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
(2017-04-02 20:04:52)分类: 庭中望月 |
所谓文化的作用,就自己所知而言,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得更为合理和透彻。
以下是书中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立场不同的学术观点:
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于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
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沦。
作为财富的基础,比较优势已经让位于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表现为能以优越的生产率,调集资源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竞争优势的基础在于知识、投资、睿智和创新,一国的企业只要能开发出更成熟的竞争优势资源,就可以有更高的生产率,这样的国家就能提高其生活水平。
一个地区对竞争的影响的四个因素是:生产要素条件,企业战略和竞争的地区背景,当地的需求条件,各相关的和后援的产业的实力。就生产要素而言,质量和专业化比数量更重要。
加强国家竞争力,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改变经济文化,——一项任务在于教育。归为文化的国民特性往往是有其经济根源的。
经济增长之谜,可能涉及的三个要素:地理位置、社会制度、正反馈。
根本性的体制变革通常不是来自内部进化,而是要靠外力推进。
价值观有两大类,一类是内在的,一类是工具主义性的。内在价值观是指我们不计个人得失而均予遵循的价值观。工具主义价值观是指那种因为它直接对我们有利,我们才予遵循的价值观。内在价值观是永远召唤我们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的价值观。所有的经济价值观都是工具主义的价值观。
民主这种东西并不是只要订了合适的法律就可以轻易得到,它要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才能得以繁荣。经济发展倾向于引出有利于民主的社会和文化条件。
信任的作用像一种润滑剂,它使一个群体或组织 的运作更有效率。
强调理性、小规模家庭、成就、社会地位流动性和普世主义的态度,促进了发达经济的出现。
文化习性相同的两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行为可能完全不同。
教育应当成为社会的文明之教。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人格养成。学校应致力于培养全面的人,德育和智育并重。学校应使学生学会通过交流而积累“社会资本”的艺术。除了掌握知识和技能以外,通过学习还应同时培养文化素质和领会精神价值观。
本书所说的文化是指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
前一篇:《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后一篇:《叔本华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