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给别人添麻烦(校会发言稿)

(2012-10-09 14:34:25)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校直通车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不给别人添麻烦”.

    我首先想现场做一个调查,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不要看别人,自己真实地回答问题:你觉得自己在生活中经常给别人添过麻烦吗?有过的请举手。别人经常给你添麻烦了吗?当别人给你带来麻烦时,你感觉好吗?用你的表情表示。

看来大部分同学都觉得自己很少给别人添麻烦,但经常遭遇别人给自己带来的麻烦,大家对于别人给自己带来的麻烦都不喜欢,甚至反感.

我相信同学们打心眼儿里都不想成为别人眼中的小麻烦、大麻烦,对吗?

怎样才能做到呢?我在网上输入了“不给别人添麻烦”这个关键词,我看了这样一些文字:

在日本、欧洲很多国家,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强化这种意识。他们不仅把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看做是一种行为规范,而且也看做是一种道德修养。

早晨上学要不要带雨伞,家长不会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要他们自己注意收听天气报告;这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不要给父母添麻烦。

    在日本不管是上幼儿园、上小学,还是节假日外出旅游,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东西装进包里自己背上。

刚会走路的小朋友背着一个小包,里面装着他自己专用的奶瓶、尿布;

在幼儿园、小学的门口,所有送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空着手,而小朋友们手提布袋,双肩背包。书包里除了书本外,还装着手帕、吃午饭的勺子、筷子、水壶,水壶里还灌满了一天喝的水,手中的布袋装着几本课外图书;

在餐厅里,同学们的午餐,送来时都是整箱整桶的,包括饭菜、热汤、牛奶,同学们分工合作搬进餐厅,再有序的发给每一个同学,连老师的饭菜也由他们分配,同学们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在吃完饭盒里的每一颗饭粒,喝完汤碗的最后一口汤后,最后将自己用过的餐具整整齐齐的放在餐盘上送到指定地点,摆放整齐,然后将桌面擦干净、凳子挨着桌子放好。整个餐厅近百人安静有序。

在机场、车站、餐厅、商场、地铁等公共场所,人们说起话来都是窃窃私语,音量刚好彼此能听到为好。因为他们不想影响他人,给别人添麻烦

同时我也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在上半年结束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们中国的小选手们获得团体冠军,但是当世界各地的小选手们共进午餐时,中国孩子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一进餐厅,中国选手们的进餐区域特别突出,因为那里最热闹,同学们一边吃饭、一边唧唧喳喳,疯疯打打……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

听完上面的介绍,我想同学们一定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下面我还是想做个调查,同学们心里默默回答是还是否,并用手指记下,肯定回答的次数:

1、     早上,我能自己背书包上学

2、     课间或其他公共场所,我不大声说话,不影响别人交流。

3、     在走道上我尽量靠右行,不快跑,以免冲撞别人。

4、     在书吧、班级书吧看完书后,我会主动把书归还原位

5、     在棋艺吧里,玩完的棋子我会尽量抽空还原,而不埋怨这里的棋子是别人弄丢的,棋艺吧是别人弄乱的

6、     上厕所时,我会在便池旁站在合适的地方,不让尿液溅到其他地方。上完厕所,我会及时冲水。

7、     中午午休因各种原因如做清洁、上厕所,我晚进寝室,会轻手轻脚。

8、     吃完饭、放学离开教室时,我会随手将板凳靠近课桌放好。

9、     在校园里、教室里,看到果皮纸屑,我会随时弯弯腰,捡起垃圾,而不是说这不是我丢的。

10、    看到水龙头没有关好,我会主动将它拧紧。

11、    用完拖把,还到工具间时,我会将拖把挂到挂钩上,看到工具间的拖把东倒西歪,我会扶起来,不会说,这又不是我弄倒的。

12、    喝牛奶、吃水果时,我会尽量在教室座位上喝干净、吃完,而不是拿着到走廊上,别走别吃,弄得垃圾满地。

13、    观看演出时,我尽量不讲话,不嬉笑打闹,不影响别人演出和观看演出

    闭上眼,用手势出示你的数字,不管这个数字是几,只要它是真实的。

其实不给别人添麻烦,七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以上我只是列举了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其实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只有真正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经常问问自己,经常想想别人,才能慢慢养成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习惯。其实不仅是同学们,还有老师们、还有你们的爸爸妈妈、还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你、我、他,人人都做到“不给别人添麻烦”,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更快乐、更和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