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批书人绮园生平、交往及作品

标签:
吴绮 |
分类: 《红楼梦》新解 |
http://s8/mw690/001Zz6pvzy74ZS0IlUP37&690
闭阁凝香坐,行橱载酒过。却听渔唱响,落日有风波。
失志花还放,离程鹤未从。白云常澹澹,犹作到时容。
强闷裁诗句,长歌向酒尊。古人高急难,叹息在夷门。
京洛虚名误,江湖懒病真。一官知已愧,所得是长贫。
一、人物简介
吴绮(1619~1694)
清代词人。字园次,号绮园,又号听翁、葹园、丰南樗叟、蕋栖居士、丰南内史、丰南外史、红豆词人。祖籍歙县丰南(又称丰溪、溪南、西溪南),居江都(今江苏扬州)。1645年,扬州城破,偕全家隐居。好友殉国,吴绮作《悼友诗》。顺治十一年(1654年)贡生。顺治十三年(1656年)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迁兵部职方司主事。后迁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康熙二年(1663年)擢工部屯田司郎中。康熙五年(1666年),吴绮外放湖州任知府。吴绮在这三年中,召集倡导众多文坛名士如余怀、吴梅村、徐乾学、宋琬、施闰章等纷纷来到湖州,游历山水,吟诗唱酬。吴绮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吴绮与明遗民冒襄、余怀、陈维崧、尤侗、屈大均、陈恭尹、卓尔堪、梁佩兰、吕潜、杜濬、王方歧等交往密切。他在湖州任上,曾捐俸重葬明末殉节志士凌义渠。【凌义渠(1591—1644),字骏甫,号茗柯,浙江湖州织里镇晟舍人。明代名宦,官至大理寺卿、赠刑部尚书,明代文学家、雕版印书家。1644甲申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北京城,朝廷有旨召对,凌义渠赴长安门,闭门守卫。不久传来城陷的消息,待凌义渠还朝,崇祯皇帝已驾崩,于是扶墙哀号,以头触柱,血流满面。门生劝其保重身体,他厉声阻止,独坐焚烧平生爱好之书。天明,穿紫衣拜阙,作遗书辞别父母,然后悬梁自尽。时年53岁。南明赠刑部尚书,谥忠膏。清廷又赐谥忠介。】1689年孔尚任写诗纪此事。吴绮为人刚正清廉,深得百姓拥护,因此得罪了地方势力和上司,被参罢官。他自康熙七年(1668年)被罢官后再未涉足官场,失官归家时“贫无田屯”,只能“购废圃以居”。凡有欣赏他的诗文、向他求墨宝者,他要求“以花木润笔”。短短几年,园圃里的花木成片成林。因此,他的园林被称之为“种字林”。
吴绮的词,小令多描写风月艳情,笔调秀媚。因词句“思时候,忆时候,时与春相凑。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颇为传诵,被时人称为“红豆词人”。他的长调意境和格调较高。吴绮也能诗,摹仿徐陵、庾信,以清新为尚,他的骈文学李商隐,以秀逸见胜,比诗名更著。他著有《林蕙堂集》、《岭南风物记》、《扬州鼓吹词序》。他也是当时有影响的戏曲家,主要作品有《啸秋风》、《绣平原》、《忠愍记》等,可惜失传。
据南京师范大学杨燕《吴绮湖州为官时期文学活动考论》考证,吴绮于顺治11年(1654甲午年)拔贡,此后与当时的文坛盟主吴伟业相识。康熙五年(1666丙午年)至康熙七年(1668戊申年),吴绮在湖州任知府。湖州是浙地名郡,古称吴兴。因其境内有苕溪,故又别称苕溪、苕水。吴绮在湖州三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在政事上兴利除弊,深得百姓爱戴。他十分重视文化事业,修复多处往代文人遗迹。重葺六客堂,构孙山人太白亭等。太白亭建成,吴绮请吴伟业作《修孙山人太白亭记》。公务之余,吴绮召集众多文士,悠游于山水形胜之间,诗词酬唱不绝。康熙七年吴伟业游湖州,先致书吴绮。阳春三月,吴伟业、徐乾学、张芳、吴雯清、茆馥、罗坤、孙继登、宗观、吴绮的长子吴参成、长婿江闿来到湖州聚会。此次休禊聚会,吴绮、吴伟业、徐乾学、江闿等人的诗文都有记述。
吴绮一生大部分时间游离于官场,游历四方,交游广泛,所交之人俱是名士。吴绮罢官后,洪升写诗《赠吴园次太守》:
红豆词人王右丞,白蘋太守柳吴兴。
一生僻性耽骚雅,三载休官为友朋。
酒影夜摇青嶂月,星光春乱碧湖灯。
回思二十年前事,如此风流若个能。
吴伟业作诗四首志感:《家园次罢官吴兴有感四首》:
其一:世路嗟谁稳,栖迟可奈何!官随残梦短,客比乱山多。
其二:胜事难忘处,阴晴槛外峰。高台争出水,出坞自栽松。
其三:枉殉千金诺,空酬一饭恩。只今求国士,谁与报王孙?
