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中岳谈“合文”
中岳谈“合文”
艺术简介
樊中岳
师从谷有荃先生,于字学、印章、大小篆及章草不遗余力,数十年的辛勤耕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艺风格。近年著书立说,研究、普及、传承、抢救“合文艺术”,探索创作了百余件有“合文”的书法篆刻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所著《书法篆刻工具丛书》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奖三等奖。出版有《樊中岳书法篆刻集》《樊中岳章草<大学>》《樊中岳“二十四孝”书法篆刻作品集》《合文·书法·篆刻·传承》。2012年7月,“樊中岳‘二十四孝’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书法篆刻艺术展”在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展出。
艺术评论
中岳先生素居平淡,与人交亦无多言,更不喜与世炒作。数十载默默于古字刀笔间,与先圣前贤雅相过从,寻艺道,觅古欢,锤炼手眼,修养福德,真可艳羡。特别是,自从他六十岁后,更是艺事猛进。承蒙先生垂青,每年总有见过,每将所作示我,又见精进,可谓日新又新。年向古稀,仍轻捷如此,汉上无其俦。可见其青春内在,是寿者相。既如是,如果说他书法与印章中,还有什么未臻于精纯处,正无须急迫,且俟其“人书俱老”如何!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樊中岳访谈
记者 熊梦庄http://s13/mw690/001ZwNDhzy79DdfKIKo0c&690
记
樊中岳:合文,也称“合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构形单位,但仍保留原来多音节读法不变的文字形式。如石鼓文的“小鱼”。
|
君子好逑 |
庖丁解牛 |
司马武当 |
樊中岳:算是一个“梦想”吧!
也许是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和“责任”。我深知,“合文”是因书法篆刻(甲骨文、金文、简牍盟书、古玺)而产生,而存在、而发展,不应因汉字的一字一音的状态而“灭亡”。所以心生“抢救”之念。继承“合文”优秀文化“遗产”,维系、延续“合文”的“生存”,在“探索”运用“合文”进行书法篆刻创作的同时,力所能及做一些“合文”知识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并争取得到社会各界及有识之士的关心与帮助,“心向往之”,“合文”不仅不会“消亡”,而是健康有序地恢复以至发展。
所以,近年我用心创作了二百余件有合文的书法篆刻作品,还创作了一些瓷板画、陶印、标识等用于生活的作品。http://s9/mw690/001ZwNDhzy79DjbRyQ008&690
记
樊中岳:我治学的一个重要方法,一是务实,一是学以致用。学习研究合文艺术,手上没有一部完整的资料,学习也好,研究也好,那是无从谈起的。有心传承合文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合文,然后学习合文,运用合文,有一本合文字头较多的工具书,那该多么便捷。于是,我用了较大的精力,收集整理合文资料,集中时间书写字汇,在朋友的支持下,《合文书法字汇》终于出版了。这本工具书的出版,将为合文艺术的传承发挥较大的作用。精心摹写古文字合文1008个
记
樊中岳:古文字中的合文,(1008个)是被专家学者认可的,也就是说为世人所公认的。虽说合文有1000多个,但是几乎有一半的合文今天不大适应。我以合文进行书法篆刻创作中的苦恼就是适用的合文字数太少。如何解决呢?一方面以公认的合文为主,拓展创作思路,想方设法,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合文艺术创作。如我整理研究《石鼓文》中五个合文,如果以红色合文及双色合文书写,五个合文可以创作出十五种形式的作品。
还有一个苦恼是,我探索创作的红色、双色合文艺术作品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我国独有的,媒体关注不够。我想这个问题只有多创作、多发表,多宣传,有一个时间过程,只能慢慢等待。http://s9/mw690/001ZwNDhzy79Jk2fNnG68&690
记
樊中岳:“合文”在书法篆刻创作的运用不太容乐观,学界是有共识的,我也有思想准备。前面说过,“穷其余生,以如初的勤奋和努力,去精心完成未了的几道课题”,其中就包含“合文”的继承与发展。我的做法大概有以下几点。
《书法报》教育版面2017年将继续刊发多期《合文书法篆刻知识漫谈》(因身体原因2016年中断)。《合文书法篆刻知识漫谈》是继承传播合文知识的最佳途径,这里还要感谢《书法报》编辑部的重视与支持。
在媒体的个人专访中,往往较多地宣传合文艺术,如《书法报•艺术博览》总37期,就安排了较大的版面刊发作品。
尽可能创作一些有合文的书法篆刻作品,或展览、或发表、或出画册,扩大合文艺术影响。如省书协书法报武汉荣宝斋联合主办的“首届篆刻作品邀请展”(12月28日展出),我选了9方合文印并题签“中岳合文印”,参加邀请展。
今后,还会以合文元素用于“标识”的设计(以印章形式)、瓷板画、紫砂壶等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合文的实用价值。从而在继承中得以发展。http://s5/mw690/001ZwNDhzy79Jk4nmaoa4&690
为学生作示范(篆刻)
记者:繁忙之余,您是以怎样的心态和方式来不断丰富和调整自己创作的?
樊中岳:我的生活方式既简单又充实,既轻松还忙碌。每天早点后散步,陪夫人买菜回家后喝茶,上午多数是看书或整理资料。午睡后听听音乐,动笔或治印要有音乐,心态应该说是平和轻松,不急不厉。为丰富创作,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创作水平,读书尤其是学习研究商周铭文的兴趣比较濃。完成一件比较大的课题或创作任务,感觉累了,我们往往安排一定时间郊游、登山,照点照片,我叫“街头摄影”。无意间,拍到了不少有生活情趣好照片。http://s6/mw690/001ZwNDhzy79DjunvkF85&690
http://s7/mw690/001ZwNDhzy79Dk95yrY76&690
http://s7/mw690/001ZwNDhzy79Dk7JGJM86&690
http://s7/mw690/001ZwNDhzy79DjMer2K86&690
http://s11/mw690/001ZwNDhzy79DjNiWXEba&690
合文作品——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摹天
(“三万”、“五千"是合文)
欣慰地告诉读者,我们在采访编辑“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樊中岳访谈”的文稿时,湖北工建“工102”标志,以“合文”的理念由樊中岳先生与湖北工建集团董事长合作设计,由樊先生篆刻的标志作品已正式在公众中应用传播。如湖北工建集团网站、二维码、湖北饭店重建工地等处都能看到特色鲜明而又醒目的“工102”标志(见图)。我们认为汉字“工”与数字“120”相互交融,是一件典型的包孕“合文”形式的标志。这一标志的创作与应用,可谓是樊中岳先生研究合文艺术与应用的一种探索,一个突破。足以说明,“合文艺术”服务于社会,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前景十分广阔。
湖北工建“工102”标志
(102精神略)
http://s9/mw690/001ZwNDhzy79DkAIYUE48&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