有一青石雕造的石匣,长0.75米,宽0.65米,高0.68米。石匣系1979年在初祖庵北地发现,为存放佛手,佛骨的舍利匣。石匣盖上一侧有少林寺住持佛灯大师惠初写的题记:  “此匣于少林祖师面壁塔下盛安。”题记末刻“靖康元年岁次丙午四月佛生日题记。”所以,比石匣当初应在面壁塔下,石匣四面每面都有一对线刻持剑,持杵,持戈的天王像,周围立仕女,哼哈将等。匣盖的正中刻有盘龙图,四周饰花草。
     六、碑刻,古树
     初祖庵现存碑刻共计四十九通。其中著明的碑刻有宋代黄庭坚的《达摩颂碑》,蔡卞的《达摩面壁之庵碑》、《如之居士诗碑》、《明代的梵文陀罗尼经碑》、《大毗卢佛水陆堂记碑》、清代的《毗卢教主碑》等。
     古树除“六祖手植柏”外,院内有树围1.5米的古银杏一株,还有直径25厘米左右的柏树五株。山门外有树围2.06米的古槐树一株,树围1.5米的白榆一株。
     4、二祖庵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西南七里许的少室山钵孟峰顶,因和被称为“北庵”的初祖庵遥相对应,故当地群众称其为“南庵”,相传是禅宗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后养伤修炼之处,故名“二祖庵”它创建的时间大致是北宋后期。
     二祖庵坐北向南,长34米,宽28.5米。它原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前有山门,东西有配殿,北有正殿。山门内供韦陀,亦称韦驮殿;西配殿内供紧那罗,亦称紧那罗殿;东配殿内供菩萨,亦称菩萨殿。山门以及东西配殿早已毁,仅存正殿。正殿名二祖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前檐下有明柱两根。殿内供二初慧可塑像。二祖庵在明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及清康熙、道光时曾修。1988年,重修二祖庵大殿,1990年又在原山门处建门庭式简易门一座,并重建了围墙。
     在二祖殿东檐下有明代天顺六年(1462年),正月铸造的大铁钟一口,为二祖庵住持僧江耐化缘铸造。大钟周围铸有铭文,钟重一千斤,有八唇,刻八卦,此钟保存完好,钟声响亮。
     二祖庵院中四角有四眼古井,传说为二祖慧可卓锡(以锡杖扎地)而成,也有说是达摩所为,因名“卓锡井”或“卓锡泉”。四井水味各异,故当地群众称是“苦、辣、酸、甜井”。金末元初扬奂有《卓锡泉》诗云:“大士传心要,诸方叩道元。至今卓锡地,莹澈有遗泉”。因此,古井至迟金末已存,最少有七百年的历史。
二祖庵院内存有明清石碑九通,都为记载重修二祖庵的碑刻。
     庵内有古柏五株。殿前有两株千枝柏,因形如凤凰展翅,所以人称“凤凰柏”。其南三株古柏,树根有空洞,常有山鸡栖其中,故群众称为“三百(柏)大鸡窝”。这三株古柏东一株树围3.4米,西一株树围3.46米,南一株树围2.25米,东、西两株古柏今已死。
     二祖庵南约500米处有一高突的山崖,上部较平坦,传为二祖慧可养伤“经形处”,又称“养臂台”,“炼魔台”、“觅心台”。睛天在台上举目可望伊河、洛河和黄河,
在二祖庵后五十米处有唐塔一座,在庵前约150米处有元塔一座;庵西南半坡还有明塔一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