其四:剧郡非吾好,萧条去国身。几年称傲吏,此日作诗人。
其诗句“官随残梦短,客比乱山多。”成为当时广为传颂的名句。文坛领袖吴伟业的《赠家园次湖州守50字》使吴绮在文坛声名鹊起。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年)吴伟业去世后,吴绮有诗缅怀:
江关萧瑟古今愁,宗衮文章八代优。
雅志岂须题墓见,余生端为著书留。
乱山短梦传佳咏,落日高台忆旧游。
青史飘零华屋冷,羊昙空自哭西州。
二、生平交友
吴绮,生于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年)农历十一月。五岁能诗。
1648年(顺治五年,戊子年)。吴绮30岁,龚鼎孳、纪映钟为吴绮作生日诗(见龚鼎孳《定山堂诗集》卷十九《园次三十初度》)。此年,吴绮移居梅屋,宗元鼎作五律二首贺之(见宗元鼎《芙蓉集》卷五《赠吴园次移居梅屋二首》)。与方文、姚佺、王玄度、纪映钟、赵而忭、邓汉仪、刘梁嵩、龚贤交往(见方文《嵞山集》卷三《广陵同姚仙期、邓孝威饮吴园次腊梅花下》)。
1649年(顺治六年,己丑年)。初春,吴绮与宗元鼎、赵而忭、刘梁嵩、释宗炳、赵开心、白梦鼐、姚佺、宗观等人集龚鼎孳寓斋。应龚鼎孳之请,与宗元鼎、赵而忭、黄云从梅花岭泛舟至平山堂。秋,吴绮与邓汉仪至南京造访龚鼎孳,下榻龚鼎孳市隐园,与龚鼎孳、顾媚相处甚欢。(见宗元鼎《芙蓉集》、龚鼎孳《定山堂诗集》、吴绮《林蕙堂全集》、邓汉仪《诗观初集》)
1650年(顺治七年,庚寅年)。吴绮为杜濬(濬同浚jùn,xùn)四十岁生日作七律六首贺之(见吴绮《林蕙堂全集》)。冒襄为吴绮题半草亭(见冒襄《巢民诗集》卷三《次杜于皇韵题园次半草亭》)。冒襄四十岁生日,吴绮作五律二首贺之(见冒襄《同人集》)。秋,吴绮与冒襄、龚鼎孳、黄传祖、赵而忭、顾梦游、纪映钟访杜濬寓庵(见冒襄《同人集》、《定山堂诗集》)。吴绮与宗元鼎、李盤、黄周星、赵而忭、龚贤、许承宣、刘梁嵩、宗观等人木兰亭诗会(见宗元鼎《芙蓉集》)。吴绮与李元鼎、赵开心、李目、李盤、王猷定、程邃、姚孙棐等人集聚菽园(见姚孙棐《亦园全集》)。
1653年(顺治十年,癸巳年)。宗元鼎为吴绮题半草亭(见宗元鼎《芙蓉集》)。
1654年(顺治十一年,甲午年)。吴绮拔贡,荐入京师。宗元鼎作《送吴园次之都门》二首赠之(见宗元鼎《芙蓉集》卷十二)。钱谦益阅吴绮怀人诗卷有感,作七律二首(见钱谦益《有学集》卷五)。在君山,吴绮与卢元昌订交(见卢元昌《半林诗稿》甲集《柬江都吴园次》)。在韩氏园亭,吴绮与太仓王昊订交(见王昊《硕园诗稿》)
1655年(顺治十二年,乙未年)。吴绮与龚鼎孳、田茂遇、宋征舆、赵而忭、周肇、吴雪帆、陆石斋等人集聚薜雨堂(见田茂遇《挚匹偶存》)。
1656年(顺治十三年,丙申年)。顺治帝以董其昌字帖赐内院诸臣,吴绮撰写谢表(见吴绮《林蕙堂全集》卷一)。龚鼎孳奉使粤东,吴绮作诗送之(见吴绮《林蕙堂全集》)。
1657年(顺治十四年,丁酉年)。宋琬迁北直隶永平道副使,吴绮、赵而忭、龚鼎孳等人作诗唱和(见宋琬《安雅堂文集》)。
