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楹联
(2010-10-21 14:08: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嵩山 |
嵩山楹联
乾隆游览寺院后留下了三首诗,又为佛殿写下了五块匾额、四副楹联。
《少林寺》诗云:
“少林千载寺,少室一房山。禅悦偶重扣,秋岩此乍攀。树丛纷绮绣,涧响静潺 。却见来时路, 辕云外关。”
《题面壁石》诗云:
“大地那非碧眼僧,九年面壁却何曾。宋云道是逢葱岭,五叶原教到惠能。片石无端留色相,千秋不必考明徵。我非见布疑 者,画取由他故事增。”
此诗似在批驳明万历时金忠士写的一首《达摩面壁诗》。该诗云:“渡江一苇浪花飞,九载跏趺坐翠微。面壁已知僧人定,巢肩亦是鸟忘机。无生色相俱成幻,有漏人天 悟非。何事宋云葱岭见,少林风雨怅西归。”
《宿少林寺用唐沈俭期韵》诗云:
“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乾隆所题匾额有:
立雪亭:“雪印心珠”。
千佛殿:“香岩云梵”。联云:“法印启三明慧通眼藏,香岩标七净妙涤心尘”。又:“法印高提”。联云:“山色溪声含静照,喜园乐树绕灵台”。
方丈室:“秀挹嵩云”。联云:“登封何必全规李,竹室无妨小似庐”。
达摩殿:“最胜觉场”。联云:“玉岫香云开法界,珠林花雨静禅心”。
十月初一日,天晴日朗,风和日丽。驾自少林寺出发,龙旗鸾章,辉映林麓。巳刻至会善寺,御制诗一章,少憩而出。渡双溪桥,幸览唐碑。下马,人嵩阳书院,观汉柏,登藏书楼,瞻眺峻极峰、玉柱峰良久,赋诗二章。出,乘马徐行,晚至中岳庙。命太常礼官献祝版、香帛、牲荐。
初二日,帝衣龙衮人庙,盥洗毕,上殿,二跪六拜,行三献之礼。
礼毕之后,乾隆帝在中岳庙召见了地方贤达、山林僧道人士。
从现有资料查出,被接见的僧人中有少林寺的善修净府(1728~1817年)、风穴寺的脱颖海月(生卒不详)。
净府,字善修,偃师县府店人,俗姓席氏。初舍送少林寺延寿庵,礼心云清宁(1699~1763年)为师。十五岁(1742年)时,已堪重任,管理寺事。以循公守正,为众僧推服。乾隆召见时,他才二十三岁,但“奏对悉当”,所以皇帝赐御馔一席、金二十锭并联匾之属。大约乾隆二十年(1755年)左右,他游方至宜阳县西,将废为荆莽的光皇庙经营有序,数年之间,庙貌巍然于汉山之巅。晚年他回到二祖庵。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但存心里,正佛即在此间。”可以查到净府的传承是:嵩印祖钦——清宁——净府——真禹,共四代,符合七十字辈的“道庆同玄祖,清净真如海”的派系。
少林寺楹联选
初祖庵
在西天二十八祖,
过东土初开少林。
达摩亭
玉岫香云开法界,
珠林花雨静禅心。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一苇渡江,远源溯六祖,
九年成壁,妙理悟三乘。
悟禅关面壁功深,道集九华红雪丽;
成佛祖心台妙合,风师百世白衣尊。
慈云堂
谁开东土西方法,
人在千岩成壑间。
——清·贾臻
面壁亭
面壁十年求道力
渡江一苇济时心
——清·陈海坪
皆以无为法,
当生如是心。
——近·王震
万法皆空归性海,
一尘不染证禅心。
泰华维屏,八方峻岭朝中岳;
达摩面壁,转世奇功出少林。
——当代·曲柏峰
九州胜域推嵩岳,
四海名山数少林。
——当代·张仲春
首创禅宗:引达摩初祖、历代高僧、十三和尚救唐王,功辅皇基,武昭天下;
别开生面:矗雄伟塔林、诸家圣笔、五百罗汉成玉佛,客添游兴,胜极人间。
——当代·将光任
一苇渡江,启宗门法诸;
九年面壁,传冷坐禅心。
墨者以兼爱为心,世路不平,其支流衍为游侠;
佛家发普渡之愿,恶魔难伏,假柔术济之慈悲。
碑
天宫玉楼,随心自在,
佛国金世,任意逍遥。
出世乎抑入世乎?能救秦王于未帝之时,炬眼识英雄,香火绵绵传异代;
经师也亦拳师也!岂独禅寺有神功之妙,中华多壮士,声威赫赫震遐方。
——当代·龚依群
三祖佛殿
法域启三明,慧通眼藏;
香岩标七净,妙涤心尘。
——清·爱新觉罗·弘历
六祖堂
慈云印覆三天竺,
宝座香沾六祖衣。
——清·爱新觉罗·弘历
方丈室
古迹林立,阅尽华夏三千年历史;
