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劳动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探析
(2012-03-08 14:32:17)
标签:
杂谈 |
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价值作为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其存在是普遍的。教师劳动价值是指教师劳动的属性、特点、功能、效果与教师劳动对象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它表明教师劳动对教师劳动对象需要的适合或满足。教师劳动价值的多元化特性十分明显,本文仅就教师劳动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作粗浅分析,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教师劳动价值的结构,使教育主体所进行的教育实践更加自觉、更有成效、更有目的性,进而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一种价值追求和价值创造的活动。
一
显性价值是作为人们从事某一活动的直接目的呈现出来的、反映了这一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性,即其本质属性的价值属性。而相对于显性价值的、这一活动在其它方面呈现出来的价值属性则是隐性价值。
显性价值是形成隐性价值的基矗一定活动只有具有了一定的显性价值,才能具有隐性价值;隐性价值是显性价值的延伸和验证,一定活动的显性价值也总会反映到它的隐性价值上。
教师劳动作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在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属性,即构成了它的显性价值。由于它促进了受教育者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社会进步所呈现的价值属性则构成了它的隐性价值。教师劳动的显性价值是在教育领域和教育活动过程中得到直接反映的一种价值属性,它具有直接性和与活动过程的相随性。而教师劳动的隐性价值则是在教育以外的其它领域和教育活动过程以外得到反映的一种价值属性,它具有间接性和相对于活动过程的滞后性。
教师劳动的隐性价值是衡量教师劳动显性价值的重要根据和标尺。教师劳动的显性价值延续为相应的隐性价值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首先,要求教师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品德、知识、能力方面得到的发展能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其次,要求社会能为受教育者提供展示才能的天地,否则,教育的显性价值延续为隐性价值要受到很大限制。
二
教师劳动价值的核心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传道、授业、解惑)使新生一代的身心得到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教师把社会已有的文明传给新一代,以使新一代适应新生活的需要,并推进社会发展。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离开教育是不可想象的,教师就是这种社会文化的专门传递人,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传播人,没有这种传递,社会发展就会停滞和终止。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就在于使人类文明继往开来,在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教师劳动的显性价值主要表现为能力价值,能力价值是依附于人体之上,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素质的表现。教师劳动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人的基本智能条件,增强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力,所以,教师劳动显性价值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开发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力价值是教师劳动显性价值的最终体现,劳动力是实现教师劳动显性价值的中介。
另外,教师劳动的显性价值还表现在教师劳动的直接经济价值的创造上。教师劳动不单纯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科学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学与科研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尤其是高校教师,结合本专业、本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科研实验条件,不断开拓科研新领域,创造新的科技成果,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进入科技市场,推广科研成果,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科技成果比重不断上升,应用性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为社会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这也充分证明了教师劳动的显性价值。此外,教师劳动的显性价值还体现在教师本人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为社会提供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翻译、收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参与社会、企业智囊活动,为各行各业发展出谋划策,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从而为自己获取交换价值。
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的事业,今日的教师劳动,明日的社会效果,只有当新生个体成为合格的社会新成员,只有学生步入社会,投入各项社会实践时,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被证明、被确认,教师劳动的隐性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教师培养的劳动者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教师劳动的显性价值),人的能力一旦形成,便能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这是教师劳动的隐性价值)。一般来讲,一个合格的劳动力(包括一般劳动力和专门劳动力)可以在长达30年以上的时间创造价值,同时,人的劳动能力不是简单地储存在人脑和肢体当中,而是经过社会实践得到不断充实和扩大。劳动者能够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结合生产实际,不断革新,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发挥自身潜能。由此可见,教师劳动的隐性价值在发挥人的潜能中起了很大作用。
教师劳动的隐性价值还表现在教师劳动的潜在经济价值上。“教育会生产劳动力”,主要是教育对人的脑力和体力的再生产,这种劳动力再生产活动是由广大教师的劳动来实现的,教师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实施者和完成者。教师劳动的潜在经济价值是指教师的劳动不能立即在生产中体现出经济价值,而是当与一定的生产条件结合才会体现出价值的大校现代大工业生产对劳动力规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使大批不合格的劳动力变成高质量的合格劳动力,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教师通过劳动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简单劳动力,培养成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级人才,使他们熟练掌握某一生产部门的劳动技能和技巧。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职业分工和职业转换的速度,职业转换的周期不断缩短,劳动力要适应这种转换,需要随时接受有关的教育或训练。教师所培养的人的劳动能力,是现代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这些能力一旦与物质生产结合,就能发挥出巨大的经济价值,从而使教师劳动的隐性价值得以发挥。
另外,教师培养的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主要满足人们文化、精神和道德方面的需求,通过改变人们观念意识、道德水准、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通过协调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经济领域的全面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教师劳动隐性价值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
教师劳动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统一体。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教师劳动的显性价值是在一定的教育时间内,学生德、智、体几方面的进步,即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但由于教育周期长学生素质的形成发展是渐进的过程,因而教师对教育者所起的作用,往往在教育过程结束后的较长时间内才能逐渐显示出来,有滞后性。即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隐性价值形式存在的,表现出了教师劳动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的统一。
第二,教师劳动的显性价值直接体现在人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中,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财富的增长间接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隐性价值,在大体相同的劳动条件下,劳动者教育程度的差别决定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这种高低差别就是教师劳动隐性价值的显示。
第三,教师劳动的显性价值主要体现在本国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一个国家、民族的科学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成果,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交流的活跃,我国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教师劳动必将对整个人类发展做出较大贡献,这也是教师劳动隐性价值的体现
东北师大 彭玉琨 张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