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传承了晚明情教思想

标签:
冯梦龙凌濛初蒲松龄 |
分类: 《红楼梦》新解 |
作者:至真斋主
晚明时期作家冯梦龙(1574年—1646年)创立的“情教”,对明末清初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凌濛初(1580年-1644年)在冯梦龙“三言”的影响下创作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凌濛初在《初刻拍案惊奇·序》中谈到冯梦龙:“独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明末“天然痴叟”著的拟话本集《石点头》又名《醒世第二奇书》,完全仿照冯梦龙的“三言”体例,而且还是由冯梦龙作序。杭州人陆人龙编纂的《型世言》,崇祯年间刊行,删改本又称《三刻拍案惊奇》,从书名就能看出来深受“三言两拍”的影响。“东鲁古狂生”的短篇小说集《醉醒石》,创作于明末清初。鲁迅评价此书:“文笔颇刻露,然以过于简炼,故平话习气,时复逼人;至于垂教诫,好评议,则尤甚于《西湖二集》。”《西湖二集》收录短篇平话小说三十四篇,刊行于崇祯年间,作者杭州人周清原也是受冯梦龙情教思想启发。戏剧家李渔(1611年-1680年)推崇真情,追求爱情自由。他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十二楼》又名《觉世名言十二楼》,明显效仿冯梦龙“三言”。他在《闲情偶寄》中说:“以之劝善惩恶则可,以之欺善作恶则不可”。蒲松龄(1640年-1715年)创作的短篇故事集《聊斋志异》,是受冯梦龙《情史卷二十·情鬼类》启发。
前一篇:《五绝*仲春》
后一篇:《红楼梦》传承了晚明情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