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重庆方言字你认识多少

分类: 转载常识类 |
部分“方言字”字典查不到
那么这些汉字真的存在吗?记者就翻阅了《现代汉语词典》进行查证。
情况1:字典查不到
在方言里,垰垰角角(kakaguoguo)一般指大山深处,比较偏僻的地方,不过在字典里却没有查到这个字。另外,方言中常说的筶(gao)一下,也就是指试试的意思,筶(gao)字也查不到。除此之外,诸如搣(mie),泹(dan)等字都没有查到。
情况2:音义都不同
一些方言汉字虽然在字典里能够查到,不过音、意却不同。比如,我们常用的吃朒(ga)朒(ga),方言汉字里标准的是肉的意思,吃朒朒也就是吃肉的意思,记者在字典里也查到朒字,不过在普通话里读(nù),却是欠缺的意思。
情况3:同音也同义
不过在字典里,一些方言汉字也能够查到,且意思相近。比如川渝两地所说的奓(zha)开,在字典里也是相同读音,奓也是张开的意思。另外,在形容水很冰凉时,重庆人常说“水冰凊(qing)”,这个凊字,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也的确是凉的意思。又比如“敹”读音为(liao),常用词组为“敹针”,意指缝针。
点评
方言字多形声会意字典不一定收录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喻遂生表示,一些方言里的汉字,在字典里不一定有,他说,方言汉字通常采用形声、会意等手段来纪录方言中不见于现代标准汉语的特有词汇。喻教授说,方言词汇的本字,在古代汉语经常出现并留存至今,但在现代标准汉语中极少用到,故而大部分常用字典都没有收录,但是很多方言字却有古老的韵味,同样也是一种文化。喻教授的说法也得到了重庆市语委办的认同,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方言目前并没有规范的汉字,平时在使用过程中,很多人都是用同音字来代替。
喻遂生说,比如“火巴(pa)”字,就是一个典型的方言字。另外,一些现在常见汉语中的读音,在方言中却有不同读法,比如解,普通话念(jie),而一些重庆老人却喜欢念(gai),这是因为解字在古音里就念(gai),一直沿用至今。
喻教授表示,网上流传的这些方言字大体可以分为3类:
1.有些是古字,如:身小,辽代字书《龙龛手鉴》说:“身小,身小貌。”读léng,今重庆方言读lāng。
奓,宋代韵书《广韵》说:“奓,张也。”读zhà,今重庆方言读zā。
2.有的是方言区的人自造的方言字,如:火巴pā,《汉语大字典》收了这个字,但指出是方言字。
足拜bāi,《汉语大字典》收了这个字,但指出是方言字。
3.有的是方言区的人借用表示其他意思的字,如:朒,读nǜ,表示一种月象,方言区的人借用来表示肉,读gà。
扌豆dòu,本义是量词,方言区的人借用来表示接。
(重庆商报)
昨天下午落雨,还扯和闪,天变得黢黑,又没带撑花出门,遭淋安逸老。好不容易调回屋头了想爪哈瞌睡,边边又有人打葡汗,害的车过七车过来睡不桌,第二天早上趴起来瞌睡米西的,还冷得骚蛇子,我觉得肯定是没紧个,一伙蛇感冒老。灾得深咯。哎呀中午又不想睡瞌睡,这边还有室友打光巴董儿,嘲笑我戳锅漏,死崽儿千翻得很。
译文>>
昨天下午下雨,还闪电,天色变得非常黑,又没有撑伞出门被雨淋湿了。好不容易回到家想睡会儿觉,旁边又有人打鼾,害得我翻来覆去都睡不着,第二天早上起来还没睡醒,还冷得不得了,我觉得肯定是被子没盖好,一下子就感冒了而且还很严重。哎呀中午又不想睡觉,旁边室友上身都不穿衣服,还嘲笑我老闯祸,这个家伙淘气得很。
豁飘”、“骚蛇子”等词语分别指“瘦子”、“非常之无敌”,
敦笃”(帅气)、“行势”(能干)。,“扎翻儿”这一意为聒噪的词语
;“幺不倒台”(很了不起)。“豁飘”、“收秤”(结束)、“丁丁猫”“光巴董儿”(上身不穿衣服)、“瞌睡迷西”(很困)、“正南七百”(正儿八经),以前说很脏,就称‘挖抓’;说反正什么的时候,就说‘红黑’,方言在这种大环境中开始出现“同化于普通话”的情况,七八十年代较流行的“不摆了(太好了)”、“横顺(反正)”、“豁飘(身体瘦小)”等词汇,开始逐渐消失。
张宏还认为,另一方面,语言进化也存在优胜劣汰,“一些词汇,经常被人群提及,便有长久的生命力,比如“雄起”一词,全国各地的人都知道含义。
“宝器”约88年时发源于永川九中高89级本人发明,后经桂春同学与伙食团长吵架时说了对方是“宝器”,被理解为骂人“呆头呆脑,说话不知轻重,神经质”等意思,后校长开全校大会点名批评桂春骂学校职工为“宝器”,于是传遍开来,后风靡整个重庆好多年,后又经人演化为“宝里宝器”“宝得很”多个版本。当时是在校区内有人进来卖李子,因晚上天黑后下晚自习,我们几个一伙人桂春,“肖书记”等围到一起挑选李子和买李子,因肖书记耍小聪明想多占便宜,选李子时悄悄的将箩筐中的李子往水桶里刨,因水桶里有水不会发声天又太黑看不见,没被卖李子的发觉,于是我们捡了便宜后就一路评价那个卖李子的人如何如何的老实憨厚,没想到还有这么坏的学生,几个同学各说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卖李人,我便说的“宝器”来形容,意思是“很可爱但又有一丝老实憨气,容易被别人占小便宜的人”后来经桂春骂伙食团长后开始传播并演变为纯粹骂人的意思了,缺乏了可爱憨厚的本意了。近几年,说这个词语的人已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