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加勒城堡是16世纪由葡萄牙人建造的。公元十八世纪英国人入侵之前,加勒城堡一度辉煌,发展到了它的顶盛时期。它是欧洲人在南亚及东南地区建筑防卫要塞的典型代表,成功地融合了欧洲的建筑艺术和南亚的文化传统。


走进城门,最显眼的是高大的钟楼,也是加勒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有4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在使用,据说时钟还走得相当精准。


整个加勒古城虽然有点荒破,但是算是保存非常完整的。


站在古城上远眺。

加勒古城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就是远方的钟楼。

斯里兰卡有多座古城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像康堤、波隆纳鲁沃和阿努拉德普勒等等,加勒也是其中之一。这个小城位于斯里兰卡西南,三面环海,风景优美,具有浓郁的荷兰风味,特别是建于16世纪的环城要塞和古堡,很值得一看。



加勒与中国结缘很早,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曾于公元1409年、1410年和1416年3次下西洋时访问过斯里兰卡,当时是康堤王国。在第三次下西洋时,郑和还在加勒立碑以作纪念,碑文分别用汉语、泰米尔语、阿拉伯语三种语言写成,人称郑和布施碑。斯里兰卡独立后,这块碑被保存到国立博物馆。中国人带去的不是枪炮,而是友谊与商业交流。


在荷兰殖民时期,加勒被建设成一座标准欧洲风格的小城,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旅游的重要景点。我们来到加勒古堡,第一印象是这个建筑物确实是非常牢固的军事设施。从大门到里面的城墙、房屋、碉堡等等。

除了城堡,加勒便是一个小小的东南亚海滨城市,也有沙滩,也有碧海。但是当这里有了那些欧洲建筑,这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勾兑,全如曼特宁咖啡和苏格兰威士忌,所谓异国情调,就是不明所属的美好。

这座城堡从钟楼向两边延伸,总共占地36万平方米。里面的各种军事性的建筑物,诸如官邸住宅、军械库、火药库等,虽然有不少地方已经斑驳陆离,但是整个要塞依然保留着完整的结构。


在海边的城墙上,能看到大片的珊瑚,这是其他地方的城墙所没有的。设计师在建造加勒城堡时,结合本地特点,用珊瑚取代了大理岩。站在古堡上可以俯瞰加勒古城,那些古老的建筑都被花草树木掩映着,很是幽雅。


古堡内游客不太多,有来观光的欧美老人,有拍婚纱照的新郎新娘,也有在角落里喁喁私语的情侣。

沿着海岸修建有坚固的城墙。站在边墙上,面对漫无边际的印度洋,一片蔚蓝。海浪冲击在岩石上,卷起两米多高的浪花,气势雄伟。 城墙很长也比较宽,游客三三两两的在上面漫步,也有的坐在岸边观海。几个当地的小伙子在游泳,他们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好长时间一动不动,据说是表演跳崖的。


刚好,在加勒古城遇见一杂志社在拍封面,经过简单的沟通过后,他们也同意让为蹭拍。


像极了一位白衣女神。


在加勒古城里的一间小店,在门口就看了到好多明信片,而且价格不高便走进去一探究竟。

发现好多明信片,挑了20周,准备寄给留了地址的小伙伴 都寄一份。

城堡中心有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据说是斯里兰卡建造的第一座新教礼拜堂,完成于1775
年。教堂中厅比较长,耳堂比较短,没有中心塔楼。教堂里面长长的竖窗和圆窗很漂亮,一位老修女安详地坐在角落里,游客都静静地瞻仰,气氛肃穆祥和。

里面相对比较普通,很安静,只剩下心跳的声音。

而我站在这些历史文物面前,显得自己是多么渺小的一个。

坐上车准备离开。

在斯里兰卡,很多时候周围都只是山路,没有人家。如今终于会打个电话确认了。在路边看见了一个手工艺品店,直呼想买手饰。


精细的手工艺品总是那么让人爱不释手。


原来工艺品店的二楼是一家自助餐厅,价格还算实惠。

这一大盘海鲜大概折回来也就是人民币150块。
加勒古城最初是由葡萄牙人所建,但之后被荷兰人所夺下,荷兰人占据该城后,便把原来的城墙修得更加坚固,且在城墙内兴建带有欧洲风情的建筑,这让这座古城成为当时南亚地区少数拥有已过风情并融入当地传统的城市。加勒古城的古迹展示了葡、荷、英三帝国对该地的统治文化及影响。如今欧洲殖民势力早已消失,但当时所兴建的建筑依旧保存十分完整。