名山纵横,览遍中州八百里风光。
登封何必全规口,
竹室无物小似卢。
——清·爱新觉罗·弘历
千佛殿
山色溪声涵静照;
喜园乐树绕灵台。
——清·爱新觉罗·弘历
禅
百里清风回寺院,
一帘明月照禅堂。
做好人,身心正,魂梦安稳;
行善事,天地知,鬼神敬钦。
寮
禅室从来尘外赏,
香台岂是世中情。
少室山下禅林静,
五乳峰前钟磬悠。
大雄宝殿
拜佛同登三宝地,
报恩愿达九层台。
达摩碰壁而面壁、问壁、敲壁、破壁,壁立三干大世界;
佛法成空却住空、行空、悟空、化空,空观万劫恒河沙。
——当代·释延王
直得一生事办,则我即善财;
但使法界愿周,而谁非净满。
——当代·释海景
法界势含四重,重重无尽,
因果缘起六位,位位圆融。
——当代·释真廓
藏经阁
飘去一苇,方知面壁九年不易;
生出五叶,更觉修禅三昧无穷。
——当代·申卫国
达摩只履西归,只履遗中州,不知谁人拾得;
佛祖拈花示众,拈花示妙法,惟有迦叶破颜。
——当代·释延王
锤谱堂
效劳社稷,永葆中华男儿志;
除暴安良,传续炎黄子孙风。
嵩岳古刹,地上人间净土;
少林拳棍,天下武林正宗。
面壁悟佛,开一代禅宗初祖;
天地臻艺,续千秋少林武风。
安良除暴,几度为国立战功;
钟灵毓秀,历代传续武林风。
奋铁棍、发神威,横扫倭寇;
壮山河、贯长虹,名扬千秋。
除暴安良救秦王,义照千古;
保国卫民平倭寇,威振边庭。
客
有心见佛佛不见,
无意度生生已度。
开卷神游千载上,
垂帘心在万山中。
人世间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僧
深山藏古寺,
碧溪锁少林。
太室千岩古,
少林万壑青。
登封少林寺(方丈室)
古迹林立阅尽华夏三千年历史
名山纵横览遍中州八百里风光
达摩只履西归只履遗中州,不知谁人拾得。
佛祖拈花示众拈花授妙法,唯有迦叶破颜。
少室山下禅音静,五乳峰前鼓声悠
立雪亭大门两侧楹联
禅宗初祖天竺僧,断臂求法立雪人。
腹大能容,了却世间多少事;满面春风,笑开人间一切愁
题少林寺门楼联:
护驾成功开盛世,明主树碑,神州播誉;
参禅得法化甘霖,人寰沾泽,佛海扬波。
楼外楼内客中客
庙东庙西松畔松
面壁十年求道力
渡江一苇济时心
嵩山:少林寺面壁石亭
心传古洞严冬雪拥神光膝
面接高峰静夜风闻子晋笙
嵩山:少林寺西石坊,位于山门外西侧
一苇渡江启宗门法渚
九年面壁传冷坐禅心
地在天中四海名山为第一
心传言外十方法教是初元
悟禅关面壁功深道集九华红雪丽
成佛祖心台印妙风师百世白衣尊
嵩山:少林寺达摩亭
墨者以慈爱为心世路不平其支流衍为游侠
佛家发普渡之愿恶魔难伏假柔术济其慈悲
嵩山:少林寺
出世耶抑入世耶能救秦王于未帝之时巨眼识英雄香火绵绵传百代
经师也亦拳师也岂独少林有神功之妙中华多壮士声威赫赫震遐方
嵩山:龚依群题少林寺
【楹联鉴赏】中国书院对联赏析——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在河南省登封县。五代后周时建于北嵩山南麓初名太乙书院,又名太室书院。宋景祜二年(1035)敕令西京(洛阳)官员重修书院,并赐额更名为“嵩阳”。程颢、程颐、范仲淹、司马光等都曾来此讲学。时书院声名远扬,被誉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金、元时废,明嘉靖八年(1529)重建,明末又毁于兵。清康熙十三年(1674)重建于故址东南。乾隆四年(1739)、二十八年(1763)均有增修改建。院中原有汉武帝所封之将军柏,故有“后有就柏而置嵩阳书院”之说。科举废后,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转金丹,虚夸妙药求方士;
程门立雪,还似菁莪育俊英。
“九转金丹”,道有以矿古药物烧炼成丹,谓服令后可以成仙,称火金丹;九转,谓反复地烧炼。认为丹药烧炼时间愈久,反复次数愈多,其功力便愈足。谓一转之丹,服后三年得仙;九转之丹,服后三日得仙。见《抱朴子金丹》篇。刘克庄《水调歌头寿胡详定》词:“九转金丹成后,一朵红红云深处,玉立侍虚皇。”“虚夸”,浮夸。“妙药”,即灵丹妙药,指能治好百病的丹药。“方士”,方术之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上联用“虚夸”一词,指出方士所吹嘘的妙药九转金丹,纯属骗人钱财之物,万万不可轻信。