1658年(顺治十五年,戊戌年)。吴绮迁兵部职方司主事。吴绮与方文、龚鼎孳、石申、吴山涛、赵而忭等人聚集兴诚寺古槐下(见方文《嵞山续集》北游草)。应龚鼎孳之邀,吴绮与方文、赵开心、严沆、吴山涛、陈祚明、谈允谦、赵而忭、吴苍浮等人观灯(见方文《嵞山续集》北游草)。王嗣怀在京师与吴绮订交(见王嗣怀《桂山堂文选》卷二)。吴绮与韩诗、方文、靳应昇、许珌、陈祚明、白梦鼐、徐去泰、吴懋谦、张一鹄、程可则、赵而忭、朱轩、刘梁嵩等人聚集陈台孙双槐轩(见陈祚明《稽留山人集》卷三)。
1659年(顺治十六年,己亥年)。吴绮与陈祚明、纪映钟、韩诗、陈祺芳、徐延寿、谢天枢、黄若庸、宋荦等人聚集柳湖萧寺(见陈祚明《稽留山人集》卷四)。
1660年(顺治十七年,庚子年)。重阳节,吴绮醉采友堂,作诗一首(见吴绮《林蕙堂全集》)。
1661年(顺治十八年,辛丑年)。吴绮与宗元鼎等人作诗唱和(见宗元鼎《芙蓉集》卷八)。
1662年(康熙元年,壬寅年)。吴绮与宁都魏际瑞交往。赵而忭去世,吴绮作诗哭之(见吴绮《林蕙堂全集》)。
1663年(康熙二年,癸卯年)。迁工部正郎。魏际瑞在吴船斋为吴绮作诗。(见魏际瑞《宁都三魏全集.魏伯子文集》)
1664年(康熙三年,甲辰年)。重阳节,吴绮与龚鼎孳、纪映钟、白梦鼐等人黑窑厂登高(见陈祚明《稽留山人集》卷十)。曾畹在京师,为吴绮题吴船斋(见曾畹《曾庭闻诗》卷三《题吴工部吴船斋》)。吴光奉命册封安南,吴绮作诗送之(见吴光《使交集》、吴绮《林蕙堂全集》卷十七《送家长庚奉使安南》)。
1665年(康熙四年,乙巳年)。冒襄作《五君咏》,其中有《吴园次水部》(见《巢民诗集》卷一)。龚鼎孳为吴绮文集作序。
1666年(康熙五年,丙午年)。吴绮出任湖州知府。宗元鼎等人邀吴绮宴集留余阁。(见宗元鼎《新柳堂集》卷三)。吴绮途径镇江,方文、孙枝蔚等人陪吴绮登多景楼,为其饯行。(见方文《嵞山续集》卷四)。丁澎、龚鼎孳、许承家、王士祯、程可则、汪琬、程芳朝、汪懋林、宋征舆等作诗贺吴绮任湖州知府。吴绮修复六客堂,与唐允甲、杜濬、嵇宗孟、方亨咸、吴甲周等人饮于六客堂。(见江闿《江辰六文集》卷六、余怀《玉琴斋词》)。余怀在湖州。吴绮重修爱山台,余怀题台柱。吴绮与余怀在爱山台作诗。吴绮与吴景旭作诗唱和。(见吴景旭《南山堂自订诗卷五》)。王士禄作诗寄吴绮(见王士禄《十笏草堂.上浮集》)。
1667年(康熙六年,丁未年)。吴绮与众人驾灯船游碧浪湖。吴永迪至湖州,与吴绮订交(见《林蕙堂全集》卷十四)。
1668年(康熙七年,戊申年)。吴伟业至湖州。吴绮召集吴雯清、张芳、徐乾学、罗坤、孙继登、女婿江闿、长子吴参成陪同,修禊于爱山台,诗词唱和。(见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十七、江闿《江辰六文集》卷十四、徐乾学《憺园文集》卷三十六)。吴伟业作五言长律赠吴绮,吴绮依韵奉答。(见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十八)。