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综述
(2011-09-12 10:11:35)
标签:
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综述 |
分类: 应用翻译 |
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综述
摘要:通过对1994年以来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680篇有关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描述了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现状,归纳了商务英语研究的视角,并分析了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前景和动态,使业内人士能对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从总体上进行把握,可以为发掘商务英语翻译研究新视角提供依据。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研究视角;前景
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一种,指在各种不同商务场景中所应用到的英语,如对外贸易、外经贸函电、招商引资对外宣传、市场营销、
对外劳务契约与合同、国际金融、涉外保险、国际旅游、国际运输、国际金融与会计核算,涉外法律条文,W TO文献等。据统计资料显示,专门用途英语翻译在所有翻译活动中占据了70%,可见其在翻译活动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商务活动的频繁,商务英语翻译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作为指导商务翻译活动的理论研究更应该加以重视。笔者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抽取了680篇研究商务英语翻译的论文,时间跨度为1994-2006年,主要来自《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上海科技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以及国内其他各高校学报等几十家学术期刊杂志。通过对这些文论的统计分析,描述出了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成就、现况及前景,以期进一步引起业内人士对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重视,并为从事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学者提供总体上的把握,找准研究商务英语的视角。
一、商务英语研究的现状
在科学技术领域里,任一学科的文献量及其增减变化,都标志着相应学科的兴衰起伏。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以科研论文的发表为标志的。在单位时间内,发表的论文越多,学科发展的速度就越快。表一研究的评价指标就是在统计区间内的载文量,能反映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发展的速度,表二研究的指标是统计区间内载文量的分布,能反映著者群的规模、关注热点和著述能力。从表一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1994年以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2000年以来,每年发文量几乎成倍增长。但是,表二又显示出商务英语研究分布的不均衡性。在抽取的680篇论文中有近一半以上的文章都分布在商品商标广告方面,占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74%,而涉外保险、运输、国际金融、WTO文献等方面的翻译研究总计只占15%,且都是2000年以后开始起步。虽然发文量有突飞猛进的增长,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商务广告领域里有重复劳动、语料陈旧等问题,同一则语例反复出现在不同的文章中,反映了部分发文者缺乏创造性和缺乏善于发现的眼光。而且一部分文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只是泛泛而谈,涉及商务英语很多方面,每个都谈一点,但每个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缺乏系统性。
表一 统计区间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载文量
年份 文章内容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涉外保险 |
1 |
1 |
|
|
|
|
|
|
|
|
|
|
|
商务合同 |
1 |
1 |
3 |
1 |
4 |
1 |
3 |
1 |
7 |
8 |
9 |
9 |
6 |
商标/广告 |
3 |
9 |
13 |
10 |
5 |
15 |
28 |
25 |
63 |
61 |
69 |
102 |
10 |
国际金融 |
1 |
1 |
3 |
2 |
3 |
|
|
|
|
|
|
|
|
WTO文献 |
1 |
1 |
1 |
|
|
|
|
|
|
|
|
|
|
商务信函 |
2 |
2 |
1 |
1 |
1 |
2 |
3 |
2 |
|
|
|
|
|
商务英语 |
1 |
1 |
2 |
3 |
3 |
6 |
8 |
6 |
19 |
12 |
18 |
|
|
其他 |
1 |
1 |
2 |
1 |
3 |
3 |
4 |
|
|
|
|
|
|
总计 |
表二 统计区间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载文量的分布
领域 |
年代 |
发文量(篇) |
比率(%) |
备注 |
涉外保险 |
2000-2004 |
2 |
0.3 |
|
商务合同法律 |
1994-2006 |
54 |
7.9 |
|
产品商标广告 |
1994-2006 |
503 |
74.0 |
|
国际金融 |
2003-2006 |
10 |
1.5 |
|
W TO文献 |
2000-2004 |
3 |
0.4 |
|
商务信函 |
1997-2006 |
14 |
2.1 |
|
商务英语 |
1994-2006 |
79 |
11.6 |
|
其他 |
1999-2006 |
15 |
2.2 |
宣传资料、名片、公证书、地名等 |
总计 |
1994-2006 |
680 |
|
|
二、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视角
(一)翻译实践交流
在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中,最普遍的是交流翻译实践经验,也可以叫做经验之谈。如对某一公司名的翻译推敲,商业名片、涉外宣传资料、网站新闻标题、商务旅游中的地名、公证书、职务用
词、信用证等等细节上翻译经验。该类研究占据了所有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2.2%,通常以“翻译之我见”、“翻译体会”、“翻译探索”、“翻译漫谈”、“翻译的几个问题”等为题目关键词。
(二)评论性翻译研究
吕俊,侯向群(2001)提到“翻译批评是一种沟通翻译活动与社会接受的中介性活动,同时又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翻译批评对于读者接受、社会效果、翻译理论建设、规范翻译活动、翻译实践指导等起到很大作用。在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中,进行翻译批评研究的文章共计17篇,占整个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2.5%。其中对广告翻译的批评研究有11篇,占据整个批评研究的64.7%。作者主要针对翻译译文的失真、错误、语用失误、误区等进行纠错性的评析,并分析成因提出翻译对策。多属于实践性的翻译评论研究。
(三)翻译过程研究
翻译是一种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际活动,从传播学上来讲,它是一个涉及到信源、信宿、信号、信道、噪音等因素,以及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由于译者在认知结构和观察事物的角度各不相同,因此对商务英语翻译的认识也是百花齐放,出现了近乎百家争鸣的状况。680篇文章中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的有540多篇,占将近80.6%。商务英语翻译过程研究又可大致分为两类: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和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