“程门立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螟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然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后和为尊师重道的典故。“菁莪”,《诗经小雅菁菁者莪篇的简称
.《诗序》:“《菁菁者莪》,乐育才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后用以指培育人才。“俊英”,《淮南子泰族训》:“故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誉,驰驱并俊英。”下联用“还似”二字,指出重要的是以“程门立雪”的精神去尊师求学,就能培育更多杰出的人才。
此联以江湖术士的骗术做对比,旨在称颂书院培育人才之功德,激励学子们务实求真,发人深思。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吴慈鹤(1778——1826),字韵皋,号巢松,江苏吴县人。清嘉庆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翰林院侍读。著有《兰鲸录》、《凤巢山樵求是录》等。此联是他督学河南时为嵩阳书院所题。
联语不直接写嵩阳书院,而是写书院所在地的奇峻雄伟,借以烘托。上联写山。嵩山地处中央,故称中岳,与四旁的东岳泰山、西华岳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相临。联语着一“统”字,既然写出五岳群妖相连牵结之势,更衬托出中岳嵩山统领诸岳的非凡气魄。“拱”,环绕。四方边塞、长城黄河都朝向中岳,进一步渲写染了嵩山在神州山河中居中统领的态势。
下联起笔写洛阳。洛阳又名嵩京,以嵩山在其东南而名。“九朝”,指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孝文帝后)、隋(炀帝)、唐(武后)、后梁、后唐九个朝代,均建都于洛阳。接着写水。“伊洛廛涧”是流经嵩山与洛阳一带的四条河流名。“三台”,星宿名,包括上、中、下三台共六星。此处代指天空。言风雨是从嵩山兴起而生的。联语用一“包”字,形象地写出四河环绕奔流之状,更衬出嵩山怀抱诸水之貌。
此联从方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纵横展开,以古都之灵秀,地形之雄奇,状写书院地位出众,气势非凡。联句举物恰切,烘托有力,气势非凡。联句举物恰切,烘托有力,气魄雄浑,意境高远,读之倍增自豪感。
嵩岳名山,阳城古邑。
书藏万卷,院集群英。
(藏头联)
中岳嵩山:
立雪亭中,仙家屈指叩棋响
藏经寺外,弟子明心拜月开
逶迤万里,跌宕千年,雄踞关山连大漠;
对句:挺拔三峰,兴隆七佛,胜观竣极览中州。
对句的主题是咏嵩山,嵩山“竣极于天”,雄踞中州,称为“中岳”,乃“五岳”之中心,中国著名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对句嵌“三峰、兴隆、竣极”三寺及“七佛、胜观、竣极”三峰。
吴巢松(慈鹤)撰嵩山联
近四旁唯中央统泰华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大门:嵩阳书院大门,是一座面阔三间卷棚式硬山建筑门额横匾上书“嵩阳书院”四个大字,原匾为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的墨宝,现在是当代的是当代书法家宋书范仿苏东坡书。黑底金字,素雅大方。门的两侧柱联是: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会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为清乾隆皇帝乾隆十五年(1750年)游嵩山时所题。联语简要说明了中岳嵩山及嵩阳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四周形胜,进大门后是一座凸形院,构成二门,是为书院的前奏部分。