吴绮修孙山人太白亭成,吴绮、吴伟业、徐乾学、江闿、宋实颖、白梦鼐、茅麟等人酹酒于其侧。吴绮作《太白亭落成告孙山人文》。吴伟业作《修孙山人太白亭记》。(见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四十)。吴梅村辞别吴绮作《西江月》。吴绮次韵答之(见吴绮《林蕙堂全集》卷二十五)。邓汉仪至湖州,吴绮作诗迎之。王曰高至湖州,吴绮与之游。王曰高作七律赠吴绮(见王曰高《王北山先生诗文合集》卷六)。吴绮招众人陪王曰高于莲花庄。施闰章至湖州。吴绮招唐允甲、吴景旭陪施闰章游碧岩。(见施闰章《学余堂文集》卷十四《游碧岩记》)。吴绮与施闰章饮孙太初墓侧。(见施闰章《学余堂文集》卷二十)。吴绮、施闰章、高咏集爱山台。高咏欲游闽,吴绮作诗送之。王昊旅吴兴,作诗赠吴绮。(见王昊《硕园诗稿》)。宋琬至湖州,为吴绮《亭皋诗集》、《艺香词》作序。(见宋琬《安雅堂未刻稿》卷六、《安雅堂文集》卷一、《林蕙堂全集》卷二十一)。吴绮招宋琬、王昊、于琨、白梦鼐、邓汉仪、孙继登等人泛舟夹山漾。(见王昊《硕园诗稿》卷二十六、宋琬《安雅堂未刻稿》卷四)。吴绮邀宋琬、王昊、王嗣槐、谢天枢、邓汉仪、徐梅、陈祺芳、罗坤等在爱山台游赏宴饮、诗词唱和。(见王昊《硕园诗稿》卷二十六、王嗣槐《桂山堂文选》卷六)。宋琬见吴伟业《爱山台修禊序》,为之题词(见宋琬《安雅堂未刻稿》卷六)。余怀作《满江红》为吴绮五十作寿(见余怀《玉琴斋词》)。黄与坚至湖州。吴绮召集宋琬、王昊、顾樵、黄与坚、王嗣槐、王士祜、孙继登、江闿等人游道场山。众人诗词唱和。(见王昊《硕园诗稿》卷二十六、王嗣槐《桂山堂文选》卷十一、宋琬《安雅堂未刻稿》卷六)。吴绮捐资重葬抗清志士凌义渠。(见吴绮《林蕙堂全集》)
1669年(康熙八年,己酉年)。吴绮与王嗣槐饮吴山超然台。(见王嗣槐《桂山堂诗文选》)。孙金励访王昊,作诗赠吴绮。(见王昊《硕园诗稿》)。吴绮被弹劾去官。余怀鼎力相助。吴永迪、江闿相陪。
1670年(康熙九年,庚戌年)。王嗣槐再至湖州,与湖州父老谈吴绮。(见王嗣槐《桂山堂诗文选》卷七)
1671年(康熙十年,辛亥年)。正月十五,吴伟业招毛师柱、余怀、王昊、王曜升、许旭、顾湄、沈受宏等人,陪同吴绮宴集乐至堂。(见魏宪《百名家诗选》卷八十三,毛师柱《辛亥元夕,吴梅村先生招陪吴湖州园次同余澹心、王湘碧、惟夏、次谷、许旭、顾伊人、沈台臣宴集乐至堂》,即席分赋兼呈湖州。沈受宏《白溇集》卷一)。吴绮会晤宗元鼎。(宗元鼎《新柳堂集》卷七辛亥存稿)
1672年(康熙十一年,壬子年)。吴绮为江闿《江辰六文集》作序。
1673年(康熙十二年,癸丑年)。宗元鼎、邓汉仪、孙继登、宗观拜访吴绮。(见宗元鼎《1671年(康熙十年,辛亥年)。正月十五,吴伟业招毛师柱、余怀、王昊、王曜升、许旭、顾湄、沈受宏等人,陪同吴绮宴集乐至堂。(见宗元鼎《新柳堂集》卷七)。秋,吴绮乘舟自无锡至阳羡访陈维崧,二人诗词唱和。(见吴绮《林蕙堂全集》卷十四,陈维崧《湖海楼全集》)