1.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翻译活动一直是联系各国经济、政治、生活的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指导翻译活动的理论也经历了相应的丰富和发展,关于翻译是艺术还是科学的辩论,翻译是忠实原文还是译者再创造的辩论,翻译是归化还是异化的争论,都极大地丰富了翻译理论的发展。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传播学、文艺学、社会学等邻近学科的发展也极大促进了翻译研究的视角。在中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中应用最广,引用最多的翻译理论,多是20世纪以来的西方翻译理论,如: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功能派认为翻译活动中,译者以翻译要求为指导,从特殊的翻译任务中总结出译文的交际目的,此目的也可以是发起者直接给出,交际目的使译者决定如何完成翻译任务;美国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动态对等翻译观,动态等值理论重视语言信息接受者的感受,强调语言信息在交际转换中的动态等值,而不是简单的、静态的对等,认为源出语的语义和风格应同目的语的语义和风格尽可能达到信息的动态等值交换,主张用最自然、最妥帖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传递的信息,求得两者在内容和格调上最大程度的接近;翻译的关联理论(Peter Newmark),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译者在翻译中,既要正确认知原文作者的意图,又要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接收能力和习惯,为了再现原作的内容和意图,实现原文作者的交际目的,可以按照译入语的语言、文化习惯,按照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对原文所包含的信息和表达形式进行调整,甚至删改,或提出相应的关联信息,这样方能获得对原作的最有效的忠实。在抽取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文章里,占绝大部分的文章都采用了上述理论中的一种,或者某两种理论的交叉使用。当然各发文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一种或几种理论的叫法可能不尽相同。比如目的论、接受论、动态顺应、功能目的、语用等效、关联理论、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动态等值,等等,但其实都是上述理论的别名与应用。除此之外,创译原则、符号学、美学、读者心理分析、心理文化照应、情感传递等在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尤其是广告商标翻译中的都有应用。研究者多是将上述各种形式的理论应用到商务英语翻译中,以翻译中的实例对这些理论加以佐证,或以这些理论指导商务英语翻译。
2.语言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自八十年代初以后西方语言学东渐以来,传统翻译研究大为改观,尤其是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如语义成分分析、语篇分析、话语分析等等,使得借助语言学研究翻译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这些在商务英语翻译研究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是从语义层面讲商务英语的翻译,如对名词化结构、介词、长句、肯定否定句型、俚语、术语的翻译,都各有讨论;分析语义特征,语体特征,指出作为交际符号的商务英语语言属于所指优势语言,应当尊重翻译的忠实观等。其次从语用的层面讨论商务英语的翻译,这方面的研究者认为商务英语也属于交际英语,离不开语境,尤其是商务英语函电中,出现很多委婉语,还有商务法律条文中的模糊语。事实上,商务英语的严谨准确性并不排除委婉、模糊语义的使用,它的使用都是带有动机的。此外还有谈论商务英语中的语言隐喻现象,并针对以上这些特点提出了翻译的策略。语篇、语境、语域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即schema背景知识),以及Grice的会话合作理论、Leech的礼貌原则、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都被应用到了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中。
(四)社会文化翻译研究
翻译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世界上各民族在其文化形成的过程中,虽然有着与其他民族相似的地方,但大多数情况下,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也被商务英语翻译研究者发现,并应用到各类商务文体的翻译研究中。抽取的680篇文论中从文化视角、跨文化交际角度谈商务英语翻译的有115篇,占总文章数的16.9%,其中110篇是广告和商标的文化翻译研究。从以上可以看出,商务英语翻译研究者从各个可以挖掘到的视角对商务文体展开研究。引进了翻译研究领域各种可以利用的理论。无论是经验交流,还是对语言学理论及翻译理论的应用或者对翻译理论及语言学理论的实证上,或是文化翻译,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对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做出了自己的学术贡献。这一点在广告、商标的翻译研究上尤为明显。
三、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前景
经过对所有商务英语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十年中,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三年来,每年发文量稳定在100-130篇之间。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仍然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对商务英语翻译进行总体上研究的文章有79篇,占11.6%。这些文章中存在的问题是每个方面都谈一点,但都不深、不精、不成体系,缺乏条理性,不如广告商标翻译研究深入。应当在理论提升上寻找突破。广告和商标翻译研究虽然成绩显著,但也存在重复劳动现象,缺乏新意和创造性。理论上很难再有突破,但在可以在实例举证方面寻找突破,引入一些新的语料进行研究。涉外保险、运输、国际金融、WTO文献等方面的翻译研究篇幅较少,理论应用不够深入,西方的翻译理论、语言学理论、语用学理论引入到这些方面加以拓展和应用。还有一些方面在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中未见涉及,或虽有涉及,仍然有提升和挖掘的空间。如:语料库与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翻译批评;WTO或国际公约文献疑难及歧义性长句的翻译策略;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文化与翻译中研究中可以引入强势文化、弱势文化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 温晋方.20世纪末的翻译研究发展回顾与述评[J].外语学刊,2006,(1):102-103.
[2] 吕 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
[3] 廖 瑛,莫在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21.
[4] 马会娟.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115.
[5] 朱 凡.英汉商标词翻译研究述评:1994-2001[J].上海科技翻译.2002.(4).
[6] 马文丽.翻译研究的基本视角[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4)1
[7] 罗选民,耿俐琴.西方翻译研究综述[J].中国翻译,1997,(6).
[8] 王方路.国内实用文体翻译研究综述[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