先圣殿:先圣殿在二门之后,为一座硬山卷棚式三开间建筑。殿门额横匾“先圣殿”三个金字。门联为:
至圣无域浑天下;
盛极有范垂人间。
殿内中央供奉圣先师孔子站像,左右两侧为颜子、子思、曾子、孟子四大贤人线刻图像。西墙为孔子弟子72贤人传略和12先哲画像。东山墙有儒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的介绍。此殿是当年学生拜谒儒家始祖孔子的地方。
讲堂:讲堂为一座面阔三间、硬山卷棚式建筑,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当年给学生授课的地方。门额横匾书“讲堂”二字,门联是:
满院春色催桃李;
一片丹心育新人。
殿内设教案、课桌、课椅等教具。殿内东山墙上绘有“二程”讲学图,西山墙介绍宋代在嵩阳书院任教人员名单和传略,书院教学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学制演变情况等。
道统祠:道统祠是座面阔三间、棂门槛窗、歇山式滚脊灰筒瓦覆顶建筑。门额横匾上书“道统祠”三字,门联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殿内供奉帝尧、夏禹、周公石膏头像,后壁悬挂帝尧、夏禹、周公当年在嵩山地区巡狩、治水、测影等活动情况的大型图案。道统祠前建有泮池,池上架拱桥以通往来。在拱桥的两侧分别刻有“泮池桥”三个字。古制学宫得引水辟池,形如半壁,故称泮池。后世筑池形如半月,跨池构桥。书院作为一种古代学校,也多建泮池、泮桥。古代当地风俗凡考中秀才以上学位的,都要举行绕池三周仪式,以示永效老师之法,安邦治国益于天下。
藏书楼:藏书楼是嵩阳书院最后一进,是为一座面阔五间、硬山、卷棚式两层砖木结构建筑物。它是古代贮藏书籍的地方,就好比现在大学内的图书馆,是书院内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原藏书千余部,经史基本典籍之外,还有《理学要旨》《理学正宗》《日讲四书》《性理精义》等,但大部分已遗失,仅存清代版本的一些书籍。现陈列有《二程全书》《二程遗书》《四书五经》《中州道学编》《四书近指》《理学要旨》《说文解字》等,另外尚存部分书籍的木刻板和在嵩山地区发现的稀世国宝《唐武后金简》,以供游客观览。
河南嵩阳书院立雪堂
上中下象列三台,遥遥星斗;
解会状蝉联一路,步步云梯。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初一,清高宗(即乾隆)至中岳庙致祭,当夜御制《谒岳庙》诗二首,其一为:“正正堂堂地,巍巍焕焕京。到来瞻气象,果足庆平生。惬我长年愿,陈兹祈岁情。忽闻鸾鹤韵,疑有列仙迎。”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九千丈名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
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
(法王寺)
心传古洞,严冬曾拥神光膝,
面接高峰,静夜风闻于晋笙
地在天中,四海名山为第一,
山传言外,十方法教是祖元。
松室夜灯禅影静;
莎庭春雨道心空。
少林寺。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中岳,我国五岳之一。 少林寺: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因其座落在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曾于周唐两次被毁,宋、元、明、清多次修复。释迦牟尼大弟子摩诃迦叶二十八代佛徒达摩在此首创禅宗,被佛教界尊奉为中国禅宗的祖初,少林寺为禅宗祖庭。少林寺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少林寺虽历经沧桑,但留存下来的文物相当丰富,如自北齐以来的历代石刻四百余品,唐至清代的砖石墓塔二百五十余座,北宋的初祖庵大殿,明代的五百罗汉巨幅彩色壁画,清代的少林拳谱和十三和尚救秦王等彩色壁画等等