1674年(康熙十三年,甲寅年)。吴绮侨居苏州,卜居盍簪坊巷,名其轩“看弈轩”。请顾苓为之书额,作记。黄与坚亦作记。(见顾苓《塔影园集》卷二,黄与坚《愿学斋文集》卷十二)。徐乾学作《题吴梅村先生爱山台上巳宴序卷》(见徐乾学《憺园文集》卷三十六)
1675年(康熙十四年,乙卯年)。吴绮访曹溶。冬末,吴绮与陈维崧饮惠山蒋氏酒楼。广陵高生到访,吴绮、陈维崧作词唱和。(见陈维崧《湖海楼词集》卷十五)。范国禄作七绝六首赠吴绮。(见范国禄《十山楼稿》卷三十二)。腊月,吴绮与翁燧相遇,序其《见山楼诗集》。
1676年(康熙十五年,丙辰年)。武陵吴道煌、休宁吴传鼎游邓尉山,吴绮作《邓尉山游记》(见吴绮《林蕙堂全集》卷一)。冬,吴绮去扬州遇冒襄,冒襄召集同人赏蔡女萝画,吴绮携吴绡拜求蔡女萝画凤。
1677年(康熙十六年,丁巳年)。吴绮作寿序贺王曰高五十寿辰。(见《王北山先生诗文合集》卷六)。夏,与释大汕(石濂)、吴彦芳、余怀、徐崧等人雅集高简纪胜堂。(见释大汕《离六堂集》卷二)。冬,在吴门,吴绮与冒襄、邓琳梓、余怀诗词唱和,除夕一同守岁。(见《同人集》卷八)
1678年(康熙十七年,戊午年)。三月,徐乾学大招宾客,吴绮参与。吴绮应邀同汪懋麟、冒襄、冒嘉穗游花谿。吴绮与顾贞观游苏州,二人为纳兰性德词作序(见《同人集》卷八)。为钱芳标《湘瑟词》作序。王曰高卒。顾贞观、尤侗、陈维崧、施闰章等人作诗祝吴绮六十寿。吴绮为许承家《猎微阁近诗》作序。
1679年(康熙十八年,己未年)。与钱澄之等文人聚集叶弈苞半蘭园。(见钱澄之《田间诗集》卷二十三)。闵麟嗣《黄山志定本》编成,吴绮作序,査士标书吴绮之序。冬,吴绮同曹溶、宗元鼎等人送汪士鋐、程谦归新安(见吴绮《林蕙堂全集》)。
1680年(康熙十九年,庚申年)。冒襄家难,冒青书救父,吴绮记其事。吴绮移居凤观书屋。
1681年(康熙二十年,辛酉年)。寄新诗于尤侗。(见尤侗《于京集》卷四)。吴绮与朱虹、丁德明、顾樵、宗元鼎等宴集广陵学宫起诗会。与冒襄、孙枝蔚、宗观等聚集闽崧星草堂赏梅。(见《同人集》卷九)。在金陵相识周斯盛。吴绮作怀古词四十来首。周斯盛序之。秋,吴绮给黄云《桐引楼诗》作序。给李赞元《悔斋诗集》作序。给吴苑《黄山集》作序。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年)。吴绮在扬州与何脱园相遇,序其诗。岁暮,长子吴参成去世。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年)。吴绮启程赴粤,朱虹、叶舒颖、吴德照、汪耀麟、宗元鼎、王仲儒赠诗。吴绮至赣州,与丁炜相识。吴绮过大庾岭至广州。与梁佩兰、柯崇朴、陈恭尹等雅集。(见吴绮《林蕙堂全集》卷十九)。吴绮与屈大均、龚贤等观虎门。(见屈大均《屈大均全集》卷八)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年)。吴绮与释大汕作诗唱和。吴兴祚序吴绮《林惠堂文集》。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年)。建种字林,并入住。腊月,吴绮与卓尔堪、梁佩兰饯别长期寓居扬州之四川明遗民吕潜归蜀。