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唐嵩岳少林寺碑》拓片
(2010-10-29 12:52: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少林 |
《皇唐嵩岳少林寺碑》拓片
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位于登封县城西北13公里少林寺院大雄宝殿左侧十余米处,建于唐开元十六年(728)七月十五日。碑高3.1米,宽1.38米。龙首,长方座。首行题日:《皇唐嵩岳少林寺》银青光禄大夫守吏部尚书上国柱正平县开国子裴璀文并书。
全碑分书三截:额书、秦王赐少林主教原文及《皇唐嵩岳少林寺》碑文。
此碑题额:“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字,字径为12厦米.系唐明皇李隆基御书。下为唐武德四年(621)太宗为秦王时赐少林主教碑原文,重刻在此碑上方。共39行.行八字,末行为4月30日.文中第五行有“世民”亲笔革签二字,亦为玺押。
皇唐嵩岳少林寺碑文,楷书,字径2厘米,39行,满行63字。全文记述:少林寺建于魏孝文帝,太和中造舍利塔,翻经堂,大施兴建,不日就工;周武帝建德中,断释老之教,佛寺全被废毁;北周静帝大象中,初复以陟岵为名;隋开皇中,寺名仍旧;大业之末,国家混乱,寺为山贼所劫,纵火众宇同灭;唐代初年,郑王王世充乘其地险拥兵洛阳,秦王李世民在讨伐王世充征战中一时失利,少林寺僧志操、昙宗等助战有功,擒充侄仁则归秦王,立下了汗马功劳,秦王嘉其义烈,乃敕书慰劳,封参战的昙宗为大将军,赐田四十顷,水碾一具,允许少林寺豢养僧兵,以作自卫。从此以后,少林寺发展迅速,名驰中外。此碑文拓片现藏登封县档案馆。
元《少林大宗师裕公宗师道行碑》拓片
此碑在少林寺慈云堂院内。元延裙元年(1314)十一月僧慧庆、普就等人建立。碑身宽1.40米,高3.85米,厚0.43米,龙首、龟座。郭贯篆额,程钜夫撰文,赵孟瓣书丹,耶律德恩锈刻。额题篆书:“皇元赠大司空、晋国公、少林大宗师裕公道行碑铭”20字。碑文行书,3l行,行70字。此碑为奉元仁宗之钦旨丽立,撰、书、刻皆出之名家。
碑中所记:裕公即“福裕”,“字好问,以雪庭自号,太原文水张氏子。九岁入学,口了千言,乡闻日圣”。幼遭事变,茕然无依,道逢老比丘,劝以学佛,其住少林,至元八年(1271)春.诏天下释子大华于京师,师之嗣法者居三之一,……复嵩山。裕公宗师住持少林寺前后,备受元朝皇帝推崇和多次受到封赏的情况。世祖忽必烈继位以后,命他住持少林,并赐以“光宗正法之号”。在其死后,仁宗皇庆元年又赠以“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晋国公”之官爵。延旅元年(1314)又命人为其撰文立碑,以示悼念和褒扬。
碑文内容,主要记述裕公宗师的道行和住持少林寺时的功皱。他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洞一宗在少林因他而得以兴盛。此碑拓现藏郑州市档案馆。
元少林寺《第十五代住持息庵禅师道行碑》拓片
此碑在少林寺院内碑廊中,元至正元年(1341)三月僧法容立。圆首、方座,通高2.
32米,宽0.9米,厚O.18米。僧益吉祥撰额,日本僧人邵元撰文,僧法然书丹。24行,行5l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