楼栖沧海日;
窗落敬亭云。
少林寺
在西天二十八祖;
过东土初开少林。
少林寺初祖庵。 二十八祖:传达摩为释迦牟尼弟子摩诃迦叶的第二十八代徒
玉岫香云开法界;
珠林花雨静禅心。
乾隆题少林寺达摩亭,相传为少林二祖慧可在门外立候达摩,大雪没膝犹不移动的地方,亦名立雪亭
悟禅关面壁功深,道集九华红雪丽;
成佛祖心台印妙,风师百世白衣尊。
少林寺达摩亭。 红雪丽:指慧可于雪中断臂事
一苇渡江,远源溯六祖;
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少林寺达摩亭。 溯;往上推求根源。 六祖:指禅宗的六位祖师,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 三乘:佛家所谓所乘人到其果地的三种方法。由于派别各异,三乘说法亦不同。一般谓菩萨乘为大乘,缘觉乘为中乘,声闻乘为小乘
谁开东土西方法;
人在千岩万壑间。
贾臻题少林寺慈云堂
面壁十年求道力;
渡江一苇济时心。
陈海坪题少林寺面壁石亭
皆以无为法;
当生如是心。
王震题少林寺面壁石亭
万法皆空归性海;
一尘不染证禅心。
少林寺面壁石亭
泰华维屏,八方峻岭朝中岳;
达摩面壁,转世奇功出少林。
曲柏峰题少林寺
九州胜域推嵩岳;
四海名山数少林。
张仲春题少林寺
首创禅宗:引达摩初祖、历代高僧、十三和尚救唐王,功辅皇基,武昭天下;
别开生面:矗雄伟塔林、诸家圣笔、五百罗汉成玉佛,客添游兴,胜极人间。
蒋光任题少林寺
一苇渡江,启宗门法诸;
九年面壁,传冷坐掸心。
少林寺。 一苇渡江:指达摩渡长江至南京谈法事。一苇,一束苇草。 九年面壁:传达摩曾于少林寺面壁静修,长达九年
墨者以兼爱为心,世路不平,其支流衍为游侠;
佛家发普度之愿,恶魔难伏,假柔术济之慈悲。
少林寺。 墨者:指战国时墨家学派。 衍:蔓延、演变。 游侠:谓好交游、讲信义、喜打抱不平之人。 假:借
天宫玉楼,随心自在;
佛国金世,任意逍遥。
少林寺碑壁
出世耶抑入世耶?能救秦王于未帝之时,巨眼识英雄,香火绵绵传百代;
经师也亦拳师也!岂独少林有神功之妙,中华多壮士,声威赫赫震遐方。
龚依群题少林寺。 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秦王是其未帝时之王号
法域启三明,慧通眼藏;
香岩标七净,妙涤心尘。
乾隆题少林寺三祖佛殿。 三明:泛指佛所具之智明,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 七净:指成佛修行所必须达到的境界,即戒净、心净、见净、度疑净、分别道净、行断知见净、涅盘净
慈云印覆三天竺;
宝座香沾六祖衣。
乾隆题少林寺六祖堂
古迹林立,阅尽华夏三千年历史;
名山纵横,览遍中州八百里风光。
少林寺方丈室。 中州:此处系指河南一带地区
登封何必全规口;
竹室无物小似卢。
乾隆题少林寺方丈室
山色溪声涵静照;
喜园乐树绕灵台。
乾隆题少林寺千佛殿,位于少林寺后院,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 山色溪声:出自苏轼《赠东林总长老》:“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喻自然界无不存在佛的声姿。 灵台:喻心
百里清风回寺院;
一帘明月照禅堂。
少林寺禅堂。 回:旋转
做好人,身心正,魂梦安稳;
行善事,天地知,鬼神敬钦。
少林寺禅堂
禅室从来尘外赏;
香台岂是世中情。
少林寺寮房
少室山下禅林静;
五乳峰前钟磬悠。
少林寺寮房
禅宗祖庭,天下名刹占魁首;
达摩道场,四海高僧皈少林。
党甫题少林寺寮房
拜佛同登三宝地;
报恩愿达九层台。
少林寺大雄宝殿
达摩碰壁而面壁、问壁、敲壁、破壁,壁立三千大世界;
佛法成空却住空、行空、悟空、化空,空观万劫恒河沙。
释延王题少林寺大雄宝殿
直得一生事办,则我即善财;
但使法界愿周,而谁非净满。
释海景题大雄宝殿
法界势含四重,重重无尽;
因果缘起六位,位位圆融。
释真廓题少林寺大雄宝殿
飘去一苇,方知面壁九年不易;
生出五叶,更觉修禅三昧无穷。