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丙寅)。江西明遗民汤来贺至扬州。吴绮赠诗。吴绮给毕宗湜《松涛阁诗词》作序。吴绮与宗观、汪懋麟、邓汉仪、孙枝蔚雅集。(见《百尺梧桐阁遗集》卷八)。吴绮与卓天寅、卓尔堪、乔寅、孙枝蔚、吴菘等人雅集平山堂。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年。)吴绮与汪懋麟、王方歧、乔寅雅集。四月,吴绮与杜濬、査士标、闵麟嗣、黄云、倪匡世、陈翼、龚贤、石涛等三十余人在扬州北郭秘园聚会,送孔尚任至兴化。(见《清初诗坛:卓尔堪与遗民诗研究》)。在江阴,吴绮邀钱澄之、宋实颖等雅集寓斋。(见《田间诗集.客隐集》)。在江阴,吴绮会晤洪升,在吴绮寓所饮酒赏月。后余怀父子、刘震修、赵鸣鸾看望吴绮,众人共饮。(见吴绮《林蕙堂全集》卷十九)。在江阴,吴绮请沙张白作小传。十一月十五,与孔尚任在郡城琼花观赏月。(见孔尚任《湖海集》卷三,乔寅《理咏堂集》卷四)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年)。正月在外地。作忆家诗。(见吴绮《林蕙堂全集》卷二十)。吴绮与宋俊和诗。吴绮与张芳、余怀集饮。八月十六,吴绮与孔尚任、朱虹、朱慎,在种字林内克敏堂饮酒。重九,吴绮与孔尚任、査士标、等梅花岭登高(见孔尚任《湖海集》卷五,吴绮《林蕙堂全集》)。吴绮与孔尚任、王方歧、乔寅、朱慎、马星、吴寿潜、吴威喜等,在种字林聚会。吴绮与朱紫、乔寅、王仲儒、张韵、朱慎、郑昂等雅集孔尚任晓莺堂东斋醉别。(见孔尚任《湖海集》卷五)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己巳年)。吴绮于湖滨建屋,名曰:岸桴。孔和尚作《岸桴记》。五月初二,吴绮送梁佩兰、孔尚任。招孔尚任、蒋易、王方歧、朱紫、乔寅、朱慎、卓尔堪、俞楷于禅智寺登高。(见孔尚任《湖海集》卷七)。吴绮向孔尚任回忆在湖州为官时葬抗清志士凌义渠事,孔尚任记之。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年)。吴绮为徐树敏、钱岳《众香词》作序。序陈鹏年作品集。
1691年(康熙三十年,辛未年)。吴绮回老家歙县。王仲儒作诗送之。
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年)。吴绮卒。江闿、涨潮作诗悼念。
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年)。吴绮妻子黄之柔去世。
(吴绮生平根据南京师范大学杨燕《吴绮湖州为官时期文学活动考论》资料整理)
前一篇:最新《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进展
后一篇:林黛玉为何姓林?薛宝钗为何姓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