申卫国题少林寺藏经阁
达摩只履西归,只履遗中州,不知谁人拾得;
佛祖拈花示众,拈花示妙法,唯有迦叶破颜。
释延王题少林寺藏经阁
效劳社稷,永葆中华男儿志;
除暴安良,传续炎黄子孙风。
少林寺锤谱堂
嵩岳古刹,地上人间净土;
少林拳棍,天下武林正宗。
少林寺锤谱堂
面壁悟佛,开一代禅宗初祖;
天地臻艺,续千秋少林武风。
少林寺锤谱堂
安良除暴,几度为国立战功;
钟灵毓秀,历代传续武林风。
少林寺锤谱堂
奋铁棍、发神威,横扫倭寇;
壮山河、贯长虹,名扬千秋。
少林寺锤谱堂
除暴安良救秦王,义照千古;
保国卫民平倭寇,威振边庭。
少林寺锤谱堂
有心见佛佛不见;
无意度生生已度。
少林寺客堂
开卷神游千裁上;
垂帘心在万山中。
少林寺客堂
人世间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少林寺客堂
深山藏古寺;
碧溪锁少林。
少林寺僧院
太室千岩古;
少林万壑青。
少林寺僧院
登峰何必全规李;
筑室无妨小似庐。
乾隆题少林寺行宫
地在天中,四海名山为第一;
心传言外,十方法教是初元。
少林寺东石坊,位于山门外东侧,建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心传古洞,严冬雪拥神光膝;
面接高峰,静夜风闻子晋笙。
少林寺西石坊,位于山门外西侧,建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双双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
六六玄峰,翠耸光边万壑云。
少林寺西石坊
嵩呼万岁;
天保九如。
嵩岳寺。 下联:《诗·小雅·天保》连中用九个如字,祝福寿延年之意
菩提树下成正果;
娑罗荫中归极乐。
宫熙题永泰寺大雄宝殿。位于太室山西麓,原名明练寺,始创于北魏,唐时更名永泰寺(纪念魏孝明帝之妹永泰公主入寺为尼)
惩恶扬善,风调雨顺;
除暴安良,人和政通。
宫熙题永泰寺天王殿
千秋祖庭修正果,光照大罗福地;
万古少室禅林静,普渡十方生灵。
十方禅院寺门。位于少林寺对面,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为十方僧众瞻仰少林寺礼佛演武旅居之地
翠色千重包楚塞;
黄河一线下秦川。
绝顶亭。绝顶,一名峻极峰,为嵩山最高峰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吴慈鹤题嵩阳寺,一名嵩阳书院,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九朝:指东周、东汉、西晋、北魏、隋、梁、唐、后梁、后唐,此九朝均以洛阳为都。 伊洛瀍涧:嵩山附近之水名。 三台:山名,汉武帝巡视中岳时命名
大地山河归宝掌;
中天日月绕金轮。
乾隆题会善寺菩萨殿。位于太室山南麓积翠峰下,原为北魏孝文帝之离宫,后改为寺。唐天文学家一行曾出家于此。现存大雄宝殿、唐塔、琉璃戒坛石柱等。 宝掌:菩萨名。《智度论》:“如宝掌菩萨等,七宝从手中出,给施众生。”《嘉祥法华经·疏》:“宝掌者,掌出众宝,惠施无竭也。” 金轮:喻帝王。唐武则天时曾自称金轮圣神皇帝
一曲香泉应洗钵;
千峰花雨不沾衣。
乾隆题会善寺大雄宝殿
道通天地有形外;
石蕴阴阳无影中。
周公测景台,在登封县东南告成镇周公祠前,据清乾隆二十年碑文记载,为东周所建,今已不存,现存测景台为一行所建
星台留古刹,会合阴阳交风雨;
石有寓精心,氤氲南北变暑寒。
周公庙
三教九流,同归大道;
千岩万壑,合成奇观。
莲花寺,在少室山南麓莲花峰下,现存建筑为民国十六年(1927)道教信徒集资重修
长衡泰华恒,永凝禔福;
包伊洛瀍涧,并效灵庥。
乾隆题中岳庙二殿,在黄盖峰下。嵩山原有太室祠,始建于秦,西汉时扩建,约在北魏时改今名,庙址屡有变迁,唐代中叶始定于现址,现存各楼、阁、宫、殿等建筑400余间,为河南最大的寺庙殿宇
石室灵虚参秘箓;
玉膏凝润普元符。
中岳庙天仙宫
二室集神庥,阴阳式序;
三台垂福荫,风雨以和。
乾隆题中岳庙前殿
仙馆挥弦调颖水;
书岩琢句撷嵩云。
乾隆题中岳庙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